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等式是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該等式則是一種靜態型等式,主要反映了個會計要素間實際數量關系、企業具體資產歸屬等。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等式表明企業擁有者與企業之間屬于獨立存在的關系,而且該等式同樣可以成為企業編制內部資產負債表時的重點參考依據。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發展,經濟制度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核算基礎包括兩種,分別是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其中,收付實現制又被稱作實收實付制、現金制。收付實現制將實收實付作為其標準,以此方式確認本期所產生的費用和實際支出。若該費用為本期支出款項,而該收入為本期收進款項,則在任何條件之下,都必須將其視作本期費用與本期收入。而如果該費用與收入為期末所支出或收進,盡管其產生時間在本期,但卻不能將其視作本期費用與本期收入。
經濟論壇推薦:《海關與經貿研究》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海關與經貿研究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海關與經貿研究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海關與經貿研究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企業財務會計的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又被稱作應收應付制、應計制。權責發生制則把應收應付視作其標準,并以此方式確認本期所產生的費用和實際支出。如果該收入能夠反映本期的實際經營成果,而該支出能夠反映本期的具體生產消耗,則在款項未實際付出或者收進的前提下,都需要將其視作本期費用與本期收入。而如果該費用與支出不能夠歸屬于本期,則即使其款項的付出時間或受到時間在本期,同樣禁止將其視作本期費用與本期收入。
盡管我國中小企業絕大多數都高度重視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這就使得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更加復雜和繁瑣,如果只是做好收支工作,則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會計管理方面還缺乏規范性,盡管對財務會計人員有規范性的要求,但還沒有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隨意性,而且專業財務會計人員十分短缺,預算會計、管理會計、決策會計等現代會計在中小企業基本沒有應用。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解決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步入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軌道,中小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必須創新財務會計管理理念。這就需要中小企業深刻認識信息化給財務管理帶來的機制和挑戰,特別是電子商務、大數據、云存儲帶來的良好機遇,改變“家族式”、“控制式”的財務會計管理模式,將財務會計管理納入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當中,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特別是要樹立“不惜血本引進財務會計人才”的理念,為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提供人才基礎,推動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在全球科技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已經不是財務部門的事,而是涉及到中小企業所有部門和所有人員的大事,這就需要中小企業必須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財務會計管理體系。一方面,中小企業要建立“價值鏈”管理模式,將財務會計管理與企業采購、生產、營銷、物流、客戶、人力資源等緊密結合起來,將財務會計管理滲透到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人員,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效能;另一方面,應建立建立由財務、采購、生產、營銷、行政等部門組織的“聯席會計制度”,定期研究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問題,形成財務會計管理合力。
如前文所述,目前制約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重要因素,除了自身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外,最為重要的就是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范圍較窄,將財務會計管理變成了財務收支管理。中小企業必須改變這種財務會計管理功能,從中小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將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管理會計、決策會計等現代會計逐步應用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當中,使財務會計管理在調查研究、資金預算、決策輔助等方面發揮作用;要進一步創新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平臺,大力推動會計信息化建設,通過網絡將政府管理部門、中小企業、供應商、經銷商等緊密聯結起來,建立財務收支、會計報表、交易磋商等信息化平臺,使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在某會計期間之內,企業所獲得的所有經營成果都可視作其利潤。利潤屬于企業所有會計要素中的一種特殊類型,以企業自身的基本盈利性質為基礎進行設置。與企業不用,事業單位在本質上是非營利性機構,因此事業單位內部并不具備利潤這個會計要素。
事業單位基本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其收入主要指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從其他事業單位、財政部門或者是上級單位所取得的資金,且該資金具有非償還性特征。與事業單位不同,企業的資金來源是企業提供勞務、銷售產品等環節所獲得。而其收入則是在日常經營活動當中形成的一種資金流入,并且和所有者的資本投入并無任何關系,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有者的基本權益。
事業單位在支出環節的主要目標是耗費,其支出屬于資金消耗的一種表現形式,通常發生于建設基礎設施、業務開展等環節。企業在支出環節的主要目標則是取得更多收入,力求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因此屬于資金流出的一種表現形式,往往在開展經營活動時產生。
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核算內容及核算方法存在著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在核算部分會計業務時,其核算方法還存在著明顯差異。除了核算固定資產時兩者的方法不同之外,在核算無形資產時同樣存在著差異。②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在設置會計科目時存在著差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基本科目的設計方面較為簡單,且整體數量相對較少;企業財務會計基本科目的設計環節則較為細化和全面化。③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核算內容也存在著區別。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在進行核算工作時,其工作內容不包括成本核算,而且針對盈利性業務,只需要核算其內部成本;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在核算過程中,以成本和算法作為基本方法,旨在對企業內部財務運行情況進行宏觀管理。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基本等式是支出+資產=收入+凈資產+負債,該等式是一種動態型等式,是對單位開展業務活動時的收支結余、凈資產實際增值情況的客觀反映。由于事業單位開展活動時的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所以嚴格管理其資金使用狀況顯得十分重要,以此方式防止出現資金濫用等情況。因此,針對事業單位而言,其會計等式必須采取動態體系。同時,事業單位在編制內部資產負債表時,該基本等式就成為其重點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