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邊疆民族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路徑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成人教育時間:瀏覽:

  【摘 要】當前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除了有地域、文化、自然條件、歷史發展等方面的原因外,與營商環境存在短板與不足有一定關系。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鄰的邊疆民族地區,研究廣西優化營商環境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對于實現邊疆民族地區營商環境法治化、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加快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構建更加成熟定型的民族地區法治體系;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穩定可預期的制度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創造高效便捷營商環境;創新發展公共法律服務,為邊疆民族地區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政府;法治路徑

  【作 者】黃樹標,廣西警察學院司法應用學院院長、副教授,廣西現代法學研究院研究員。廣西南寧,530024

  優化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新形勢新發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2020年1月1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出臺確立了對內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范,標志著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2019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并印發《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這是廣西推動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形成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的重要發展機遇。2021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此背景下,廣西如何把握“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以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為著力點,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并以此為突破口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地方政府面臨的新課題。為此,本文擬就廣西優化營商環境的影響因素、立法實踐和法治架構等問題展開探討,以拋磚引玉。

  一、邊疆民族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內涵

  (一)邊疆民族地區營商環境的概念

  邊疆民族地區是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概念。作為區域概念,邊疆民族地區主要是指我國領土中與我國西部國界線相接壤的一片特定的區域,即南起廣西,北至內蒙古,沿邊境線依次分布著廣西、云南、西藏、新疆、內蒙古省區。這片特定區域分布廣,主要集中在邊疆地區,由于受經濟水平、產業結構及歷史因素等制約,整體區域經濟力量薄弱。從概念上看,營商環境是與市場主體整個經營活動有關的一切要素的綜合。如何運用各種制度和手段解決市場經濟中的交流、合作和競爭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國家處理社會矛盾能力的具體體現,更是一個反映國家制度的本質屬性,彰顯制度先進程度的重要指標。世界銀行從2003年開始就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營商環境質量進行評估和排名,每年發布《營商環境報告》(DoingBusiness)用于測度政府為企業經營所提供的一系列環境條件,報告首次使用“營商環境”取代“投資環境”概念進入公眾視野,成為學界關注的熱詞。在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2020”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評價中,中國獲得77.9分,比2019年上升4.26分,從去年的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躍居全球排名前40的經濟體之列,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1]可以說,營商環境綜合反映了市場主體活動中的經濟、政治、社會與法律環境等各方面要素,是市場主體從開辦、營運到結束各環節所處的環境和條件的總和,體現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人力、時間與機會成本高低,以及企業主體從事企業組織或經營企業的各種情況和條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營商環境的競爭,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聚集各類發展要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2]很顯然,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評價,能準確真實地反映著每個城市的思想解放程度、市場發育程度、對外開放水平、發展潛力和綜合實力。

  對于邊疆民族地區而言,營商環境是有效開展交流與合作、參與區域競爭的重要依托,不僅是一個地方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而且是實現民族地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承前所述,筆者認為,所謂邊疆民族地區營商環境,是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市場主體在市場準入、生產經營、退出過程中涉及的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不僅包括不同行業和企業經營效率的政策、機構、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法律制度等,而且包括該地區的行政效率與行政服務、企業需求的政策供給、透明化程度、市場公平環境、監管體系、民族政策,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可以說,營商環境是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核心競爭力,支持和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壯大,國家不僅需要繼續加大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投入、扶持與政策傾斜,同時,必須充分激發民族地區自身的內生動力,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進一步改善民族地區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以及國際貿易環境。

  (二)優化營商環境是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全局性問題

  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指出,要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3]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毫不動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是“十四五”時期做好民族工作必須面對的任務和要求。在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如何發揮自身的地理優勢,把握發展的機遇確保戰略的順利實施,逐步扭轉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更是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國家的全局性問題。所以,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就是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用整體謀劃、協調推進的科學方法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健全完善民族地區各項法律制度體系。因為無論是產權的保護,還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的維護,都有賴于法治的有效推進,可以說,營商環境法治化、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區域,其競爭優勢就越明顯。總體而言,當前邊疆民族地區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構建開放體制的關鍵時期,也面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重挑戰,更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法治意識,以良好的法治環境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總之,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和完善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保障,更是實現邊疆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之舉。

  推薦閱讀:強化法治保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賦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县| 阿图什市| 吉水县| 道孚县| 崇州市| 木里| 彰化市| 玉屏| 营山县| 宁夏| 客服| 西贡区| 塔河县| 九龙城区| 婺源县| 施秉县| 连江县| 钦州市| 龙陵县| 株洲县| 澎湖县| 滦平县| 陇西县| 石屏县| 陇川县| 炎陵县| 伊川县| 灵寿县| 若羌县| 清镇市| 乳山市| 达尔| 庐江县| 邢台市| 长寿区| 海兴县| 奉化市| 望城县| 南京市| 卫辉市|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