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出臺,我國高校紛紛啟動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如何增強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事關哲學通識教育課程的育人質量的重要課題之一,必須認真加以解決。筆者從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闡述了增強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針對性的途徑,并且從教學原則、方法傳授、教學法改革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增強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針對性;實效性
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全國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所謂“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政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讓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使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統一,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高等學校已經把哲學通識教育視為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哲學導論、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等哲學通識教育課程作為全校所有專業和所有學生的必修課來開設。在這種課程體系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如何增強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已經成為事關哲學通識教育課程的育人質量的重要課題之一,必須認真加以解決。
一、增強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的針對性
一切課程思政教學都必須講求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課程思政教學是盲目的。哲學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其所涉及的哲學理論本身博大精深,所用的教學時數卻相對較少,而且它需要回應和解釋的現實問題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哲學教師要想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并且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那么他就必須特別注重增強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的針對性。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大體上講,哲學教師可以從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著手來增強哲學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的針對性。
第一,優化哲學通識教育的課程思政元素,增強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就教學內容而言,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涉及哲學的自我理解、生活基礎、思維方式、主要問題、基本派別、歷史演變、邏輯基礎、批判性思維等眾多理論板塊,不僅每一個理論板塊的哲學知識都很豐富,信息量非常大,而且每一個知識要點都或多或少地蘊含著相應的課程思政元素。因此,任何哲學教師都難以在教學時數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把所有的知識要點及其所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面面俱到地傳授給學生。為了實現哲學通識教育課程的育人目標,哲學教師必須優化整合各種課程思政元素,使它們形成一整套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當然,優化整合課程思政元素并非簡單地意味著可以隨意降低課程思政要求、減輕課程思政任務,而是要精煉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增強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針對性,為學生更好地提供優質的課程思政資源。
在精練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時,哲學教師不能簡單地從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選取某一部分內容來代替哲學通識教育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而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它們二者之間的差異:前者是系統化、理論化、專業化的思政內容;而后者則是在哲學基礎知識中所蘊含的零散性的非專業化的思政內容。哲學教師在備課時應當深入挖掘整理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的基本內容,并且在講授哲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自然地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哲學教師在精練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時應當自覺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要貫穿哲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尤其是要貫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做到以哲學的活的精髓來鑄魂育人;二是要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來遴選精煉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做到以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課程思政理論來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哲學教師在優化課程思政元素時尤其應當著重結合中國國情和民情凸顯以下三個方面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首先,要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鑄魂育人,教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和民情,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其次,要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把對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最后,要盡可能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造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增強文化自信、創新意識、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
第二,選擇適合教育對象的教學方法,增強課程思政教學方法的針對性。
一般來說,哲學的人文性以及它注重概念思辨和邏輯分析的思維特點決定了哲學通識教育課程思政教學適合采用以“精講”為主、強化學理論證和思想闡釋的教學方法。哲學教師應當對自己所精煉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在“曉之以理”上下功夫,力爭結合相關哲學理論把思政道理講清楚、講透徹,做到以理服人。馬克思曾經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9馬克思的這一說法對于哲學教師搞好課程思政教學來說是頗具指導意義的。只要我們抓住了哲學通識教育課程的根本,把遴選和精煉出來的課程思政內容講清楚、講透徹了,哲學通識教育的課程思政理論就能說服學生、掌握學生。
然而,要想把優質的課程思政資源供給學生,并且把精煉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講清楚、講透徹,哲學教師僅僅采用一般性的“精講”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注重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教育對象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不僅精煉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必須針對學生的現實問題,增強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對現實問題的理論解釋力和指導力,而且所采用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也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特點,精準而有效地化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思想障礙。
推薦閱讀:政治經濟學報政法類論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