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資源地環境現狀
隨著海城市城鎮化進程迅速推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斷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一些企業的生產、農作化肥、農藥、生活垃圾等均可能污染水體,給飲用水水源地帶來威脅。2009年海城市行政區域內服務人口1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共有149處,水井188眼,服務人口為106.76萬人,采水類型均為地下水源且為潛層水,其中響堂和開發區2處水源地為群井,其它各水源地均為單井。 據調查,1995年以前建設的水源地供水設備現在大部分趨于老化,老化率為29.5%。有的飲用水源地處于污灌區,有的與省級公路毗鄰,還無任何警示標識;有的與農藥銷售商店僅一壁之隔;大部分農村水源地沒有明顯標識及隔離防護;以上種種現象都給水源地帶來安全隱患。因此,迫切需要開展海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現狀評估及保護工作。
二、水源地環境質量現狀綜合評估
1、建立評估體系
根據飲用水源地環境質量的內涵,以海城市城鄉為對象,以飲用水源地為基本單元,從環境稟賦、污染狀況、環境監管及環境風險等方面對海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按照實用性、代表性、全面性和可評價性等原則,在專家調查的基礎上,利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水源地水文地質、水質現狀、風險及應急能力的指標進行篩選。按以下3個步驟,構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評估指標體系。
2、劃分指標體系層次
將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評估體系分為3個層次,即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
表2-1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評估體系示意圖
目標層 |
準則層 |
指標層 |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
質量綜合評估 |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稟賦評估 |
……
…… |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污染現狀評估 |
……
…… |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評估 |
……
…… |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評估 |
……
…… |
評價指標的篩選一般采用專家判斷法,即將評價指標設計為問卷調查表,選擇相關領域具有豐富知識或實際經驗的專家進行判斷和選擇。通過征求10余位業內專家的意見,對農村飲用水環境質量狀況的有關指標進行了篩選。
3、確定評估指標權重并賦分值
在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評估體系下,根據我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實際情況,并尊重專家建議在準則層下建立飲用水源地環境狀況綜合評估指標。根據飲用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實際情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識別飲用水水源地綜合評估指標值。
根據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評估目的,研究建立相對科學、實用的環境綜合評估方法或模型,確定飲用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準則層和指標層的相對重要性賦予評估分值及權重。
按照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綜合運用有關的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評估方法,結合國內外飲用水源地的評估辦法,比對相關文獻,研究確定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評估指數,得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評估結論。
4、水源地水質評價標準及方法
(1)水源地水質評價方法采用地下水水質綜合評價且加附注的評分法,以國家標準《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為評價標準,以Ⅲ類地下水標準值為限值界定是否達標 。
(2)地下水水質評價公式
按式
①和式
②計算綜合評價分值
F。
① …………………………
F =
② 
…………………………

式中: ——各單項組分評分值
Fi的平均值;
Fmax――單項組分評價分值
Fi中的最大值;
n ――項數。
其中
Fi和
F值按表2-2和表2-3進行賦值和界定
表2-2 對各類按下列規定分別確定單項組分評價分值
類別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Fi |
0 |
1 |
3 |
6 |
10 |
表2-3 地下水水質類別劃分明細
級別 |
優良 |
良好 |
較好 |
較差 |
極差 |
F |
<0.80 |
0.80~<2.50 |
2.50~<4.25 |
4.25~<7.20 |
>7.20 |
2.3 評估結論
根據現場調查情況和水質監測結果,并結合海城市的水文地質條件,對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估,綜合評估結論為:
(1)海城市142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評估結果良好的影響評估得分的主要因素集中體現在水源地環境監管中的保護區劃分及管理、監測能力、監察能力、應急響應能力、污染源風險以及地下水埋藏條件等;影響較大的因素為地下水背景水質類別、水質達標率和近三年水源地水質變化趨勢。比較評估結果,評估為較好和較差的27處水源地,水質超標因子主要集中體現為鐵、錳、總硬度、氟化物幾項因子,應成為今后飲用水源地水質治理方向
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對策
1、 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
根據海城市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現狀評估結果制定出水源地污染防治措施及環境保護工程和水質控制和環境安全預警預報方案,加強對飲用水源的監控,對重要的污染源、排污口建立監控系統。加大執法力度,嚴管重罰;逐步取締水源地分散畜禽養殖,堅持退耕還林,取締毀河開荒,加強河道的綠化培植,保證保護區水源地的水質、水量安全。
2、 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按省、市主管部門的規定要求和標準進行核定與劃分。海城市農村小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是以開采井為中心,半徑為30米的圓形區域劃定為水源地保護區。
3. 加快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①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根據各行業生產、生活特征,因地制宜,在海城市廣大農村推廣“豬-沼-果”或“豬-沼-蔬菜大棚”等生態模式,開創“養殖--燃氣--種植”等規?;鷳B示范區,產生鏈接循環式生態效應,使集中養殖、種植向科技化、環?;l展,使它們逐漸成為經濟發展中由環境“弱點”向“亮點”轉化的典范。
②控制化肥、農藥的污染。協調有關部門,進行農業知識培訓,傳授科學合理施用化肥、農藥的知識,逐漸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推廣粉塵法噴霧,適當減少施藥次數;要控制使用高毒、高殘留的有機磷農藥,把化肥、農藥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
4、 完善現有水質監測站點
充分利用現有站點建設基礎,緊密結合水源地環境管理和保護需求,加強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監測站點的優化及增設,做到站點設置經濟合理。同時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按照國家三級環境監測站的建設標準完成監測站的標準化建設,配備監測儀器設備和培養監測技術人員。
四、 應急保障
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安全應急技術和應急保障,不斷提高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技術和物資保障能力;建立必要的物資庫和專家庫,并且定期予以完善和改進。
通過對飲用水源風險源的識別,制定應急處理處置方案,形成應對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置能力。主要包括:建立飲用水水源地應急系統并保障系統有效運行,制定飲用水水源地應急預案,增強飲用水水源地應急能力。并根據應急級別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另外采取相應的措施,措施可分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五、飲用水源地環保宣傳教育措施
要抓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宣傳教育,首先是解決管理者的思想認識問題。為政一方,就要發展一方,造福一方。首先,管理者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飲用水安全問題,要有一種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要“以人為本”,積極主動思考人們普遍關心的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其次,就是要解決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采取積極宣傳和警示教育的方式讓人民群眾真正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憂患意識,從而自覺愛護和保護環境,主動參與飲用水安全管理,同破壞和危害飲用水源的違法行為做斗爭。
六、結束語
總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保護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民心工程,它涉及到社會管理、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只有真正做到認識到位、責任明確、政策落實、工作到位、制度跟蹤、多方聯動,才能切實減少水污染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讓全市人民真正喝上安全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