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一、會計集中核算的積極作用
1、有利于控制財政資金的支出,規范會計行為,保證財政資金支出的真實性。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各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統一集中到會計核算中心,此外不允許再另設賬戶。這樣做首先使各單位一切支出均處于財政監控之下,時刻掌握財政資金的運動和節余情況,保證資金的專款專用,有效防止挪用資金的現象發生,使財政資金的調度趨于合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保證了財政資金的安全。其次是杜絕了各單位出借銀行賬戶,以賬戶進行違法活動的可能性。再者。中心選配業務素質較高的專職會計,并運用會計電算化系統,嚴格按照統一的核算方法和審核形式,對支出項目、票據進行嚴格的審核,進行核算,從而大大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和會計工作效率,保證了會計核算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和統一性,有利于橫向和縱向的分析對比。
2、有利于從源頭上治理腐敗,推動反腐倡廉的深入開展。貪污腐敗行為都是從資金運動中進行的,而會計集中核算就是將資金運動自始至終進行全面監控。會計中心有權對各單位的支出事項和憑證進行合理性、合法性審查,對不符合政策、法規規定的支出和憑證可以要求有關單位糾正或補辦手續,對于不合理及違法支出予以拒付,從而扼制貪污腐敗行為的發生,達到反腐倡廉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單位在使用國家資金上的隨意性,給貪污犯罪和揮霍浪費行為亮起了紅燈,加強了會計監督,減少了單位財務支出中可能發生的違規違法行為。因為會計核算中心及其會計人員不隸屬于各預算單位,排除了人為的干擾因素,使得審核更加公正和嚴格。通過對支出的審核,及時發現假發票、假支出、以權謀私等不正當支出行為,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支出的真實性。但這只是理論上的推理,由于客觀情況的復雜性和腐敗行為的多樣性,尚不能完全在實踐中得到證實。
3、有利于統一會計核算的口徑和費用支出標準,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由于各預算單位的會計人員素質不同,業務水平不同,經濟狀況不同,造成了單位之間會計核算上的差異和福利待遇上的不均。通過會計集中核算,統一了審核標準和支出標準,包括費用支出、福利待遇、出差補助、通訊及交通補助等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特別是對一些單位遇上“紅燈“繞道走的做法予以杜絕。同時也有效遏制了一些單位隱匿預算外收入、濫發錢物、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為,以及消除各單位之間同工不同酬的貧富差距,保證各項財政規定的貫徹執行。
二、會計集中核算出現的問題
1、運行模式上帶來的問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核算中心一人管十多個單位的賬,大廳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分離,失去了實地實時監督的優勢,單位報賬時,會計中心只能根據票據來判斷,一是看單位報賬發票的手續是否完備;二是看票據是否規范合法。只要手續完備,票據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經濟內容是否真實,都必須報銷。會計核算中心整天忙于報賬結賬記賬,無法顧及發票內容的真實性。會計監督職能難以真正實現。
2、分賬管理上的單一性問題。會計核算中心監管的重點應是單位的財務收支,而目前會計核算中心僅僅管了支出,對各單位的收入監管尚未介入。實行票款分離,按規定收費收入、返還資金直接繳入國庫收入戶,單位自己建立臺賬,與會計中心不發生任何關系,會計中心不作賬務處理,這樣就形成了收入票據在國庫,支出等會計檔案在會計中心,資產及明細賬在單位的“板塊”結構,單位會計資料的完整性被破壞。
3、被監督主體移位問題。會計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在財務會計活動中既承擔監督單位財務收支的責任,又要接受審計等監督部門的監督,形成監督與被監督主體不分,被監督主體從預算單位移位到核算中心。
4、單位會計人員配置上的誤區問題。有些地方實施會計集中核算改革后,原先單位里業務較強的會計人員調到會計中心或調崗,出納變成報賬員。即各單位惟一的財務人員,要一個報賬員兼負財務管理職責,以他們的業務素質往往不能勝任。但領導認為現在單位沒賬了,只報一下備用金,誰都可以干,不能真正實現財務管理職能。
三、解決會計集中核算問題的對策
1、應建立健全會計核算中心各項制度。會計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監督、服務于一體的機構,必須按照“管理不越位、監督不缺位、服務要到位”的指導思想,加強各項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規范、運作有序、監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1)機構設置;(2)資金管理范圍;(3)會計核算形式;(4)備用金管理制度;(5)人員素質控制制度;(6)會計檔案保管制度。
2、嚴格會計監督,保證會計服務質量。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監督,其目的就是要從源頭上防止財務收支違法違紀事例發生,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發展,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提高財務經濟管理成效。在嚴格會計監督,保證會計服務質量方面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工作:一是確定在組織機構、職能上的保證。二是加強同單位的聯系和協調,定期召集單位財務科長、財務專業管理員召開座談會、業務工作布置會,相互溝通情況、交流經驗、落實工作;三是定期為單位提供會計服務,如定期對單位會計資料進行財務分析,提交會計分析說明建議和意見,指導幫助單位編制預算,加強財務管理等。
3、完善內外監控制度,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財政部門要嚴格界定固定資產范圍,使會計中心能夠統一固定資產入賬口徑;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審批制度;健全固定資產賬務審核制度,嚴格規范預算單位固定資產核算。作為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賬實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預算單位必須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健全固定資產保管制度,做到入賬時有驗收,領用時有登記,保管賬與實物一致;落實固定資產使用責任人制度,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主要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建立單位固定資產明細分類賬。嚴格固定資產清查制度,財政部門、會計中心通過定期全面清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掌握固定資產的變動情況。
4、報賬員開展業務培訓。針對預算單位報賬員專業知識參差不齊,有的還相當薄弱的狀況,在專業知識方面對報賬員要進行系統的培訓。在會計集中核算正式運行之前,要求單位確定上報報賬員名單.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財務規則、會計制度系統知識進行培訓,使他們的財務專業知識水平、財務規則熟悉程度有明顯提高。會計核算中心正式運作之后,在實踐中將出現不少的具體問題,應該定期就憑證的整理分類、財產管理及銜接、單位財務審批程序的要求、會計服務等內容組織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業務輔導,以促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總之,會計集中核算積極效應和現實意義是肯定的,應當把會計集中核算作為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補充,作為國庫集中支付鏈條的延伸,按照國庫改革的需求加以完善,使這一新生事物在加強財政管理與監督,促進財政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曉博.項目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0(7)
[2]李勇.強化會計集中核算工作的幾點思考——以龍口市會計核算中心為例[J].現代商業,2011(5)
[3]鄧傳立.試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