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結合高職會計課程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探討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基本方法、具
體方法及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職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翻轉課堂也可稱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學生在課前利用視頻來學習,而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討論、展示學習成果的場所。此教學模式中的學習過程不僅創新了教學方式,而且翻轉了傳統的教學流程、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建立起比較徹底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些優點吸引著職業教育者們對其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實踐。
武昌職業學院高職會計專業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并開發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實一體會計系列教材。該教材基于工作過程的邏輯關系,按工作任務(包括師生教學做和學生獨立做)、理論知識、操作指南來組織與編排,為學生指出了“要求做什么”、“根據什么做”、“應該怎樣做”的問題,同時每本教材配一本同步操作。這里以此為背景對翻轉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研究。
經研究與實踐,翻轉課堂適用的教學方法有:呈現方法———微課導學法、實踐方法———作品展示法、發現方法———討論式教學法、強化方法———程序教學法。
1微課導學法
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將一個課程或者一個主題(工作任務),設計成為一個個主題突出、內容具體的教學內容,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其呈現為可碎片化學習包括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數字資源。我們將這個數字資源稱之為微課。以微課作為“視頻教師”的教學方法稱為微課導學法。
微課導學法源于目標教學法,是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和主線的教學方法,其理論依據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和課程論專家布盧姆(BLOOM)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和印度教育家蘇伽特米特拉的自組織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認為所有學生都能學好,教師只需對教學目標進行精選和結構化,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適時評價及反饋。自組織學習理論認為,只要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支持,任何學生都可以教會自己和同學任何知識和技能。微課導學法改變了傳統目標教學法中學生無意識、不努力等教師呈現的學習過程,而是在工作任務的驅動下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前課前學習。
微課導學法的運用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開發一系列突出某個知識或技能的微視頻,學生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依據原有知識和技能結構,隨時隨地按照自己的時間和節奏進行個性化課前學習。以《財務管理》課程中的“財務報表分析”工作任務(章)為例,教師將“師生教學做”工作任務,分解為一個個小的工作任務: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成長性分析、財務綜合分析、編制財務分析報告等,并將分解后的工作任務制作為一個個教學視頻,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視頻內容,掌握財務報表分析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教師在開發微課過程中,可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創設符合教學內容、過程仿真、環境真實、源于實際的可供學習者自由探索的學習情境,通過講授、談話、演示、啟發、暗示等表現方式,給學生呈現更好地學習情趣。
微課導學法充分利用了計算機技術輔助和網絡教學平臺,配套開發相關的檢測練習、教學資源及評價方法。學生在學習教學視頻后,緊跟著回答幾個小問題,教學平臺判別應答并提供反饋,學生可根據問題回答的情況對自己的學習作出判斷,或再學習一遍,或和同學交流討論,或尋求教師幫助。教學平臺對數據進行了匯總處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利于教師真正了解學生,及時指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
2作品展示法翻轉課堂教學中,高職會計專業的課堂成為知識運用的場所,學生們在課堂中緊緊圍繞工作任務,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采取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方式,完成學生獨立做工作任務,并當堂展示作品。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工作任務,向每一個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多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繼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稱為作品展示法。
作品展示法源于實踐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建構主義看來教學不是簡單地將知識和技能傳遞給學生,學生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需要基于自己原有知識結構和經驗背景,在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將新知識和技能進行處理和轉換,重新建構。學習過程一方面是對新知識和技能重新認識和編碼,另一方面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
作品展示法需教師精心組織,學生們完成工作任務的所需時間各有不同,教師可以小組為單位的組長負責制,充分將連環教學法、藝友制、傳遞先生制、小先生制用于課堂教學中,每位同學隨時可與同交流討論,隨時檢查自己想法及操作技能的正確性;同時,提供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集思廣益,協作方式使構建更為完善和豐富。合作學習小組可以按照某一種規定劃分,一般小組規模控制在5~10人,組內協商內部分工設計,并進行協作探究。教師建立必要監控機制,可采用組內相互監督、填寫個體責任任務單、組員互評等手段,組內成員可相互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避免搭便車現象的發生。
