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高中生已經逐漸形成了個性化的審美意識,可以獨立對藝術作品進行賞析,審美能力不斷提升,因此對于高中美術教學而言,加強學生主動鑒賞意識的引導,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藝術作品產生正確的認識和判斷,體會藝術作品背后的含義,深入理解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就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培養的方法進行探究,通過信息技術、實踐應用、體驗感悟等方式,讓學生對美術作品有全新認識,實現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根本意義。
關鍵詞:高中美術;學生;鑒賞能力;策略
高中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不用學生進行死記硬背,而是要通過趣味化的方式,讓學生對美術課程產生興趣,從而更加主觀的進行學習,對抽象的藝術理論和藝術作品進行鑒賞分析,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并對藝術文化的發展有充分的了解,結合客觀背景進行主觀分析,品析作品的美感,從藝術技巧方面進行學習,并了解作品背后的真實含義,從而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實現良好的德育滲透作用。加強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的藝術思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藝術框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藝術作品的賞析基礎上進行延伸,取其精粹,開拓創新,形成新時代藝術形式。
一、融合信息技術,更深入的剖析優秀作品
融合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觀賞藝術作品,或觀看相關視頻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更加深入的剖析優秀作品,實現對抽象藝術概念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在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二單元《圖像之美——繪畫藝術》的主題四《超越與延異——西方現代藝術》中,教師可以將抽象的藝術作品投放在顯示屏上,讓學生通過新媒體進行相關抽象作品的直觀感受。像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畫風偏冷抽象,追求的是對立且平衡,給人一種視覺沖擊的同時,讓人感悟自然與精神的平等,遵循宇宙發展規律,講述萬物皆平等的理念。特別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個作品《百老匯的爵士樂》,打破了之前的黑色框架,直接用三原色進行創作表達,明亮的黃色線條既像是樂器的銅管,奏出奇妙的音樂,又像是紐約夜晚的街道,紅藍色的霓虹燈與明亮的街道交相輝映,黃色的燈光亮起在整個紐約城,傳達作者對這種和平生活的向往。通過新媒體將藝術作品進行直觀呈現,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多不同的感受,抽象的畫面乍一看毫無頭緒,讓人不能理解,但是與作者的經歷相結合,就會明白傳遞的真實含義,體會藝術的魅力。
通過融合信息技術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進行賞析,讓學生產生啟發,從而鍛煉學生的藝術思維。
二、加強鑒賞實踐化,讓學生真實感受其中魅力
美術鑒賞不能只是單一的課堂教學,理論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只是進行理論教育,不僅不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會讓學生產生倦怠心理,不利于美術鑒賞課程的開展,其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比如在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四單元《無聲之韻——建筑藝術》的主題二《人作與天開——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鑒賞過程中,不能只是讓學生在課本上了解中外園林,復雜的園林結構無法讓學生快速認知,因此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園林進行觀賞,一邊欣賞園林的風景,一邊將所走過的功能區及綠植進行介紹,并分析園林每一處的設計意圖和造景技巧,從而讓學生更加真實的體驗園林藝術。特別是南方地區,對于園林的設計要求較高,包含的植物類型也較多,因此可以結合我國古代園林的藝術圖片,讓學生進行預先學習,在帶著學生走進園林,了解園林中的山水植被,將園林中的功能區進行探究,分析為什么功能區是這樣劃分的,而在水邊的植被和其他地方的植被類型有什么不同,景觀中又有哪些滲透了傳統文化的地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園林探究,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找尋問題的答案,還能讓學生對園林藝術產生濃厚興趣,樂在其中、不斷探索,體現實踐教學的意義。
通過將抽象的藝術理論實踐化,讓學生親身感悟藝術內容,從而對藝術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沉浸在藝術探索的氛圍中。
三、藝術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思考背后含義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可謂都是藝術和科技的產物,而藝術是溫暖的,藝術是具有人性的,藝術的界限很模糊,大到一件藝術品,小到一個行為事件,藝術可謂是無孔不入,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因此通過聯系生活的方式,對藝術作品進行聯想和賞析,激發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啟發學生的藝術思維和價值觀念。
比如在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四單元《無聲之韻——建筑藝術》的主題三《人居與環境——詩意的棲居》鑒賞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帶著藝術思維進行生活中建筑的分析與品位。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周邊,對最常見的多層樓房或高層樓房進行觀看分析,多層建筑高度不算高,矩形的建筑本體給人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部分建筑墻面弧形的設計,讓人感覺奇妙的設計感,不會給人沉重的感覺,高層建筑高聳直上,給人一種城市感,高度不一的建筑物讓周邊的環境變得活力滿滿。然后根據現代建筑的分析經驗,再對故宮的建筑進行觀賞,深入了解古代匠人的精巧技藝,也凸顯我國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融合我國道家文化,采用對稱設計的方式,讓建筑物更加精美,給人一種舒適的平衡感。通過這種聯系生活的方式,讓學生找尋生活中的藝術,體會藝術的價值。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歸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藝術,從人類誕生起到不斷發展,藝術的形式發生了改變,不變的是服務初衷,展現的是生存價值。
四、鼓勵學生在鑒賞后進行創新,展現自己的藝術思維
鼓勵學生在藝術作品鑒賞后進行思考和創作,根據作品中的技巧和內容進行二次優化,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創新,塑造新的藝術作品,對原本的作品進行延伸,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作,體會創作的樂趣,展現自己的藝術思維。
比如在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五單元《淳樸之情——民間美術》的主題二《質樸與率真——濃郁鄉情的視覺呈現》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我國民間藝術,像是剪紙藝術作品、京劇臉譜等,在學生對傳統民間藝術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讓學生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剪紙可以融合現代的藝術形式,讓剪紙藝術更容易被現代年輕人所接受,臉譜上也不再模仿傳統戲劇角色,而是在戲劇的基礎上加一些新穎的元素,讓戲劇更加年輕化,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提高學生藝術創作能力。在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展現學生的藝術思維,還能夠將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融合,展現傳統藝術的魅力,讓更多的年輕人接受傳統文化,并將文化進行發揚,實現藝術創作的價值與意義。
在傳統藝術教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創新,讓學生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并融合現代藝術理念,結合現代藝術形式,實現傳統藝術的創新發展,讓我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五、結語
加強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形式的優化創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藝術作品,形成良好的鑒賞意識,提高鑒賞分析的能力,樹立積極主動的鑒賞觀念,引導學生從更加多樣的角度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開拓創新,實現藝術思維的延伸,讓藝術回歸于生活,體現藝術的根本價值。高中美術教師可以融合信息技術,采用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藝術作品背后的故事,讓學生有理有據的鑒賞作品,理解作品傳達的內容及含義。通過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走進博物館或園林,親身感受藝術的魅力,從感官到心靈,深刻體會藝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價值,探索藝術的特點,真正體現藝術來源于生活,并回歸于生活,活躍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眼界。
【參考文獻】
[1]馬琳.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意境”主題授課探究[J].家長,2021(11).
[2]董明.新時代高中美術教學德育滲透問題探究與踐行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1(10).
[3]魏曉倩.試論培養和提高高中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9).
推薦閱讀:新課程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實施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