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當下高職高專類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每一位老師都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課堂管理。現在的大學生,個性、獨立、易怒、自控力差、自尊心強、好動、厭學還自我,而且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游戲控、追劇控等已經全部滲透到了課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手機控,部分學生因為玩手機睡得太晚,第二天課堂上睡覺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學習態度不端正,紀律觀念非常淡薄。課堂管理已經是一個當下教育教學過程中非常棘手的問題。本文通過課堂現狀的描述和分析,探討了課堂管理的一些措施和方案。
關鍵詞:課堂管理;厭學;手機控;校園文化
一、高職高專類院校大學生的課堂現狀
1.第一課堂情況
進入課堂,隨意走動的,聊天調侃的,打鬧嬉戲的、睡覺的、玩手機的、打游戲的、追劇的、發呆的,較為普遍,認真聽課的人相對較少。
個別班級課堂混亂,老師的指令不聽,無組織無紀律,不服管教,缺乏尊師重道的精神和求學的心態。個別學生態度冷漠,對老師存在著天然的敵意等。
2.第二課堂情況
現代的大學生,在第二課堂的參與上還是比較積極,但也存在著紀律性差,任性不服管教等問題。
3.生活中
內務能力有待加強,一些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不是經常查宿和檢查內務,個別學生包括女生的內務非常凌亂,被褥床鋪很少整理,衛生狀況比較糟糕,牙刷牙缸隨意隨意放置,洗漱臺面臟亂不堪,衣沒有收拾,隨意丟棄在床上或者掛在繩子上,服箱子隨意放置,洗的衣物也滿地垃圾,一學期都拖不了幾次地。
二、原因分析
1.本身自控能力差
有些學生好動,玩心重,自我約束能力差,對自己的行為和言語無法有效的控制,常常在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做出非常不得體的言行。
2.從小就沒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從小在家不做家務,日常都是隨心所欲,久而久之,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最后習慣成自然,最終導致生活和學習習慣很糟糕。
3.家庭教育的失敗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也更有能力照顧,本來家長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問題在于家長的過分溺愛,比如只要孩子提出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會不遺余力的滿足孩子,還有就是孩子犯了錯,不教育孩子,反而責備他人,被人一說,還說那還是個孩子。溺子如殺子,若對孩子的愛沒有一點的原則和底線,讓孩子迷失了正確的認知,最終會造成家庭的悲哀。
4.智能手機的影響
當下社會職能手機普及,導致社會上出現了諸如低頭族、手機族等新的社會現象,以前的聊天軟件、錢包、報紙、期刊、雜質、游戲機、DVD等功能都集于手機一身,使得學生基本被手機控制,無法自拔,最主要的是各類游戲軟件的轟炸和一些電視劇尤其是肥皂劇的影響,幾乎占據了學生絕大多數時間和精力。
5.校園文化的欠缺
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
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展示于校園生活各個角落,包括學生們在路上的行走及行為規范等,通過以上對學生課堂、內務、生活等方面的介紹,一個大學的校園文化就基本上在我們的腦海中形成,總的來講,我國的高等學府不僅僅是高職高專類院校,也包括一本和終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都有待提高,比如近些年出現在我國最高的兩所高等學府的清北現象。當代高校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迫在眉睫。
6.教師放不開手腳
老師的放不開手腳和有心無力。教師這個職業,現在其實是個高危行業,管理學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如學生毆打老師案例,持刀捅傷、捅死老師案例、誣陷老師案例比比皆是。
其次,即使有老師愿意管理,可是一旦管理過程中出了問題,家長或者學生向學校或者教委一投訴,學校也會迫于壓力處理老師,甚至開除老師,老師沒有一個堅強的后盾來放心大膽的管理。
再次,有的學生不服從管理,頂撞甚至直接毆打老師,學校也不進行相應的處罰,只是簡單的口頭教育,或者壓根就放任自流,沒有維護老師最為一名師長甚至是一個普通自然人的尊嚴;但老師若言語上過激,學校立馬就會處理老師,久而久之,老師也變“聰明”了,不在管學生了,課堂紀律也就越來越差,長年累月,也就形成了一種畸形的校園課堂文化。這是制度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三、解決措施
1.友善、關愛
要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包括生活,對待學生要友善、包容,平易近人,不要總是繃著一張臉,除了講課,還可以與學生建立一種非師生的友誼。
2.嚴格、認真,但要張弛有度
對待學生,一定要霹靂手段,菩薩心腸!也就是說一定要嚴格管理學生,這是對學生未來的負責,但這種嚴厲是建立在關心和負責的基礎之上,是善意的,不能未了報復或者懲戒而懲戒。
3.課堂、課間多與學生互動、溝通
講課的時候,多與學生互動,多問學生能力范圍之內的問題,但問題不能太簡單或者太小兒科,必須要通過思考才能回答上來的問題,建立學生的信心和聽課激情,課后也要多與學生溝通,包括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或者閑聊天!有利于建立學生對老師的認同感。
課間的溝通非常重要,是和學生建立良好師生情誼的良好機會,尤其是課間和學生的良好溝通,會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對老師的好感產生很大影響。
4.要有意識的培養師生關系,但切莫和學生走的太近
于公,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好的土壤,于私,茫茫人海能夠相遇,本身就是緣分,所以要有意識的與學生親近,珍惜和學生的這份情誼,主動與學生溝通,與其聊天,了解他們的日常。
推薦閱讀: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技能方法觀”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