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探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教育技術時間:瀏覽:

  摘 要:發展中等職業教育, 加速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將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作用。筆者以廣東省為例, 重點對其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現存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并提出了整合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的思路及對策。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教育資源; 整合; 問題; 對策

  基金: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7年研究生創新課題“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規模與經濟模式的協調性研究” (項目主持人:王欣, 項目編號:GSY201713) 研究成果; 廣東省中職德育“十三五”規劃2017年一般研究課題“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 (項目主持人:于瑞霞, 項目編號:17ZZDYY20) 階段性成果之一;

職業教育

  1 引言

  中等職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 相對于其他發展較早的國家來說,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明顯不足, 其中教師資源和實訓基地資源尤其不足。而有限的優質中等職業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 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也導致了城鄉教育的嚴重分割。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等, 廣東省相繼出臺了《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廣東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2015-2020年) 》等政策。相關政策的頒布圍繞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城鄉統籌發展的任務, 體現了全國和全省職業教育的政策導向。因此, 如何立足廣東省的情況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 挖掘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潛力, 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推進城鄉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 做大做強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是一個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2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2.1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相對短缺

  (1) 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職業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但是一般職業教育的培養成本較高, 通常是普通教育培養成本的兩倍。雖然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已頒布了許多促進職業教育的政策, 并逐漸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 但到目前為止, 全國和廣東省政府對于職業教育的投資力度卻從未超過普通教育的投資成本。且由于廣東省中職學校的數量眾多, 于是存在著對中職學校經費投入不足且資金分配不均的情況, 如粵北、粵西地區一些中職學校的宿舍十分簡陋, 許多中職學校的實驗和教學設備比較落后等。同時中職學校還在進行各種擴招, 近年來廣東省中職在校生的數量已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數量大體相當, 中職學校規模占據了我省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 然而中職學生人均經費投入和人均資源日趨減少的現狀, 導致了中職學校的發展力度和擴張速度遠沒有趕上發展的要求。

  (2) 中職學校缺少合格適用的教師。由于廣東省中職學校的資金不充足, 并且許多資金也是設為專項資金, 通常不能用于提高中職教師的待遇, 且多年來中職教師的待遇水平一般, 福利也不高, 同時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 肩負著每年數百萬中職在校生的教育教學工作, 以及近百萬人轉移就業培訓重任, 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這種一時難以改變的薪資和工作內容難以吸引并留住中職教師任教, 易導致中職教師隊伍不穩定。

  2010年12月份, 廣東省召開了教師職業指導會議, 指出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 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師數量很可能會存在缺口。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戰略要求在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數實現2350萬人的目標, 《廣東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2015-2020年) 》也要求在2017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數實現220萬人的目標和在2020年實現200萬人的目標, 更會增加中職教師的缺口。目前我省中職學校教職工數 (不含技工學校) 已由1995年的5.34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5.78萬人, 增加了8.24%;專任教師數由1995年的約3.2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4.5萬人, 增加了40.63%。而中職學校在校生數則由1995年的66.67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117.21萬人, 增加1.76倍, 中職學校專任教師的生師比卻在20年間, 由1995年20.83:1擴大到2015年生師比為26.07:1, 與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生師比最低設置的標準20:1仍存在一定差距, 這體現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的規模增長率領先于專任教師的數量增長。同時中職教師隊伍的結構也不夠合理, “雙師型”教師比例不夠高, 2012年全省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僅占現有專業教師的49.8%, 與國家和省要求的60%比例仍然有一定差距。

  (3) 中等職業教育招生難的現象愈演愈烈。

  由于目前人口結構正發生變化且人口出生率也在發生變化, 因此近年來高中階段教育面臨著生源日趨減少的問題, 同時初中畢業生和家長對普通高中的趨之若鶩, 更會加劇中職招生難的現象。通過分析我省2011-2015年的統計數據可知, 廣東省初中畢業生的數量在5年內減少近10%, 從2010年的153萬人降到了2014年的138萬人, 導致高中階段教育存在生源短缺的情況, 中職學校招生數由2010年的74.1萬人下降到2014年的41.7萬人, 降低了43.72%。同時一些中等職業學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 一再降低錄取分數, 有的中等學校甚至實行登記入學, 無須分數, 更容易導致招生秩序出現混亂的情況。

  2.2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的結構性問題突出

  在管理機制方面, 雖然我省堅持以“五統一” (統一發展規劃、統一招生平臺、統一經費投入標準、統一資源配置、統一人才培養標準) 統籌推進中等職業教育發展, 但目前由兩個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我省中等職業教育, 一個是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另一個是由勞動部門管理的職業技能鑒定、技工學校。現行的中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存在條塊分割、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統籌乏力的現象, 資源難以有效整合, 形成整體優勢, 導致了政出多門、惡性競爭、重復辦學、投資分散、資源浪費等弊端, 嚴重制約了我省中等職業教育健康協調發展。因此我省有必要改革和完善中等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 調整和理順管理體制, 實施歸口管理, 統籌管理省內各級各類職業教育。

