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掛科”,為難學生,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書本,運用到實踐中去,能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生存,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考核是一種必須的教學制度,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主動性。然后,當前很多學校期末考試最終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各自占一定比率,兩者綜合來進行最后評分。
關鍵詞:高校財務,財務會計,財務發展
學生通常認為只要每次都去上課,記好筆記,考前突擊,就一定能順利“過關”。然而,這種考核模式不一定是科學的,它使得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應付考試,這使得雖然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考核到位,但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核很難體現出來,尤其對于高級財務會計這種業務復雜的問題,這種矛盾尤甚。另外,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高級財務會計更是屬于需要大量進行課外實踐。但由于現在很多學校經費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種種因素的限制,很少開設相關實踐課程,校園實驗室也是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其根本作用。
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減少教師的教學負擔,另一方面可以將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相互結合,把復雜抽象的東西較為形象直觀地表示出來,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可以采用案例教學,選擇最近熱點問題作為案例,豐富教學內容。第三,可以偶爾采用角色互換式教學方式,可以將班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抽簽決定講授的內容,讓學生走上講臺,學生以老師的角度和身份給講臺下的其他同學講授知識。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
鑒于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復雜,為了克服傳統考試的種種弊端,可以采用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課堂小組授課、課堂小組討論、撰寫相關學習體會等等,在此基礎上結合傳統的出試卷考試,綜合反映一個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實踐課程,建立先關的財務會計實訓室,做好相關的師資力量的培訓工作,配備相應的財務軟件,通過實訓課的學習,模擬真是的會計環境,使學生更好的熟悉一個企業的會計業務流程,為以后的實際工作打好基礎。
目前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主要以六大要素,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為中心,以會計報表的編制為重點,重點講述企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供、產、銷環節的會計核算方法和利潤分配環節的會計方法。
多數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財務會計教學方法是講述法,即由教師將財會相關的知識點以文字或口述的形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依據教師的講授自行理解,之后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會計分錄的編制。對于比較難的知識點,教師會針對性地多次進行講授和解釋,直至學生能夠理解為止。這種方法比較傳統,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主動性不高且教學效率不高。并且這種方法會讓學生缺少實踐操作經驗,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專業能力發展。
課堂教學過分強調財會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而忽略了會計知識的實踐和應用,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育方式為主。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缺乏對學生自身能力與素質的引導,學生缺乏進行創造性思維和學習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模式的結果是只完成了知識的傳授,不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先說明實踐訓練的要求和步驟,然后布置實踐訓練任務給學生去完成。每位學生要根據老師給的資料和老師的要求獨立完成經濟業務的核算,要求學生的答案正確核算方法一致。這樣的結果是,成績優秀的學生按照老師的步驟和要求按部就班,一步步進行會計核算,而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則直接抄襲別的同學的作業來敷衍老師,完全達不到實踐訓練的效果。
高職院校在設計財務會計課程體系的時候需要將課程的設置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起來。首先,高職院校要將會計準則中常規性的業務納入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知識體系中;其次,剔除掉會計準則中非常規性、非經常性的業務;最后,全面把握會計準則修,安排科學合理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財會知識。
通過舊財務會計課程與新財務會計課程的比較可以看出,在教學內容方面,與舊財務會計課程相比,新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安排更加科學合理,不僅詳細敘述了學生專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問題,而且還重點突出了會計基本業務核算。以企業業務流程和資金運動過程為依據,財務課程教學內容比較完善,更加利于學生掌握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會計核算重點,讓學生能夠通過運用這些流程分析問題、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要讓學生真正的走上工作崗位,適應走上社會之后的實際工作,高職院校必須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培養和鍛煉學生從事會計崗位的能力,在實踐中檢驗他們在學校里學到的理論,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高職院校和企業雙方通過合作達到互利互惠的共贏效果,把會計實踐教學延伸到企業的生產化經營管理中。
高級財務會計的定位就是“特殊情況、特殊行業、特殊業務、特殊報告”。其主要內容是合并以及合并財務報表會計、保險合同會計、油田開采會計、生物資產會計、合伙企業會計、由于后積幾類會計在我國會計領域中已經普遍,所以本門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合并企業會計,需要要求學生掌握其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不同情況下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大學的課堂中,通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復雜等特殊性,學生很難以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老師在黑板上講,學生在下面耍手機打瞌睡”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為了考試不“掛科”,學生通常是被動接受和強迫學習,課堂上極為壓抑死板,第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中需要一些實際會計工作中涉及到的票據、憑證、圖表等,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學校硬件條件等種種條件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將很多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憑證、票據等相關資料物件帶進教室,這就造成了學生“讀死書”,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影響到以后的就業等。第三,過去在大學的教學中只注重每章節的理論知識,前后脫節聯系不緊密,使得學生在知識構建上很難以形成一個系統。第四,由于該門課程的特殊性,在課堂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老師講解,課堂上的分析和討論少之又少,這對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前沿的、需要各抒己見的問題的學習產生了消極影響。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