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國家教育部門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顯著增強,并基于當前的教學現狀,提出了教學改革的要求。對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積極響應并落實相關要求,同時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帶領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從而實現學生心理和身體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對素質教育與小學體育教學改革進行探究。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體育;教學改革
引言:
體育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對強健學生的體魄,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從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發現,教師在教學中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授課,讓學生被動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活動,這樣不僅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還會違背體育教學開展的初衷。若想改變教學現狀,實現提高教學水平,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需要教師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改變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素質教育下小學體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近年來,素質教育的熱潮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逐漸散開,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式會直接影響課堂水平的提升、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以及學生的發展[1]。對于體育的學科來說,其教育目標與素質教育提出的有關建議不謀而合,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適應素質教育教學的改革思路,促進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師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思想,既沒有根據學生的發展特征運用適當的手段進行引導,也沒有改變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是注重教學進度,導致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與全面實施,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體育教學也逐漸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在素質教育中,要求體育老師要建立好師生關系,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為學生營造出公平而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把老師當成朋友,縮小師生間的距離,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素質教育中最關注的不是學生的體育技能好壞,而是注重學生能夠得到身心健康而協調的發展,讓課程內容多樣化和彈性化,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作為一名體育老師,應該迅速的接受素質教育的理念,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與實施。體育老師一定要強化自身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思想觀念,對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在此過程中,體育老師一定要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
2.素質教育理念下體育的教學模式
2.1正確解讀素質教育的性質變化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為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不是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融入健康教育。此外,在教育體制改革下誕生的相關文獻中提出:要重視學生思想健康與身體健康的協調發展,所以,在素質教育小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真正掌握體育技能外,還要在不斷的引導下使學生得到個性化及全面發展[2]。
2.2正確解讀素質教育中體育教學模式的理念
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是根據一定的教學思想理念與教學規律而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與程序化。相比于其他學科來說,體育教學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和特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科屬性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探尋出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體系。
2.3正確解讀素質教育下體育教學模式的結構
思想教育是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理論基礎,能夠讓學生與老師真正體會到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遵循“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強化學生的技能與認知,讓學生能夠得到身心全面而健康的發展。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模式是根據特定的目標進行設計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式的核心因素,決定著素質教育的進展。基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導向,在傳授體育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體育技能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發展學生體育生素養的目的。
3.素質教育下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可行性措施
3.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小學體育教師要適當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從傳統的重知識與技能,轉變為注重學生的心身健康發展,同時還要改變具有功利性的教學思想,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此外,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要過于限制學生的自由空間,而是要給他們提供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發展自身能力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發展。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進行了改革,使教學更加人性化與現代化。通過引入新型的教育項目,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與經濟性[3]。在體育教學中,只有將內部學習與外部學習,進行良好的結合,才能夠達到素質教育下體育教學的目標。
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比如說,在原有的體育活動中增加二人三足跑、劃船比賽、跳繩接力、拍球比多、車輪滾滾等活動。這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身體協調能力等得到有效鍛煉,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3.2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學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授課,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學生長時間處于這種教學環境下,不僅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趨勢,還會失去學習興趣,嚴重時還會阻礙他們的個性化發展。若是在教學中對個性化手段予以實施和運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體育水平,選擇適合他們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在追求中不斷進步,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育素養和終身鍛煉意識[4]。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下的小學體育教學,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重視,除了要運用他們感興趣的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外,還要關注其身心、心理與技能的發展。如此一來,在提升學生體育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實現體育學科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冬女.芻議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J].祖國:建設版,2014,(04).
[2]王琦.素質教育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素質教育(上),2011,(04).
[3]黃全林.淺談如何改革小學體育教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4,(36).
[4]趙玉輝.怎樣通過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