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回顧溫州商業發展軌跡,分析近幾年溫州城市轉型期間,城市商業發展的狀態及主要矛盾。從規劃目標、商業發展策略、控制引導模式及實施保障等方面進行全面闡述,并對后續規劃實施工作進行介紹。
關鍵字:城市轉型;城市商業網點
Abstract: based on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the wenzhou business, wenzhou city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urban commerci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main contradiction. Goals from plann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trol pattern and enforcement guarantee of lead in full explan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work was introduced.
Key words: the city transformation; Urban commercial network
中圖分類號: F2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商行天下,溫州因商而興,早在元、明、清時代已成為浙南閩東一帶商業中心;改革開放以來更以溫州模式,聞名中外。商貿業已是溫州的支柱產業,全民言商、全城經商、全球行商已是溫州城市的金字招牌。
然而,目前溫州許多經濟指標無論是在沿海14座開放城市或者省內的排名都是在后移,城市商業的增加值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出現持續下滑,輕工產品專業市場的全國領銜地位也逐步被取代。但溫州民營資本雄厚,市區人均GDP已達90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列全國大中城市三甲,消費已向享受型和發展型過渡,據不完全統計溫州人擁有保時捷、寶馬數量約占全國10%,奔馳擁有率居全國前三,是中國高端消費品的試驗區和先行區。溫州現行商業狀況與其消費力反差很大。
由于商業在溫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認為溫州商業網點規劃應不同于配套性的專項規劃,要從承擔提升溫州城市競爭力,強化溫州城市功能的戰略意義進行切入。
本次規劃以溫州市市域范圍為研究背景,重點分析溫州三區商業現狀問題,并結合世界先進城市商業發展成功案例,研究溫州城市空間發展規律,判斷溫州商業發展趨勢,對溫州未來十年商業發展規模進行預測,提出溫州城市發展的目標和策略,對大型商業設施進行空間布局,制定近期行動計劃和啟動相關配套規劃的編制。
2、規劃特色與創新
2.1、“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尊重市場規律,詳實調查多元化分析
發展商業最重要的是遵循市場規律,規劃尊重溫州“全城皆商“的商業特點,采用了實地走訪、部門座談、問卷調查、文獻查閱等多種調查方式,對溫州商業進行整體摸底。
數據上顯示,溫州三區2009年現狀商業設施總面積已達282.萬㎡,人均商業面積1.15㎡/人,已達國際城市標準,但大型零售業僅有11個,約占商業網點15%,人均大型零售面積僅0.051㎡/人,僅為廣州8年前的一半。約7成溫州人有外出購物需求。現狀商業總量大、高端少、結構不完善,城市消費需求與商業供給不匹配。
空間上顯示,大量商業在鹿城區集中,龍灣區主要集中在永中與狀元,甌海區長期“有區無城”狀態。現狀商業空間分布不均衡,主城過熱、外圍不足。
此外,購物環境不完善,規劃控制引導弱、政府政策引導不足等問題也已相當明顯。
我們分析借鑒了上海、香港、美國、日本等世界先進城市商業發展案例(表1),堅持以市場導向為基礎,研究溫州現狀優秀商業發展模式和溫州人消費及行商特點。判斷溫州商業未來呈“業態層次化、高端化導向;空間網絡化、離心化導向;規模控制分類化、差異化”的發展趨勢
表1:相關城市案例借鑒要點
案例城市 |
借鑒要點 |
國內 |
上海市 |
1、形成思路清晰的空間發展格局、點線面結合的發展思路 |
2、注重商業街的特色化開發,進行形象鮮明的商業開發特色定位 |
3百貨店向大型化和綜合化的多功能方向發展,集購物、餐飲、娛樂、生活服務與一體的購物中心趨勢良好。 |
深圳市 |
1、零售商業的發展實施大公司、大集團策略,提高企業組織化、集約化程度; |
2、形成以主城商業為主、周邊三區商業配合發展的商業格局、以商業繁華區帶動點狀商業發展形成清晰的商業網狀脈絡 |
3、加大商業的基礎投資建設,通過行政力量引導商業有序發展 |
香港 |
