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現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新應用技巧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教學上的新改革制度呢?同時教學的管理改革有什么影響及意義呢?文章是有關教學職稱的論文。
摘要:“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開放教學方法,要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讓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學,讓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如,老師在教學中可摒棄傳統的“評判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匯報、答問讓其他同學來評判、質疑;對有異議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或爭論來求得辨析;也可運用“延遲判斷”,讓學生有更多思考、分析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顯得自信,敢于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敢于反駁和質疑,個性得到了體現,得到了發展。
關鍵詞:開放教學,教學管理,教學職稱論文
一、開放學生的身心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快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創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生長發展的空氣、陽光和水。”這句話是葉瀾教授說的。是呀,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信息溝通的過程,是師生在平等的基礎上展開的特殊的人際交往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涌動著的生命體,教師要發揚民主,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充滿師生的激情,涌動著靈感,彌漫著人情味,成為一種具有生命意義的活動。
論文網推薦:《教育與教學研究》,《教育與教學研究》編輯人員具有較為豐富的辦刊經驗,本著嚴謹求實創新、為作者和讀者服務的精神,為教育研究界、高等教育界、中小學教育界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等當中都有較大影響。據《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近年統計資料顯示,我刊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每年都有大幅度提升,在“大學學報\教育綜合類\教育學院”中排名靠前。近年來所刊論文有幾十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系列全文轉載。
在教學中,我們可對一些課堂常規進行廢除和完善,以營造開放、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如,引導課前預習,可先向學生開放教學內容,讓學生事先查找資料、搜集信息、預習新課等;引導有錯必糾(包括對教師、教材和權威出項的錯誤),有疑就問民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解疑;允許圍繞學習內容輕聲說話,允許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活喜歡的問題回答,允許學生上課不必挺胸直背,學生可以舉手說,也可以不舉手說,可以站起來說,也可以坐著說,可以按老師指定的發言,也可以搶答,可以同桌討論,也可離座找好朋友切磋……這種充滿人文精神的課堂氛圍,學生心情愉快,他們敢想敢說敢問,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個性得到解放,老師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過程中,也尋回自身勞動價值的快樂。
二、開放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提出:開放式的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使學生有更多的個性選擇,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最基本的條件,從而發展學生的個性。
1、為學生創設聯想的時空。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著眼于開發學生的潛能,創設一個想象的空間,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舞臺。如,一個老師在執教語文課《春天來了》一課中,在讀完“麥苗醒來了,舒展著嫩綠的葉子”時,問孩子:“為什么麥苗在這時醒來,舒展嫩綠的葉子?”這一問題猶如一顆石子,在學生們的心海中蕩起一朵朵思維的浪花。有的說:“春天來了,春雨下了,麥苗趕著來洗澡。”有的說:“春天里花都開了,麥苗也不肯落后呢。”……小孩的想象是那么豐富,那么美好,那么富有人情味,那么富有個性化,在他們心中,春天是人,春雷是人,春苗是人,世間所有萬物都有生命,這樣的教學充分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意識,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個性。
2、查找資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按照老師布置的預習內容,指導學生或上圖書館或上網資料搜集或進行網上閱讀,搜集信息。這樣拓展學習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主體化。如,教學《小興安嶺》一文時,布置預習任務中,讓學生去查找有關小興安嶺的資料,使學生對小興安嶺有了一個粗略的印象。后來,學生通過查課外書,上網查詢,查找到了豐富、有趣的資料論文發表。如,“小興安嶺盛產東北三寶:人參、鹿茸等名貴藥材”;“小興安嶺的交通工具很特別,有雪橇……”等。這樣,學生有了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課堂上表現更積極了民主,學習目的更明確了,而且,學習活動延伸到了課外,不僅擴展了知識面,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學生的豐富個性也得到了表現的空間。
3、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陶行知曾說:“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到實踐中,到生活中去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從而產生富有個性化的想法,從而提高語文能力。如,引導學生參加社區活動,參觀工廠、農村、部隊等。
三、開放教學方法
如,在教學《小興安嶺》一課時,這篇課文記敘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和特點,我設計這樣的環節:問學生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景色,然后請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重新編小組。喜歡春天的同學編成“春之歌”小組,喜歡夏天的同學編為“夏之聲”小組,喜歡秋天的同學編為“秋之韻”小組,喜歡冬天的同學編為“冬之旅”小組。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來了,他們的喜好得到肯定和滿足,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學習就更加積極主動了。
四、開放學習形式
《新課程標準》提出“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開放學生的學習組織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把學生按照個性、學習水平、智能因素等情況,混合編組或自愿組合,把課桌椅擺成方形、凸形或圓形,五六人成一組,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對以往的生生交往這一單調的班級教學組織形式進行開放,將有效地激發學生自我意識,增強合作觀念,這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使合作學習充滿生命的個性。
如,在學習《全神貫注》一文時民主,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自學,圍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表現羅丹的全神貫注?”這個問題進行小組學習,學生們有的畫,有的說,有的記錄,有的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形成小組意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派名代表到講臺前匯報。在匯報過程中,還不時接受其他組同學的提問和老師更細致的點撥,在相互切磋中,找到問題的最佳答案。在這樣的學習中,不同程度的學生以不同方式主動參與、自主探索,成為主動參與知識獲得過程的人。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個性受到尊重,又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真摯關懷,為自己的收獲而感到高興。
葉瀾教授認為:人是世界上最具有豐富性的生命,要讓教學充滿生命活力,要讓學生主動發展,要關注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學習,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我們要開放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把尊嚴還給學生,把童趣還給學生,讓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讓學生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我們相信:教師開放教學,放飛學生個性,教育將活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