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高級會計師職稱論文發表了企業并購的稅務處理措施,企業通過并購的形式實現全面創新,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擴張規模的方法推動了國家經濟的發展、轉型和升級,那么在并購過程中出現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工作需要高度重視,論文闡述了會計和稅務處理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高級會計師論文,企業并購,會計與稅務處理,有效措施
企業并購對于資本運行而言十分重要,可以使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會計與稅務處理方法的合理選擇,為企業并購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此,深入研究企業并購過程中的會計和稅務處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并購界定研究
企業并購所指的就是實現不低于兩個企業的合并,進而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現階段,會計準則內容中對企業并購條件進行了明確,要求合并企業構成業務,同樣還要確保企業可以獲取其他合并企業的控制權利。結合企業并購的控制類型分析,可以將細化成兩種,即同一控制的企業并購和非同一控制的企業并購。前者所指的是參與到并購中的企業,在其合并之前會受到同一控制,最重要的是控制并非暫時。后者所指的是參與到并購中的企業,在其合并之前并不會受到相同且多方控制亦或是同一方控制的一種合并形式。
二、企業并購下的會計與稅務處理方法解構
(一)基于同一控制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按照新出臺的會計準則規定要求,針對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并購,必須嚴格遵循被合并方原賬面的價值,將其當做入賬的價值。若企業合并前,被合并企業和合并企業的會計政策不統一,則合并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會計政策,適當地調整被合并企業的賬面價值。若被合并企業屬于國有企業,就一定要評估其賬面價值,隨后與合并企業完成合并。
通常情況下,企業的合并過程并不會形成收益,也不會帶來損失。在我國稅法內容中明確指出,如果合并的過程與一般性稅務處理的條件相吻合,則可以將公允價值作為企業計稅的重要基礎。但如果合并過程與特殊性稅務處理條件相契合,則需要將被合并企業原有的計稅基礎當做企業計稅的重要基礎。一旦原有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不統一,就會導致合并與被合并企業存在不同之處。
(二)基于非同一控制的會計與稅務處理
在會計標準中明確指出,合并的資產與負債需要作為公允價值入賬。在我國,稅法詳細地規定出:若并購滿足一般性的稅務處理條件,且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相同,應通過公允價值確定計稅的基礎。若并購過程當中,與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條件相契合,則應當將原有的計稅基礎當做合并資產與合并負債計稅的重要基礎。
三、企業并購背景下的會計與稅務處理改進路徑
(一)會計處理方法的正確選擇
眾所周知,企業并購是議價正常交易,特別是企業會計準則實行的過程中,即便未貫徹落實權益結合方法,但企業針對同一控制條件之下企業并購選擇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就是權益結合方法的范疇。而非同一控制條件之下企業并購選擇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則是購買法的范疇。對權益結合方法的使用,要保證歷史成本計價基礎一致,所以,對企業并購成本予以計算的過程中,并不能僅根據賬面的價值來計算。與此同時,并購企業價值重要是根據并購當中會計處理方法選擇來確定,所以,區分不同會計處理方法所存在的不同之處具有極大的難度。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使用權益結合方法很容易影響到經濟資源的配置效果。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監管與融資主要是將會計利潤當做重要基礎構建監控與財務評價機制并落實,若企業要獲取上市資質且完成配股再融資,就一定要確保審計以后的會計利潤。所以,在實際并購的過程中,企業選擇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會直接影響經濟與會計后果。若針對同一控制背景下的企業并購,或者是無法識別與判斷的購買企業,將權益結合法應用在會計處理中,就會致使并購過程存在漏洞。最重要的是,針對這一問題并未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規范要求。基于此,企業對會計處理方法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并購雙方的利益予以綜合性考慮,嚴格遵循會計與稅法準則要求,以保證會計處理方法選擇的合理性。
(二)稅收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健全
實現關于稅收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健全十分重要,能夠對企業并購過程中存在的重復性征稅問題予以有效地解決,進一步推動企業并購活動的進行,最終全面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企業規模的有效擴大,進而在競爭當中站穩腳跟,突出自身優勢。現階段,國內企業在并購交易方面,所涉及的金額相對較大,且現金流量偏小,問題諸多。若企業征稅較多,不僅偏離了國家稅收的方針與政策,同樣也會影響到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最終只會制約企業規模的擴大。
