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雖然得到積極的推廣和應用,但是在實施階段過程缺乏理論指導,面臨如何建立有效的教學模式設計來激發學生積極沉浸融入線上線下課程等問題。本文以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為例,依據“心流理論”設計了有效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這種基于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一方面通過線上的自主 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通過線下的互動、討論等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心流理論;混合式教學;學生參與;學習自主性
1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現狀
應試教育背景下, 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習慣于被動地學習、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較差等問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教師線上活動設計、學生線上為主體自主學習、線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不僅能鍛煉和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同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近些年來得到了快速推廣,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1]。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的興起進一步促進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發展。雖然混合式教學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存在學生參與度低下、線上課程真正有效參與不足、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設計缺乏理論指導等問題。建立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積極融入乃至沉浸線上線下課程成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施成敗的關鍵。
2心流理論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心流理論屬于積極心理學的范疇,積極心理學家 Csikszentmihalyi 于 20 世紀 70 年代在研究創造力的過程中第一次提出了心流理論。心流理論主要被用于心理健康、網絡生活和企業管理等領域的研究[2-3], 近些年來有學者將心流理論應用于教育的研究,研究如何增加教育教學功能、挖掘人內在興趣與動機、提高學習興趣與效率等[4-5]。心流指當人們沉浸在當下著手的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標中時,全神貫注、全 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態[6-8]。Csikszentmihalyi 認為莊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在解牛的過程中達到的狀態與心流的狀態一致——在心流狀態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 做事會呈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學者對心流的情境和狀態進行總結,認為達到“心流”狀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明確清晰的目標、即時的反饋、與能力匹配的挑戰[9-10]。這些心流體驗的狀態以及達到心流所具備的要素條件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對學生的評價要素和課程設計要素具有重合性。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形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專注力,達到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所以心流理論中心流體驗觸發的必要條件要素為混合課堂進行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本文以參與《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據“心流理論”,設計了有效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這種基于心流理論的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一方面通過線上的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通過線下的互動、討論等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基于心流理論的混合教學設計與實踐
《財務報表分析》作為一門應用性課程,需要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公司戰略等眾多基礎課程知識做支撐,而且要求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財報報表分析》課程日常授課采取大班多媒體教學,傳統授課模式由于時間的限制,一方面授課過程中無法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課下交流不暢;另一方面在課堂上無法重復講授大量章節相關的基礎知識,而課下難于把握學生對基礎知識自主學習進度。如果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遺忘或者理解不足,會造成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效果不佳。結合《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特點, 在實施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過程中,其線上教學主要在課前實施,強調學生基礎知識的回顧和對應學習章節的基本認知引導。主要通過線上觀看對應章節的基礎知識學習視頻和線上案例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其特點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指導支持。線下則通過問題導向教學、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掌握課程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線下教學其特點為老師主導、學生為主體。在依據心流理論進行教學實踐詳細過程設計中,主要強調其理論的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利用了大部分學者都認同的心流狀態觸發的必要條件因素——明確清晰的目標、即時的反饋、與能力匹配的挑戰等進行教學設計,來解決學生的線上線下課程的參與度低、學習熱情不高的問題。
3.1明確清晰的目標
根據目標設置理論,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心流理論認為明確清晰的目標會使人專注,是產生心流的首要條件。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學生主要問題表現為線上主動性不強,被動追隨老師、線下上課熱情不高。特別是《財務報表分析》作為高年級學生的課程,高年級學生面臨就業和考研的壓力,出現了課堂學習熱情鈍化、容易產生惰性等現象。針對學生的這種主動性不強、目標不清晰、主控感弱這些問題,首先教學設計強調讓學生設定明確清晰的目標。在課程開始前,即給出學生清晰的量化評分標準以及評分標準細則化。評分標準詳細列出了達到每個評價標準等級所需要的課堂參與、作業和考核成績等內容。同時為了讓學生樹立清晰明確的目標,對應讓學生根據量化的評分標準預設自己的目標成績,并提交老師保管。為了便于學生執行和自我反饋,進一步要求學生對其預設目標進行分解, 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把上述內容整合后,通過線上共享表格與學生實時共享,每個學生可以在整個學期過程中實時看到自己的課堂參與、作業等的評分變化情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時評分與目標成績之間的差距,調節自己的學習強度。對于老師來說,可以通過線上數字化的手段詳細掌握每個同學的目標完成情況,特別是對于起初設定低目標成績的同學,在預判其可完成目標的前提下,可以給予適當的關注和激勵,引導其向更高的目標成績努力。并且,整個過程中制定了清晰的規則,要求每個同學嚴格執行。
推薦閱讀: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