1、結合快速交通網絡發展大型購物中心,實現遠距離購物便捷化 |
2、綜合化經營和連鎖經營成為香港零售業運作的普遍模式 |
3、保持傳統臨街型商業傳統開發模式, |
4、合理控制商業網點的規模:城市商業中心建筑面積由500000-1000000平方米;區域商業中心建筑面積控制在50000-250000平方米;社區商業中心一般控制在10000平方米左右 |
5、商業網點布局原則體現了自下而上及自上而下的系統性,配合城市規劃的原則,考慮到城市近中遠期的用地規劃,并與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 |
6、政府通過稅制或租金管制來配合整體商業發展策略,引導商業的空間合理布局 |
國外 |
美國 |
1、大力發展大型購物中心,以適應小汽車交通為主的居民出行需求,實現一次性購足的居民購物需要 |
2、保證商業網點的停車、交通等基礎設施,體現以人為本的商業網點發展理念 |
日本 |
1、商業網點綜合化發展,購物中心的設計包括了辦公大樓、酒店、會議及活動場所、公共設施等服務功能 |
2、將商業網點滲入居民區內部,實現小型零售業的發展,倡導購物的便捷性理念 |
3、對大型商業網點的停車配套做出相應的要求,以滿足駕車購物的需求 |
2.2、“以商促城”,搭建引領城市發展觸媒平臺
新世紀以來,關于溫州的城市定位與商業都是分不開的,商業已是溫州的主導產業之一,面對溫州經濟下滑,但高端消費需求旺盛的商業需求現狀,規劃提出將溫州打造“高端消費品之都、時尚購物之都和區域商貿物流服務基地”,從而帶動溫州成為市域、輻射浙南閩北區域性現代商貿中心。實現以商促城,引領城市發展的戰略目標。
從規模控制上,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并橫向比較同類型城市商業規模,規劃2015年人均商業面積1.7㎡/人,到2020年到達2.3㎡/人。達到國內城市較高水平。
從空間策略上,規劃分析了溫州大都市的空間框架,未來城市交通分布情況,規劃人口的空間布局等因素,提出總體以“一核、兩圈、三帶”的空間布局結構(圖2)。
從時序策略上,提出“以商業繁華區帶動城市發展”,引導城市新區設置相應等級的商業集聚區,帶動該片區城市發展建設,改善城市核心區商業過熱,外圍缺乏的現狀,拉開城市框架,推動城市向外拓展
2.3、應對“全城皆商”的特點,制定分類分級分片區引導策略
規劃針對溫州商業特點,構建一個完整的控制引導體系:
在商業業態上,對零售商業、新型商業、商業街、市場、物流園區等進行專項引導。規劃建議落實10大特色商業街 、15個大型百貨商店、20處大型超市、3個倉儲式商場、15個交易批發市場、8大物流基地、20處城市綜合體。
在商業等級上,設置城市市級商業中心、片區級商業中心、社區級商業中心;城市和區域級商業中心主要從選址范圍、業態引導、規模控制三方面進行引導;社區商業中心主要從發展模式、選址建議兩方面進行引導,并制定具體引導策略。共布置5大城市級商業中心,20個片區級商業中心,
并從“新區”與“舊城”分片區控制引導,新區商業宜采用一站式、點面結合的商業模式,注重商業便捷性的打造;舊城商業宜采用街坊式,點線結合的商業模式,適度控制商業規模,注重商業特色化的打造。
2.4、采用“業態、形態”雙重控制手段,以保障實施
規劃突出新型商業形態的發展,如城市綜合體、網絡購物、創意產業的落實。并對城市重點地區進行業態與形態專題研究(圖3);在用地控制上,在新區,指導控規專門預留商業用地;在舊城,結合“退二進三”政策,預留商業用地。并制定指引導則。在政策上,建議營業面積在6000㎡以上,采用聽證制度確定其形態和開發模式。
3、后續推動城市轉型發展重大行動
商業網點的編制完成和審批通過,僅僅是工作的第一步,溫州已經開展一系列重要工作,以保證溫州商業發展,推動城市轉型。
指導了《專業市場及物流園區專項規劃》、《空港經濟區概念規劃》、《中心城區工業用地提升改造》等相關后續規劃的編制;指導商業在控規中的落實;促使《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快我市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溫政辦【2011】56號)等政策的出臺。
還有牛山國際、黃龍商貿城、萬達廣場、 104國道沿線市場、南塘街、滄河文化街等項目相續投入建設。
4、結語
在過去短短的30年時間里溫州實現了從一個邊陲小鎮向現代化大城市的跨越,創造了一個個神話。在這個過程中,商貿業始終是起著引領城市發展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始終沒有一個規劃來對溫州商貿業進行專題謀劃。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的審批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勢必會引領溫州城市商業發展,推動溫州城市轉型,幫助溫州再創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