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資本主義國家及其以前的財政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是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憑借國家的政治權力對勞動人民進行的額外剝削,反映了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的超經濟剝削關系。社會主義國家財政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的,消滅了剝削制度,它是服務于人民根本利益的國家財政,體現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分配關系。但是,不同類型的國家財政,一般具有下列共性:即財政分配的國家主體性、無償性、強制性和社會基金性。這些特性之間相互關聯,使財政分配與其他經濟分配相區別。
關鍵詞:財政,經濟行為,論文發表
財政是一種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財政是政府經濟行為”和“財政是國家經濟行為”兩種說法的含義是一致的,說“財政是政府經濟行為”,并不意味著忽視財政法制化和立法監督。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和企業、居民共同構成市場的經濟實體,在分析政府與市場關系時,說“財政是政府的經濟行為”,對表“財政”的含義則更為明確。
財政是一種經濟行為或經濟現象,這種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主體是國家或政府。從起源上考察,財政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人類社會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出現私有財產,社會分裂為階級才產生了國家。
理論界通常是以社會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來衡量一國或地區的社會保障水平,但保證社會保障制度運行的經濟基礎是財政制度,而社會保障基金的主要部分,也是直接或間接來源于政府財政支出。社會保障制度是政府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體現,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部分,是政府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手段。
一、遼寧省財政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發展,遼寧省的財政收入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從1981年的146.8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2165.3億元,26年內增長了14.8倍(見表1)。從國內看,2007年遼寧省的財政狀況在全國排第七位。而且通過與國內部分省、自治區相比較(見表2)可以看出,遼寧省的GDP盡管不是最高,但人均財政收入比經濟發達地區廣東省還略低483.2元,但在這五省、自治區中,遼寧省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最高的,為23.1%,比廣東省還要高5.2個百分點,比GDP差不多的河北省高8.1個百分點,與同為東北地區也是重工業基地的黑龍江相比,高出了7.2個百分點。從以上比較我們不難看出,遼寧省的財政狀況還是相當不錯的。
二、遼寧省社會保障需求狀況
社會保障的需求可以從貧困人口和失業人口保障需求、養老和醫療保障需求、殘疾人保障需求等幾個方面大致計算出來。
1.遼寧省貧困人口狀況。據民政局統計,到2007年全省城鎮低保人口約154.6萬,遼寧省當年城市低保平均標準191元/月,農村低保人口約為46.1萬,農村為1000元/年,①全省所需保障資金約40億元,而這些資金主要由政府財政負擔。
2.遼寧省失業人口狀況。由于遼寧省是重工業基地,國有企業多,伴隨著國企改革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到2002年累計已有200多萬名國有企業職工下崗。2007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44.5萬人,失業率為4.4%,與全國范圍內的失業率差不多(當年全國的失業率為4.0%)。2007年失業保險的參保人數為約622.1萬人,領取人數約為19.6萬人。繳納失業保險金10年以上(含10年)的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標準是462元/月,①按這一標準,2007年的失業保險金支出就需約10.9億元。雖然其中有企業繳納的保險金,考慮到過去沒有失業保險積累,相當部分的保險資金要由財政負擔。
3.遼寧省養老、醫療保險狀況。2007年末,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299.7萬人,其中在職職工891.6萬人,離退休人員825.8萬人,基金收入約352.0億元,需支出約425.9億元,存在約73.9億元的資金缺口。基本醫療參保人數為1087.8萬人,基金收入約112.7億元,基金支出需約84.2億元,結余約28.5億元。另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參保人數為1511萬人,補貼標準為50元/年,每年約需7555萬元。這三項每年共需資金約510.9億元。
