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近年來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各行業領域運用大數據技術所形成全新運營發展模式已經逐步成為常態,尤其大數據背景下高效對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所做出的改革創新,不僅可以有效針對傳統財務分析課程中所存在缺陷問題進行梳理歸納,還可通過將大數據技術和財務分析課程融合的改革模式,全面提升財務分析課程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教學實效性,為培養當前社會所需財務分析專業復合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本文將對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改革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并結合實際做好相應整理和總結。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改革;策略
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領域有效促進了各行業領域發展效率,現階段社會對財務人員專業標準要求對比以往也有明顯提高,比如數據分析能力等,擁有良好信息素質的財會人員,也已經逐步成為當今各行業企業主要聘用對象。因此各大高校在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方面,必須以培養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為主,以此來使目前財務人員信息化素質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一、目前我國高校財務分析課程教育存在問題
1.1教學方法較為傳統固化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分析課程教育存在問題相對較為明顯,比如很多高校教師在進行財務分析課程教學期間,多會采取理論講授搭配案例舉證的模式,教師主要通過講解財務分析方法以及基礎概念,再圍繞案例細化知識點,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這種傳統教學方法所舉證資料基本都停留在書本層面,教學過程教師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比較被動,同時學生也很難自行獲取企業信息,掌握相應經濟背景,極易導致學生實踐分析時,忽略企業所處行業及當時經濟環境,從而造成學習質量不佳、學習效率偏低的狀況發生。加之此類教學方法流程比較固化,學生學習始終處于“紙上談兵”,進入社會便會發現自身實踐動手能力遠遠不足,很難從海量數據中獲取有效的財務數據或者非財務信息,甚至對數據篩選、處理等實戰性較強的技能,也很難熟練運用[1]。
1.2教師對大數據認知不深
教師對大數據技術認知不深,大數據本身屬于信息時代下的一種現代化技術產物,本身融合了互聯網、云計算等多種專業信息技術,涵蓋專業點極多,而財務分析課程教師,尤其年齡較大的教師群體,基本都是畢業于財務管理、會計等專業,本身對計算機、信息領域方面的知識基礎便比較薄弱,對于大數據這種新型技術認知度普遍比較淺顯,這也導致大數據很難有效融合到高校財務分析課程的教育教學中。
1.3課程考核模式較為滯后
高校財務分析課程考核模式較為滯后,部分高校財務分析課程考核,會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計算的形式進行考核(通常平時成績占30%),出勤率、平時成績考核為主要指標,期末成績為閉卷考試成績。這種模式只能對學生財務分析方法書面知識記憶情況進行考核,并無法有效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學習水平。
二、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改革策略
2.1有效培養學生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改革,實踐期間高校教師必須從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層面做起,明確財務分析人員必須具備良好信息素質,對原始數據收集、數據篩選、挖掘分析等有深入了解,能夠運用大數據完成復雜的財務分析工作。所以教師必須在教授教材上已有財務分析課程內容之外,做好適度拓展,幫助學生掌握互聯網、云技術等和大數據技術相關的知識。
2.2圍繞學生制定財務分析課程教學方案
教師要圍繞學生制定財務分析課程教學方案,大數據背景下,引導學生通過各類途徑獲取上市企業信息,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便利途徑,比如按照任務驅動時教學方法,借助任務模式,將企業基本情況傳給學生,并組織其通過網絡資源去搜集企業信息,讓學生給出行業對比數據、企業財務報告等信息,保障學生能夠從被動接受學生模式轉為自主探究學習模式,促進其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同時使之逐漸學會運用大數據進行財務分析學習[2]。
2.3借助視頻課件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
教師也可借助視頻課件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在教授完財務分析基本方法理論后,教授便可設置大數據采集、分析、清洗、挖掘建模等相關教學內容,運用網絡資源構建財務分析視頻課件,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掌握相關知識,比如讓學生借助視頻課件去強化課堂知識記憶,選擇某一企業做實時討論分析,提高學生數據分析整合能力同時也使之動手實踐能力可以得到有效鍛煉。
2.4培養綜合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學團隊
高校必須培養綜合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學團隊,明確財務分析課程教師在掌握專業財務分析知識前提下,還要對大數據技術有一定了解,自身信息素質必須達標。教師必須主動參與財務分析相關的大數據信息,高校應周期性組織教師培訓活動,使之大數據技術能夠得到有效培養,比如與相關企業合作通過實崗鍛煉,來讓教師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大數據技術應用要領,以此為后續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改革的順利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2.5靈活考核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靈活考核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針對財務分析課程考核,應依循當前市場經濟環境情況,合理創新,比如加大學生平時成績占比,將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比重設置為各占總分值50%,并在考核中突出分析能力考核重要性,平時成績考核之外的作業,采取課堂案例討論、財務分析匯報、線上討論、隨堂測試等形式展現,期末除了閉卷考試,也可采取企業財務分析報告撰寫等方式,全面檢驗學生大數據實際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信息應用能力,從而為其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提供有利參考依據[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改革策略分析,可以看出實踐期間,必須從有效培養學生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圍繞學生制定財務分析課程教學方案、借助視頻課件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培養綜合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學團隊、靈活考核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做起,才能確保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分析課程教育改革效果完全達到預期,這也是現階段我國高校財務分析課程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得以不斷提高進步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楊名楊.大數據背景下財務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財會學習,2020(04):208+210.
[2]仲兆滿,管燕.工程教育背景下《大數據采集與分析》課程教學設計[J].教育現代化,2019,6(A1):189-193+201.
[3]張曉會.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會計課堂教育模式的探討——以財務分析學的課堂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01):275-276.存入我的閱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