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本文對當前新形勢下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措施,為日后提高校企合作質量提供參考。文章發表在《現代企業教育》上,是核心教育期刊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校企合作;若干問題
當前社會競爭激烈,包括教育行業,大中專院校等職業教育院校為謀求自身發展,抓好教育質量,采取與企業方式,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全新理念,為教育行業發展帶來了一片春天。校企合作是許多院校正在積極探索與實踐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校企合作成效的現狀不容樂觀。
一、校企合作在新時期高校辦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蘊含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實現職業教育及企業管理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加快企業自有人才的學歷教育,是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可以深化與完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要聯合企業、 行業專家對專業崗位進行深層的分析,了解企業崗位群的機構, 適時更新企業內部崗位新的變化,把握職業崗位發展趨勢,系統化崗位需求人才的結構,確定在新形式下高校應培養的目標,合理動態地制定教學大綱和計劃。
按照專業崗位的要求,科學地制定教學內容,進一步打造和培養適用性人才。 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還需要從工作過程、項目導向等方面進行探索, 課程內容要根據崗位的工作流程、項目要求進行設計,以便完善人才的培養。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一)合作意識淡薄。
許多企業認為教育與己無關,參與校企合作熱情不高。 同樣一些辦學規模不大的職業學校,教育觀念還很落后,仍然采取封閉的辦學模式,不重視人才素質的全面培養和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或者學校主動服務企業的意識淡薄,自身科技服務能力有限,導致不能夠產生行為。
(二)合作能力缺乏。
在校企過程中,由于學校合作能力與企業的期望存在不對等性。例如學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比較弱,專業建設缺乏內涵,師資水平不高。 大多是學校是為了生存的需要才向企業尋求合作,對市場發展的信息不夠通暢,教師專業知識不能適應技術發展,教材內容落后,從而導致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知識滯后,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制約了校企深層次開展。 企業等用人單位沒有真正參與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全過程,沒有融入到課程開發和教學過程中,這樣就不能為學校提供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
職稱教育論文投稿須知:《現代企業教育》雜志系國家級成人教育綜合性期刊,是原國家經貿委培訓司指導性期刊.是中國企業教育研究會培訓權威指導性刊物,中國成人教育核心期刊,創辦于1984年。
參考文獻:
1.王康生、薛兵旺,《“校企合 作 ”構建實踐 教學 平 臺 的 重要性分析—以高職旅游類專業為例》[M],《企業導報》。
2.王 釗 、劉 力 、趙 雨泉 ,《建 立 工 學 結 合 的 運 行 機 制 提 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