  2.3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廣東省各中職學校的規模以及實力不一, 所以在利用資源時也有區別, 招生情況好的中職學校的設備和實訓場地一般難以滿足學生需要, 擴建速度趕不上發展需要, 而其他中職學校則由于生源不足出現了資源浪費的現象。同時中職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時間長、設施設備的價格高昂且更新換代的速度快, 專業的設置也會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經常存在以往資源投入使用到一半就被棄之不用的情況, 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更易導致資源浪費。為了改變這種現象, 廣東省除了做好相關的資源投入以外, 還要充分地挖掘中等職業教育自身的各種資源, 以實現資源的整合配置, 這是中等職業教育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經之路, 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 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路徑分析

  3.1 以地方經濟發展為依據、專業建設為核心進行整合活動

  (1) 專業的設計應逐步與當地市場經濟相適應。職業教育是與經濟建設聯系最為緊密的一類教育, 職教服務和依靠經濟關系最突出體現在專業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和教育內容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教育數據公司麥可思總裁王伯慶認為“就業和職業培訓機構應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找準自己的位置和特點”。因此在建立新的專業時, 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的定位和規劃, 與當地政府政策和產業發展需求相結合, 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廣東各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可根據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對專業作深入調查, 做出即時和長遠規劃, 調整各專業設置, 以避免專業盲目設置與重復設置。

  使各中職學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專業 (與省級示范專業) , 并配備有特色專業的專任教師。(2) 加強專業內涵建設。設置新的專業不是簡單地更新專業名稱, 關鍵在于豐富的專業內涵建設。中職學校的各專業應明確新特色和傳統特色, 既要適應專業發展的需要, 也要保持專業的特征和特性。因此, 我們應該改造和提升傳統私人行業, 根據行業和市場的變化, 及時增加新的知識和技術含量, 使特色更特、優勢更優。同時, 新專業要積極依靠良好的專業教師、培訓設施、校企合作等資源, 促進新功能的形成。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適應性, 必須做到利用企業、行業專家力量, 科學規劃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設和發展;主動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適時進行專業設置、專業方向、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調整;根據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努力拓寬專業方向, 增強專業的適應能力。

  3.2 以就業為導向、能力培養為關鍵進行整合活動

  “好就業能升學”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核心吸引力, 因此對于所有中等職業學校來說, 應該以就業為導向, 明確自身辦學定位, 根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來辦學, 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發展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堅持“就業”這一主線, 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在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進程中, 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需要更好地回答“將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在當前的社會發展條件下, 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需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 也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素養, 需要能適應不斷縮短的職業變換周期, 成長為復合型人才。

  3.3 以師資調整為手段、社團改革為內容進行整合活動

  (1) 堅持“內培外引”的原則, 加快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 廣東中等職業學校應加強專任教師到企業的專業培訓和業務實踐培訓, 建立專業課教師定期培訓制度, 確保每年有一定的培訓時間, 以培養“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 應遵循“定崗不定人”的原則, 并打破個人身份的界限, 通過設立特殊崗位, 鼓勵和支持在省屬高校的教師成為中職學校的兼職教師, 并聘請專業人才和實踐經驗豐富、操作能力強的企業職工到中職學校兼職授課, 再按照一定標準給予適當補助, 以此提升中職教師的教學能力, 整合中等職業教育。(2) 社團活動應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特色社團活動的開展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另一個優點, 既起到對學生的興趣和發展的能力, 同時也為今后的學生就業拓寬了道路。廣東地區中職教育院校能夠參考浙江地區的相關做法:首先, 組建細紋刻紙社團。

  樂清地區的細紋刻紙在2006年獲批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結合當地資源優勢, 創建了樂清地區關于細紋藝術的中心。其次, 院校依靠柳市地區“中國電器之都”的美譽, 積極整合相關資源, 創建了有關電子裝配的俱樂部。再次, 學校憑借雙峰鄉“中國鐵皮石斛之鄉”的資源, 創建了鐵皮石斛的職業教育課程, 初步掌握了鐵皮石斛的種植和生產技術。最后, 在社團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的傳統工藝課程, 如樂清黃楊木雕、珠飾等發展成特殊的課程。

  4 結語

  綜上所述, 加快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對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的均衡發展、推動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有重大作用。廣東省政府作為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主要推動者, 應在政府職能和地方市場的基礎上, 結合區域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利用的現狀和經濟建設的實際, 采取切實舉措, 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以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布尔津县| 蕉岭县| 嘉黎县| 贵南县| 保德县| 岳西县| 缙云县| 宁陵县| 濮阳市| 阳新县| 寿光市| 民乐县| 广西| 饶河县| 镶黄旗| 广河县| 五台县| 东平县| 南华县| 泸定县| 二连浩特市| 武清区| 洪江市| 安阳县| 永定县| 隆德县| 新疆| 芒康县| 双流县| 黑河市| 五峰| 顺昌县| 湟中县| 新和县| 平阳县| 武宣县| 廉江市| 丰台区| 安新县|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