與此同時,特殊性稅務處理政策當中所涵蓋的資產收購、分立收購與股權合并等環節仍存在重復性征稅的問題。基于同一控制企業控制并購,若股權收購雙方選擇使用了特殊性稅務處理的方法,實際繳納的所得稅要更多,這就是重復性交稅。針對以上情況,國家必須有效地調整并完善和企業稅收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避免在并購當中引發重復性征稅的問題。
(三)稅收原則、意圖與結果要統一
對稅法研究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企業會計準則要求,若研究與企業會計準則偏離,所獲取的研究結果也必然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處理稅收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循不重不漏和中性等基本原則。借助特殊性稅收處理方法的時候,很容易引發重復性征稅的問題,這與為并購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的意愿嚴重不符,同樣也無法滿足企業并購雙方的具體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有必要保證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堅持稅收基本原則、意圖以及結果的一致。
(四)會計政策和稅務處理結果應保持一致
同一控制的企業并購與非同一控制企業并購,不管選擇哪一種并購形式,都需要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合理分類。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內稅收政策中并不涵蓋這種分類的方法,僅在特殊性的稅務處理政策使用范圍中對同一控制并購這一概念進行了使用。與此同時,稅收政策當中也尚未準確地描述出企業并購這一概念,銜接性嚴重缺失。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收政策始終不具備統一化的概念機制。即便稅收政策相同,若處于不同的會計準則背景下,同樣會形成不同的稅務處理結果,將嚴重違背稅務制度所遵循的公平性原則。為此,相關部門對稅收政策制定前,應當進一步研究并分析企業會計準則,進而找出準則當中的關鍵內容。對稅收政策制定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會計準則相關性規定,確保仔細地表述企業并購這一概念以及分類。與此同時,要注重和會計準則的有效銜接,以保證稅收政策更具可行性與說服力。
(五)積極轉變原有的“二元結構”
企業在實際并購的過程中,選擇使用購買法就會對公允價值形成極大的需求,所以,為了有效保障公允價值計量的科學性,必須實現評估市場、交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為此,通過對購買法的運用,實現了資本市場與評估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這與國內企業會計準則要求是契合的。對于企業并購而言,商譽是其內在動力,而商譽最明顯的價值就是企業并購過程中交易價格以及被合并企業的凈資產公允價值所存在的差距。然而,權益結合會計處理的方法忽視了商譽的重要性,甚至違背了企業會計準則當中會計核算客觀性的基本原則。但購買法這一處理的方式卻能夠將企業的商譽客觀準確地反映出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上文研究與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的并購活動能夠有效地擴大其自身的經營與發展規模,在企業競爭力提高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相關部門與企業必須正確認知企業并購的重要作用,貫徹并落實并購過程中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工作,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深入地了解。基于此,科學合理地采取有效的改進路徑,完成調整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推動企業并購活動的全面進行,對于企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十分有利。
參考文獻:
[1]李麗碧.淺析企業并購中的會計以及稅務處理問題[J].中國經貿,2014(13):232-233.
[2]王亞平.并購重組中的會計與稅務問題處理實務[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179-180.
[3]宋英華,王宇.企業合并會計處理與所得稅政策的差異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5):140-141.
[4]楊繼紅.企業并購中的會計和稅務處理問題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7):229-229.
[5]胡怡寧.控股型公司企業并購貸款利息處理方式的探析[J].新經濟,2014(34):71-72.
[6]汪永斌.企業吸收合并所得稅的會計與稅收處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20):31.
[7]李敏瑞,高曉云.試分析企業合并過程中稅務處理和會計核算的問題[J].現代企業文化,2016(8):116
作者:宋玉 單位:河北省衡水市地方稅務局稽查局
推薦閱讀:《區域金融研究》(月刊)創刊于1979年,由廣西金融學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