4.遼寧省殘疾人狀況。殘疾人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對象之一。遼寧省殘疾人人口數在公開文獻資料上未查到,但從國際上來看,一般殘疾人口占總人口的5%~8%。2007年遼寧省的總人口為4298,我們取5%的標準,殘疾人口約為214.9萬,按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標準191元/月來計算,僅2007年就需保障資金約41.0億元。
僅以上各項支出就約需保障資金631.3億元,再加上沒有列出的殘疾人補貼等其他需保障項目2007年的社會保障需求超出當年社會保障支出(當年社保支出為469.6億元)161.7億元。
三、遼寧省社會保障支出狀況
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反映出在既定的社會保障需求狀況下,財政資金實際上滿足需求的多大份額,從而可以比較出財政能力的狀況。
1.遼寧省財政對社會保障支出狀況。遼寧省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支出呈逐年上升趨勢,從表3可以看出2003—2007年的狀況:
(1)財政支出方面:在這五年間,遼寧省財政支出是逐年上升的。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在2007年增長迅速,是2006年的2.3倍,比2003年增長了3.5倍,年均增長率為29%。(2)社會保障支出方面:遼寧省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也是逐年上升的。雖然遼寧省社會保障支出總額隨著財政支出的增加而呈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為20%,但其增長速度低于財政支出的速度,而且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趨勢。(3)人均社會保障支出方面:人均社會保障支出逐年增長,扣除物價上漲因素,遼寧省的人均社會保障支出從2003年的441.2元增長到2007年1109.7元,增長了2.5倍。
2.遼寧省社會保障分項支出狀況。從表4可以看出,在2003—2007年間,遼寧省社會保障的分項支出,隨著社會保障支出的逐年上升而上升。在2003—2006年,社會保障支出構成包括衛生經費、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與社會保障補助支出,2007年社會保障支出構成包括衛生經費與社會保障和就業,其中衛生經費比上年增長52%,社會保障和就業比上年的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與社會保障補助支出之和增長了59%。可見,社會保障支出各項在2007年增長迅速。
四、遼寧省財政能力與社會保障的適應性狀況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速度是“此增彼減”的關系,即當經濟快速增長時,居民收入水平增長較快,享受社會保障的人數相應減少,社會保障支出水平下降。但伴隨著遼寧省的經濟發展,遼寧省的社會保障支出水平也是居高不下的。從表5,我們可以看出,遼寧省2007年一般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項是最多的,占23%,比上年增長了24.8%;而同為社會保障支出的醫療衛生項占3.8%,卻比上年增長了43.9%,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項目,這也體現出了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視。
從全國來看,據中國統計局統計,2007年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支出額為7437.12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4.9%,人均社會保障支出為572.1元。而遼寧省同年的社會保障支出額為469.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3.3%,比全國的低1.5%,但人均社會保障支出為1109.7元,是全國的1.94倍。
為了更好地分析遼寧省財政能力與社會保障的適應性狀況,選取GDP最高的廣東省、與遼寧省GDP差不多的河北省、同是東北三省且也是重工業基地的黑龍江省及地處西部的西藏與之進行比較。(見表6)在五省區中,盡管遼寧省在財政收支上沒有排在第一位,但社會保障支出總額比財政狀況最好的廣東省還多出了453320萬元,排在第一位,而且占財政支出比重也是最高的,為13.3%,比河南省高了3.1%,比同是東北三省的黑龍江省高了1.7%。人均社會保障支出方面,最高的是西藏,可能是因為當地的人數少,才使得人均值高,比財政社會保障支出最高的遼寧省還高了104.0元。從中可以看出,遼寧省、黑龍江省由于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所以財政社會保障負擔比較大,而像廣東省這樣的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財政社會保障負擔比較輕。
五、結論
通過對遼寧省財政能力和財政對社會保障支出,以及與其他地區的分析比較,我們發現盡管遼寧省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財政社會保障支出比重以及人均社會保障水平,在全國范圍內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相對于全省的社會保障需求來講,還是相差不少,這也就是說,遼寧省現階段的財政能力與當前的社會保障水平是不相適應的。可以通過調整公共財政投入結構,適當加大社會保障支出比重,以適應社會保障需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