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其須完成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其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有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任務驅動教學法重點在于課堂情境的創設、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在翻轉課堂中,這些都在課前完成,課堂中更注重學生技能的運用和成果展示,通過作品的展示來完成學習效果的評價。這個學習效果評價不僅包括對微課導學制訂的學習方案和方案實施過程的檢驗,也包括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能力的檢驗。讓學生們主動交流、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喚起學生課前所學操作技能,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所學的新知識(技能),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3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法式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班或小組為單位自學、自講,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等方式,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法在國內外都被專家推崇。在翻轉課堂中,它是發現學習的重要途徑。此教學方法強調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發學員就相關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員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
討論式教學法同樣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每一位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知識和技能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建構主義者強調教學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相互討論和分享在學習過程中的心得以及解題思路,使學生看到那些與他不同的觀點,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合作學習受到建構主義學者的廣泛重視。這些思想是與維果斯基對于社會交往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的重視的思想相一致的。討論式教學方法運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出討論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擬定出具有吸引力的討論題,并控制課堂討論和點評環節,使討論分享過程完備、有效。
參與發言討論的同學要將發言時間控制在3—5分鐘,后面發言的同學不要與前面發言同學內容重復。教師可擬定幾個討論主題供學習參考,指導學生查閱收集有關資料和調查研究,擬定發言提綱。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適當參與討論,適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使討論交流向縱深發展。但教師不要對學生討論下結論,教師的結論會讓討論就此結束。教師要收集討論焦點問題,認真地思考與歸納,討論結束后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討論交流可采用不同方式進行,適合于討論交流的方式主要有自由發言式、點名發言式、代表發言式等。
4程序教學法
學生在完成課前學習、課中展示、交流討論后,對新知識和新技能進行了完整和豐富的建構,課后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行為目標,設計開發一系列的強化練習,發布到教學平臺。這種學生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終端完成強化練習的教學方式稱為程序教學法。程序教學法是一種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
程序教學法是建立在美國的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赫西、布蘭查德等人提出的強化理論上的一種教學方法。他認為人類的學習可以借鑒動物的學習方式,也可通過一種操作反應的強化過程,通過簡單和多次數操作性強化,一個比較完整的新的行為單位可以被學會,或者一個現存的行為單位可以被精煉。他認為“強化”在教學中占有核心的地位,練習本身并不提高速率,它只是為進一步強化提供機會,一個特定的強化系列,可以促進學習者向著學習目標邁進。
程序教學法要求教師要很精確地分析強化效果,并設計操縱這個過程的技術。在設計過程中遵循小步子、及時反饋的原則,將大問題分成許多小問題,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低的錯誤率幫助學生提高學習信心;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作出的反饋越快,強化效果就越大。因此,翻轉課堂教學中,程序教學是計算機或教學平臺呈現給學生的一系列由易到難的練習題,學生在計算機或教學平臺上解答,由“計算機”核對答案和評分,并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澄清錯誤概念。
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強化作業的設計要能吸引學生思考,最好有趣味性,呈現的多樣化,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以會計職業中的“現金提取業務”例,在這個職業技能中,學生要會簽發現金支票、辦理銀行取款業務;編制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這形成了該程序練習的四個關卡,只有前面一個強化任務完全正常,才能開啟后面一個強化任務。簽發現金支票小任務又可分為出票日期、收款人姓名、付款行名稱、出票金額、出票人賬號、簽章、存根、背書等小任務,小任務中設計各項強化練習,最終達到完成掌握現金提取業務的操作能力能及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喬伊斯,荊建華(譯),宋富鋼(譯),花清亮(譯).教學模式[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
[2]周海珍.淺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6,(1).
[3]周海珍.基于教學做合一翻轉課堂教材開發[J].科教導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