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職業教育論文發表了職業道德教育的優化策略和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與素養越來越高。然而, 當前的高職院校在傳授學生技能的同時卻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 從而導致職業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給社會、他人利益造成重大損失。
關鍵詞:職業教育論文,職業道德教育,會計專業,改進策略
我國會計職業起步相對國外較晚,在高級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上存在教育范圍狹隘的漏洞,單純注重其職業能力教育,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1]。會計人才的工作崗位較為特殊,若缺乏職業道德,很可能出現貪污舞弊、擅自挪用資金等情況,影響社會穩定及企業運營安全[2]。高校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開設近年來逐漸興起,由于發展歷史偏短且起步較晚,人才教育培養體系的缺陷逐漸顯露。本文以高校會計專業為切入點,研究了該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呈現出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優化措施。
一、職業道德教育呈現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高校師資力量呈現明顯薄弱狀態,不少會計專業教師畢業后在缺乏工作經驗的前提下直接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雖說理論基礎知識扎實,但實踐經驗的缺乏,導致教師無法根據自身親身經歷向學生傳授畢業后工作內容、工作狀態、實際問題以及解決方式等,教學內容過度偏向于理論。根據高校教師自身職業發展,不少教師的課余時間用于評定科研職稱,缺乏時間及精力為學生制定長期職業道德教育。不少高校會計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僅在課堂上一筆帶過,或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課程上講述,缺乏對會計專業學生的針對性授課。
(二)專業教材缺乏
目前我國高校使用的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相關書籍選擇性較少,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僅停留于初步了解階段,類似于畢業后工作期間不可做出貪污舞弊、私自篡改賬目之類的職業約束,并未深度學習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除此之外,教材內容更多傾向于會計理論知識及各類賬目的制定方式,缺乏職業道德相關案例。例如在《會計學原理》課程以及《審計學》課程中,職業道德內容僅涵蓋部分會計法則以及職業道德基本要求,知識點未形成理論化、系統化。加上學生在未踏入社會時缺乏工作經驗,不了解實際專業工作內容,因此對未來職業生涯中的道德困境無法了解,在缺乏案例分析的學習狀態下,職業道德教育淪為紙上談兵。
(三)教學方式落后
受到高校課程安排的影響,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不可能每天開設,因此教師與學生的重視性均存在不足情況。目前我國教育正處于改革階段,仍會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在講臺上單方面傳授,學生的接受程度不足,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興趣及專注程度不足,課堂氛圍死板[4]。會計專業學習壓力偏大,多數學生會主觀上忽視職業道德教育,認為對其期末考核及畢業后工作意義較小,因此在缺乏活躍氛圍的課堂中無法主動投入、主動思考。
二、職業道德教育優化策略
(一)重視道德課程
除了教學大綱要求的會計專業相關知識點的傳授外,教師還應掌握職業道德教育規范及相關要求,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的狀態逐漸轉變為主動思考,想象畢業后可能遇到的職業道德問題以及處理方法。首先,校方應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并單獨開設會計職業道德基礎課程、必修課程、主干課程,切不可讓職業道德以選修課方式存在。從會計專業學生入學開始便展開職業道德培育,在大一時注重會計職業道德范疇相關理論知識的灌輸,之后逐漸融入《會計職業道德模擬實驗》以及《會計假賬的道德透視》之類的教材,讓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其整個大學階段。教師的授課應不斷創新模式,例如采用模擬實驗教學法、系統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情景創設法等方式,學生以問題為主導展開對會計職業道德相關討論與主動思考,讓理論知識向實踐轉化。
(二)開展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指的是在課堂教學范圍之外的各類具有教育意義的相關活動。以學生主動參加、自愿參加為準則,通過社團活動、班會、講座、競賽等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會計職業道德。例如可讓第二課堂具有儀式感,通過安排會計職業道德宣誓活動,讓學生在莊嚴的誓詞下感受到會計專業以及會計職業人的職業道德要求,體會職業道德所散發的神圣感。
也可通過主題辯論賽方式,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展開道德兩難問題的相關討論,例如“會計不做假賬屬于一位會計從業人員的最低要求還是最高要求”,讓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假賬行為的惡劣性。學校建立學生誠信檔案,期末考試時可設立誠信考場,不設監考教師,讓學生認識到會計從業人員不做假賬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考試不作弊做起,培養誠信意識。
(三)改進教材,重視實踐
可組織會計學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和教師共同討論目前我國在會計工作中出現的道德困境問題以及典型案例,編寫出適合我國高校應用的專業職業道德培育教材。教材需以會計職業道德素養培育以及職業熱情養成為主要內容,以豐富的案例為支撐,讓學生在缺乏工作經驗的狀態下仍可接觸到目前社會常見的職業道德困境和問題。教師在專業知識點講解時也應融入職業道德內容,例如在講解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審計管理、財務管理、稅法之類的知識點時,強調工作中必須主動、自覺維護財經紀律,嚴格遵循銀行結算制度。校方可通過校企聯合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真實的實踐環境,做到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磨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工作毅力。
三、結語
職業道德教育是高校會計專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受到師資力量、教學水平、教材編寫等方面的影響,目前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仍需不斷改進,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促進高等會計教育事業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建新,李守彩,杜祥彩.會計教育理念及其改革思路探討[J].商業會計,2017(24):118-120.
[2]于洪麗.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及改進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4(35):79-80.
[3]廉宏達.會計從業人員“底線要求”與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實施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10-111.
[4]劉玥,黃莉,楊丹.會計師勝任能力解構及其培養——基于國際會計教育準則的探索[J].會計研究,2014(5):29-36+94.
作者:朱潔暉 單位: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推薦閱讀:《生活教育》獲準正式出版發行。2010年起,《生活教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和南京曉莊學院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