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食品中有機磷農殘前處理技術,分析了食品有機磷農殘檢測分析技術,希望相關檢測人員可以對食品有機磷農殘前處理和檢測分析有清楚全面認識,提高處理和分析有效性,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關鍵詞:食品;有機磷農殘;前處理;檢測分析技術
推薦閱讀:農業技術推廣副高晉升正高級
有機磷農藥多為殺蟲劑,不僅藥效高、品種多,同時還能夠被水、酶、微生物等降解,有著非常好殺蟲效果,在農作物中殘留時間短,在農業生產方面有廣泛應用[1]。但是有機磷農藥在人類和動物方面有著一定的低毒性,隨著使用量的增大,容易有部分農藥殘留在農產品中,引發中毒。因此,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必須對食品中有機磷農殘前處理及檢測分析技術有足夠的重視,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分析。
1 常見前處理技術
1.1 液相微萃取技術
這是一種新的微型化樣品前處理技術,利用液-液萃取原理,使用微量有機溶劑萃取目標化合物,同時對其凈化和濃縮。有專家使用中空纖維液相微萃取技術檢測魚肉組織中有機磷農藥,魚樣品使用丙酮試劑提取,蒸發處理后溶解在水-甲醇溶液,之后使用聚偏二氟乙烯萃取,在實際應用中不僅可節約檢測成本,同時檢測時間短,結果可靠[2]。
1.2 固相萃取技術
固相萃取主要是利用固體吸附劑吸附樣品中目標物質,實現其與其他干擾物的有效分離,之后使用洗脫液等方式實現目標化合物的分離和收集。相比于其他萃取方法,固相萃取有著以下幾個優勢:第一,回收率和富集倍數高;第二,不會使用過多高純有毒有機溶劑,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第三,不需要分離操作,易于收集分析,在小體積試樣方面有較好的處理效果;第四,操作簡單,能夠自動化操作。
1.3 微波萃取技術
微波萃取技術不僅萃取快,同時可節約試劑用量,有著非常高靈敏度和回收率,主要是利用微波對物料中成分萃取,將樣品放在樣品杯,添加萃取溶劑,密封至萃取罐。萃取罐本身密封,在加熱情況下罐內壓力會有明顯增加。壓力增加情況下溶劑沸點會隨之增大,萃取溫度升高。在密封狀態下,不會損失萃取溶劑,萃取效率有明顯提升。
1.4 超臨界流體萃取
這種前處理技術主要是選擇超臨界流體作為萃取劑,從樣品中提取出所需要組分。超臨界流體的密度接近液體,黏度比氣體稍大,具備氣體和液體的雙重優勢,有著高效、經濟和快速性特點。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一般選擇二氧化碳作為萃取溶劑,屬于一種較為想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如果樣品分子存在羧基和羥基等基團,還需要適當添加極性溶劑,增強流體極性。選擇二氧化碳作為流體,在較低溫度下完成操作,對熱不穩定化合物萃取有非常好效果,同時還能夠預防組分氧化[3]。
2 檢測技術
2.1 色譜法
色譜法屬于常用的儀器分析方法,在物質分離分析方面有非常好效果,能夠根據物質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中不同的分配系數實現對物質的有效分離,同時將物質濃度轉化為電信號檢測,之后利用記錄儀器記錄。色譜法在環境領域、生物領域、農藥領域等均有廣泛應用,常見有機磷農藥檢測色譜法有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例證),這些方法多聯合前處理技術使用,能夠使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得到提升,同時還能夠更好地完成在復雜組分方面的定性和定
量檢測。
2.2 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體的特異性識別以及結合反應等進行分析,近年來受到高度重視,在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初篩方面有較好應用效果,選擇性和靈敏度高。根據檢測形式,可以將免疫分析法分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化學發光酶免疫測定和熒光免疫分析等方式,酶聯免疫吸附法在有機磷檢測方面有廣泛應用,將抗原、抗體免疫反應與酶催化反應相結合,屬于一種綜合性技術,在樣本大量檢測和現場篩查等方面優勢顯著。
2.3 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技術成本低、操作簡單、有非常快的響應速度,當前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當前有機磷農藥檢測方面所使用的生物傳感器主要是針對有機磷在膽堿酯酶活性抑制作用設計,選擇膽堿酯酶進行分子識別,同時聯合探測器組成。當前納米材料應用越來越廣泛,電極性能得到提高,利用多壁碳納米管固定乙酰膽堿酯酶,制作乙酰膽堿酯酶生物傳感器。大量實踐研究表明,生物傳感器在農藥毒性檢測方面靈敏度高、檢測
速度快。
3 結語
當前有機磷農藥殘留前處理技術研究已經取得較大進展,隨著人們在食品安全以及環境保護方面重視度的提高,未來有機磷農藥殘留前處理技術將不斷優化和發展,實現對偶然誤差的有效控制,提高測量準確性。為了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性,多數檢測技術還需要有精密分析儀器支撐,很難滿足現場快速檢測實際需要,同時現有快速檢測技術發展不成熟,存在較大局限,為此研究人員需要研究出快速、安全、準確度更高檢測技術。
參考文獻
[1]鞠茜.食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檢測方法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8(36):255.
[2]劉小瓊,王曉媛,李慶聰,等.有機磷類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17-19,30.
[3]邱亦亦,阮子琦,吳淵,等.微生物消減食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的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導刊,2018
(2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