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交通調查是交通工程項目的起點,交通調查實踐教學是交通運輸大類專業最基礎的實踐課程之一。針對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定位和當前交通調查實踐教學現狀,提出了整體項目驅動下的交通調查實踐教學模式,并結合整體項目示例給出了此模式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具體實施、考核評價、機制保障等內容。教學實踐表明,該模式能拓展學生整體項目高階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深度學習,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關鍵詞:實踐教學;整體項目模式;交通調查
《西部交通科技》(月刊)創刊于2006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科學研究所主辦。始終堅持以科技為支撐,以科學的態度,反映和宣傳交通行業的建設成果以及新技術、新經驗。為適應市場的需要,更是確立了“精品期刊,服務社會”的經營理念.
為主動應對我國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社會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并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新工科人才。然而目前我國工科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重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和開拓創新,重個人能力而忽視團隊協作精神等問題[1]。為了應對這些問題,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為高校工科人才培養開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徑[2]。
交通調查是交通工程項目的起點,交通調查實踐教學是交通運輸大類專業最基礎的實踐課程之一[3]。傳統的理論驗證型實踐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新工科”教育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需探索適合課程定位的新實踐教學方式和手段,助力高等工程教育強國建設,培養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一、交通調查實踐教學現狀
(一)交通調查實踐教學課程定位
交通調查與分析是交通運輸大類學科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是一門主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如圖1所示,交通調查與分析是進行交通規劃、交通仿真、交通設施設計、交通管理與控制、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理論等方面實踐與研究的重要依據,在課程體系中擔負著為本學科專業課程奠定基礎的重要角色。交通調查實踐是其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它不僅能鞏固已學理論知識,更能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交通調查與分析”實踐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交通專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培養學生進行交通資料的采集與統計處理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對交通運行狀況進行分析和應用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和基本素質。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能力,組織實施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5]。交通調查實踐教學目前一般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認識實驗階段,掌握常用的調查設備的基本原理和檢測技術;二是外業數據觀測階段,掌握調查實踐方法和一般調查程序;三是內業數據整理階段,掌握調查資料分析方法和統計軟件技術[6]。
(二)交通調查實踐教學現狀
作者在長期的交通調查實踐教學中積極做了一些有益的教改嘗試,在傳統的面向方法和原理驗證型教學方法基礎上,將任務導向型方法和項目導向型方法引入交通調查實踐教學中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1. 理論驗證型
傳統的理論驗證型實踐教學側重于對課本理論知識點的解釋、驗證和簡單延伸[7]。在此教學模式下,交通調查實踐主要是對課程中學習的理論知識點進行驗證,如交通量、車速、密度、通行能力、延誤等交通參數調查方法和原理的驗證、調查數據資料整理與分析方法的驗證、交通調查專業設備的操作方法與原理的驗證等,主要為加深課本各個獨立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
2. 任務驅動型
任務驅動法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學生緊緊圍繞一個或多個共同的任務,在強烈的解決動機的驅動下,對知識技能積極主動學習和靈活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完成既定任務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8]。在此教學模式下,交通調查實踐主要由教師整合課本知識點進而設計任務,如設計一個交叉口調查任務,要求獲得此交叉口的交通量、通行能力、延誤主要表示參數,或者設計一個路段調查任務,要求獲得此路段的交通量、地點車速、區間車速、通行能力、延誤、密度主要表示參數。學生被動接受任務,根據任務要求并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調查方法和制定詳細調查方案,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合作進行外業現場調查,以及相應內業數據分析,從而獲得該交叉口或路段的相應交通參數,達到任務要求。此模式下,不僅加深課本的理論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還能對課本知識點進行整合和延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