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表現性評價在學習評價中受到國際范圍內的普遍重視,是國際中小學評價改革的重要趨勢之一。表現性評價是一種以評價任務的真實性為特色的質性評價方式。本論文主要探討表現性評價在小學高段語文語言表達教學中的運用,分析了表現性評價的內涵,以及探究在小學語文高段口語交際的表現性評價的實踐探究形式。
一、表現性評價的定義
1992年美國教育評定技術處將表現性評定界定為“通過學生自己給出的問題答案和展示的作品來判斷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此定義主要有三層含義:
(1)表現性評價,學生自己必須創造出問題解決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為表現來證明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而不是選擇答案。
(2)表現性評價,評價者必須觀察學生的實際操作或記錄學業成果。
(3)表現性評價,能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知識和發展能力。
二、 表現性評價的優勢
表現性評價能克服傳統學習評價的弊端,強調在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中來評價學生的發展,不僅要評價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對學生表現的觀察分析,評價學生在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人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度、科學的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三、表現性評價的實施步驟(以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高段教學為例)
(一)確立評價目標
新課標將口語交際分為“尊重”、“積極”、“聆聽”、“表達”、“即興”、“語言”六個維度。例如,設計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演講”的評價目標:
口語交際:“演講”的評價目標
(二)設計表現性任務
表現性任務是根據評價目標來設計的,旨在評價學生達成目標的程度。表現性評價要求一個模擬真實任務的情景。新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主要應在具體地交際情境中進行”。
以五年級下冊七單元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為例,表現性任務在設置時,還需要明確告訴學生一些具體要求,讓學生知道該往哪些方面去努力,尤其是教材中提到的“運用說明方法”“邊展示邊講解”等。
(三)制定評分細則
以五年級下冊七單元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為例,口語交際各個維度評分分值分配:
維度尊重積極聆聽表達即興語言體態
分數15151515151510
除了六個維度,口語表達時應該有一些合適、自然、大方的體態語,為此增加了一項“體態語”的維度。
“我是小小講解員”口語交際評分細則
(四)應用步驟
一般而言,表現性評價的應用步驟如下:
①告知學生表現性評價的任務。
②告知學生評價的標準。
③學生依照標準和任務開始進行小組討論、練習匯報,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展示。
④其他小組成員根據評分細則進行評分。
⑤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
綜述:有效的表現性評價能夠對小學生語文真實學習情況進行診斷和考量,促進他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發散思維,探索多種問題的解決途徑。在具體語文教學中踐行表現性評價,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并通過設計合理的表現性評價任務和標準來開展評價工作,以增強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斯蒂金斯(Richard. J.Stiggins).促進學生學習的參與課堂評價:第四版【M】譯.北京輕工業出版社,2005:155
[2] 趙得成.表現性評價【J課程.教材.教法】2013(2).
推薦閱讀:小學語文立體課堂教學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