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提要] 本文利用產業集聚指數衡量湖南生產性服務業城市集聚水平,考察湖南全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的空間特征,包括區域中心城市集聚和行業差異化集聚兩個方面,以此梳理湖南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特征、集聚水平和空間分布結構,從而有助于從產業視角及區域發展視角客觀分析湖南生產性服務業現實問題,為湖南生產性服務業區域政策制定及產業發展規劃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湖南;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聚;區位熵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項目:“湖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區域空間結構研究”(項目編號:XSP19YBC184);衡陽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衡陽市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8B(Ⅰ)007)最終成果;湖南省教育廳創新平臺開放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K018);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A065);衡陽師范學院科研啟動項目:“資產專用性、沉沒成本與橘農自然風險響應行為研究”階段成果
一、引言
為進一步促進生產服務業的發展,湖南省“十三五”規劃要求大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水平,發展城市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城市群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源動力,城市化戰略政策導致城市區域化和區域城市化現象也日益普遍,城市群也成為各地經濟增長的增長極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支撐平臺。城市群產業空間分工格局是城市間產業分工及城市功能體現,合理產業空間分工格局對于城市功能互補至關重要,也是城市群走向成熟的主要標志,對于促進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及內部協調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而作為區域產業發展重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有助于深化區域專業化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能夠黏合推動其他產業的快速發展。
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存在許多地域差異,因此作為欠發達地區,湖南生產性服務業分布及其驅動因素有哪些?它對區域經濟有何影響?這些問題的回答,對協調湖南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生產性服務業在生態產業體系中占有重要比重,具有重要地位,其在湖南城市群區域產業結構布局中是否合理有序,直接關系到區域產業發展是否協調有序,而產業發展協調有序與否,又會影響到整個區域發展目標的實現與否。因此,對湖南城市群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特征及其空間格局進行綜合分析,準確把握其內在發展特點和規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湖南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及集聚測算指標
(一)湖南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情況。湖南位于長江之南,南嶺以北,位于我國的中南部,東部與江西交界,西鄰川黔,南連廣東、廣西,北與湖北接壤,介于華中經濟區和華南經濟區之間,東西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是中部地區重要經濟省份。2010年湖南生產總值為16,037.96億元,三次產業生產總值構成為13.5∶46.5∶40,從2016年開始,湖南經濟發展中以第三產業為主,2016年湖南省生產總值構成中,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為47.4%,2017年為49.5%。2018年湖南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 8.5∶39.7∶51.8,第三產業增加值18,888.7億元,第三產業發展速度為109%,是三大產業中增長最快的,從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來看,第三產業及生產性服務業的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55.1%和19.4%。
湖南交通便利,具有承接珠江三角洲和長江經濟產業轉移等有利的地理條件,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產性服務業產值逐年上升。2010年以來,湖南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并且各主要城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2010年限額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單位共完成收入4,176.91億元,同比增長20.9%,生產性服務業吸納57.64萬人就業。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呈現較快增長態勢、經濟效益明顯提升。2018年全省生產性服務業各細分行業中,金融業對經濟發展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1.4%上升至2018年的4.7%,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2%下降至2018年的4.4%,傳統生產性服務業依然是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全省生產性服務業中,金融業各地發展存在明顯差異。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長沙為737.8億元,衡陽為102.81億元,常德為102.54億元,株洲、岳陽分別為93.84億元、82.72億元。而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作為傳統生產性服務業,全省各城市表現存在較大差異,2018年長沙市的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為321億元,常德、岳陽、衡陽分別為158億元、127億元和123億元。從吸納就業人數上,2010年金融業從業人員最多,共有16.17萬人,占全部生產性服務業從業人員的28.1%;其次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從業人員有15.90萬人,占27.6%;再次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共有6.67萬人在該行業就業,占全部生產性服務業單位的11.6%。2018年全省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吸納就業人員上升到176.54萬人,比2000年增長79.1%。其中,城鎮個體私營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就業人數快速增加,2018年達到106.96萬人,是2000年的10.9倍,年均增長15.1%。
(二)湖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衡量方法
1、衡量方法。國內外研究中,有關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水平研究成果豐碩,測度方法較多,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水平測度方法不斷完善。隨著研究的深入,綜合運用區位熵、空間基尼系數、赫芬達爾指數等已成為更為普遍的研究方法。在實際運用中,測度方法選擇主要依據各測度指標與研究內容可適配程度,以及數據的可得性,其中區位熵是各類聚集水平測度方法中最常用研究方法。為了客觀反映湖南各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水平和變化特征,并鑒于數據可得性以及指標設計的合理性,本文采用區位熵來測度湖南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水平,利用區位熵產業集聚評價特點,對湖南生產性服務業及其細分行業的總體集聚水平、行業專業化水平進行測算,并歸納與之相應的空間集聚形態。
推薦閱讀:建筑經濟方面論文發表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