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保險論文投稿發表了商業養老保險的創新投資和監督管理,養老產業是指所有以提供“養老”產品服務而進行經營活動的企業集合概念。相比發達國家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60—70張的數據來說, 我國目前養老設施嚴重不足, 建設壓力和資金缺口十分巨大。論文針對商業養老保險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保險論文投稿,商業養老保險;投資運營;創新管理
2017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推進商業養老保險資金安全穩健運營,加強投資和財稅等政策支持”,標志著商業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已上升至國家戰略。然而,目前我國商業保險在管理方面落后,管理思想陳舊,沒有創新意識,因此,如何轉變商業養老保險管理創新意識,有助于我國整體養老保障水平,實現“老有所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投資方式
商業養老保險機構可通過收并購、金融租賃、股權投資計劃、債權投資計劃等方式實現資源與優勢互補,從而實現自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養老產業加速發展。1.收并購商業養老保險機構可通過收并購養老服務機構,實現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可采取以下方面:第一,收購股權,實現對養老機構的間接控制并參與運營與管理。商業養老機構發揮資金優勢、專業的管理能力、資金的投資運作能力,而養老服務機構業務包括居家上門、日間照料、機構長期照護、智能遠距照護、品牌與運營管理輸出等多個服務板塊。第二,租賃權轉移。由商業養老服務公司成立專業的養老服務公司,為養老機構進行提供勞務服務、勞務分包、清潔服務、家政服務、經濟信息咨詢、商務咨詢、物業管理、居家養老服務等。
2.金融租賃目前我國金融租賃公司負債80%的來源仍是銀行存款,且以短期存款為主,這就導致了金融租賃公司普遍面臨資金期限錯配問題,中長期流動性風險管理也面臨困境。為解決金融租賃公司中長期資金來源缺乏問題,可探索商業保險機構與金融租賃公司的合作模式。
3.股權投資計劃商業保險機構可通過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或以貨幣資金、無形資產或其他實物進行投資。2015年中國平安集團入股碧桂園集團成為第二大股東。利用碧桂園在養老產業領域的開發經驗、項目儲備等專業優勢,融入養生養老的理念,積極布局養老地產和養老社區。2015年太平人壽攜手保利地產,設立國內首只專注于健康及養老產業領域的股權投資基金,引入保險資金開發養老社區的新模式。
4.債權投資計劃2017年平安養老公司投資基礎設施規模近千億,該公司發行的保險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及股權投資計劃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領域,包括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2016年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實施了兩項養老計劃:“長江養老-廣州綠地智慧廣場商業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及“長江養老-廣州綠地金融城商業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
5.資產支持計劃2016年發行的“長江養老—太平洋壽險保單貸款資產支持計劃”,基于以保單現金價值為質押的短期貸款,依托于太平洋壽險豐富的保險產品開發及保單貸款業務管理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保單貸款資產期限短且波動造成的資產負債不匹配問題,并通過再循環,確保了資產使用效率。
6.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隨著養老保險管理需求多樣化,國企改革、城鎮化建設、中小企業的崛起,為商業保險基金發展企業年金、團體保險和養老保障管理業務提供了機遇。商業養老保險公司應依托保險集團或自身分支機構優勢,建立布局全國的機構網絡,可為企業年金計劃的發起、運營、給付提供一攬子屬地化服務;商業養老保險公司應利用自身基金投資運營的經驗,堅持絕對收益基礎上的相對收益,形成較為穩健的投資風格,確保基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
二、創新投資監督管理
為保障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的營運安全,確保老百姓的“養命錢”、“活命錢”能夠得到有效、安全的保障,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商業保險機構的資質要求首先,應把精算技術和人才儲備作為資質要求的核心內容。商業養老保險的繳費和領取周期較長,且易受經濟發展影響,特別是利率、死亡率、疾病發生率等影響,精算技術水平、人才隊伍儲備應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其次,就是對商業養老保險公司投資管理、風險管控、償付能力及股東可持續增資能力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設定較高準入門檻。
2.加強商業養老保險基金運用的規章制度建設養老保險事關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除了堅持一般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的基本制度之外,還應根據投資運營的發展進程,進一步將規則細化,逐步制定一套有別于一般商業保險運用的規章制度。
3.加強商業養老保險基金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按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周期長的特點,強化資產負債的匹配管理,要把這樣一個資本負債的匹配管理,作為有權經營商業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業務的一項硬指標。
4.強化對商業養老保險基金運用的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的建設首先,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注重風險識別的前瞻性和評估工作的客觀性。在開展風險評估時全面識別固有風險的大小和演變趨勢,查找商業養老投資工作開展存在的高風險環節,設定并落實風險控制舉措。其次,通過有效的風險辨識、分析和應對,降低風險發生概率,盡可能減低風險隱患轉變對商業養老保險機構造成的損失。在風險發生之前對風險的辨識與分析,并且針對已辨識的風險建立行之有效的緩釋與控制措施,有效預防風險的實際發生或減少風險發生后產生的不利影響。
5.完善商業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建立專門風險管理部門,積極組織各職能部門,按照實時監測、定期總結的工作思路,開展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等各項工作。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貫穿于風險管理的整個流程,實現了上下互動、各部門之間橫向溝通的信息交互機制,確保了信息傳遞的及時、準確和完整。
參考文獻:
[1]巴曙松,趙晶,劉先豐.我國社保基金的構成及安全評估[J].武漢金融,2014(3):4-8.
[2]魏志華,林亞清.社保基金的投資管理模式及其困境擺脫[J].財政金融,2014(3):47-55.
[3]魏志華,林亞清.社保基金的投資管理模式及其困境擺脫[J].財政金融,2014(3):47-55.
作者:徐載娟 張麗娜 徐燕紅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
推薦閱讀:《中國保險》(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保險》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