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由于跨境交易的虛擬性,對買賣雙方來說,風險也紛至沓來。保險作為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被逐步應用于跨境電商領域。本文通過對目前跨境電商保險主要產品的分析,指出我國跨境電商保險面臨的困境,對如何完善我國跨境電商保險體系、使其在我國跨境電商的風險防范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提出策略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保險;跨境電商風險;退貨運費險
相比起傳統外貿,跨境電子商務因在業務流程中精簡許多繁雜的環節,進入門檻較低,寬松的監管環境,國家利好政策扶持以及近年跨境物流渠道建設的逐步完善,加上在線支付方式的不斷推廣等多種因素,使得跨境電商這種小額、高頻、碎片化的外貿增長方式獲得了長足有力的發展。據資料顯示,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占到我國貨物貿易交易額的38.86%,相比2019年的33.29%提升了5.57個百分點,預計未來幾年將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隨著網絡經濟滲透率的不斷提高,跨境電商短期內急速膨脹發展,在給消費者帶來選擇多樣性、購物便利和支付方便性的同時,由于網絡本身的虛擬特性,決定了跨境網絡購物存在不可避免的風險性,如由于買賣雙方信用缺失導致的產品質量與貨款支付問題等。這些風險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不良的購物體驗,也影響了跨境電商賣家的經營效益,跨境電商保險因著這樣的市場需求而產生。跨境電商保險是一種新型的保險產品,是當前新興的電子商務保險的一個種類,它以跨境電子商務中的風險為保險標的,以參與跨境電子商務的境內外買賣雙方為保險投保對象,目的是以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保險費用參保某種跨境電商險種的形式,讓保險公司保障投保人在跨境電子商務中可能面臨的交易風險,承擔可能產生的風險損失,從而刺激買賣雙方的交易熱情,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的進一步良性發展。但目前保險在跨境電商中的應用仍然處于初級探索階段,由于跨境在線買賣的特點,交易的時長、運輸路途的距離、進出口清關通關的效率等等原因,存在的風險較國內電子商務來講更為復雜多變,相應的保險費用就更高。對投保人來說,在衡量付出與收益時難以做出正確選擇。這就涉及到跨境電商保險的必要性與否的問題。
本文在介紹目前主要的跨境電商保險產品的基礎上,對我國的跨境電商保險面臨的主要困境進行闡述,提出了發展我國跨境電商保險的策略建議,以期更有利于促進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的進一步蓬勃發展。
一、伴隨跨境電商衍生的主要保險險種及主要保險產品
由于跨境電商在經營產品、支付方式、經營模式、銷售對象和物流方式等方面與傳統外貿存在的差異,決定了跨境電商具有風險頻發、信用缺失和服務空缺的不利條件。比如對境外消費者來說,貨物購買前,擔心是否是正品,質量是否如網頁描述的那樣,產品是否安全等問題;購買后貨物跨境運輸中,開始擔心能否按時收到貨,會不會包裹破損或丟失等;收到貨之后可能會考慮能否退換貨,由誰來支付退換貨運費,以及商品維修服務能否兌現等等問題。對跨境購物環節的過多擔憂往往導致購物行為發生率下降,影響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正所謂需求市場催生供給市場,國內保險公司如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甫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專業從事跨境電商生態保險業務的豆沙包科技保險(上海)有限公司(DOWSURE),敏銳地嗅到了跨境電子商務保險的巨大商機,及時抓住市場先機,在跨境電商保險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致力于解決跨境消費風險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和不利影響,完善跨境電商生態環境。
目前跨境電商保險主要集中在物流類、信用保證類和一些新奇創新類上,表1介紹了我國目前跨境電商方面主要的保險種類、具體產品及相應特點。
二、跨境電商保險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險種結構單一,險別創新不足
跨境電子商務中,買賣雙方都承受著或多或少的不同種類的風險,以跨境電商賣家舉例來看,一般情況下,賣家須面對商業風險和國家風險。商業風險如跨境支付風險、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和物流運輸風險以及買家信用風險等;國家風險如由于國家關系變動引發的進口國海關稅率上調以及電商平臺審查更為嚴格等等各種風險。但目前涉及跨境電商保險的保險企業推出的保險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多集中在物流類的退貨運費險、破損險和丟包險,以及信用類風險的商品質量保證險和正品保障險上。整體上險種結構相對單一,保險種類稀少,險別創新不足,保險公司承保風險范圍較為狹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對保險種類的審查監管力度較為嚴格,一些新奇的尚未經過市場檢驗的保險種類,有可能無法通過審批。另一個原因更多的是保險公司出于風險規避的考量,擔心新推出的險種市場接受度有限,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從而止于想法,未進行保險創新實踐。
事實上,適合跨境電子商務碎片化場景式的保險種類有很多,如因病毒感染、黑客侵襲導致的購物損失險、因匯率變動或關稅上調帶來的損失險、因賣家經營失敗店鋪被封帶來的預付損失險等等,保險公司應不斷開發更多適應跨境電商市場的具有競爭力的保險產品,以增加消費者的投保選擇范圍。
(二)保險定價機制缺乏靈活性
目前推出跨境電商保險的保險公司和科技保險企業來看,對跨境電商保險多數險種一般實行“一刀切”的保險定價制度,即不論是誰投保,投保哪個險種,都按照投保金額乘以固定的保險費率來計算保險費用。因而容易出現保險逆選擇現象,以退運險為例,那些退貨率高的消費者(如貨比三家的消費者以及為獲得節日滿減優惠而故意多購買商品再進行退貨的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退運險,退貨率比較低的消費者就常常不去購買退運險。這就使得保險公司的經營壓力變大,賠付率居高不下,影響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若保險公司因此提高保險費率,以應對保險逆選擇現象,則那些真正的退貨率低的跨境電商消費者,就會直接舍棄購買退運險,最終的結果有可能使得該險種由于難以持續而退出市場。保險公司如何充分利用AI技術,對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如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退貨頻率等進行云計算并科學分析,系統梳理消費者,實行梯隊差異保險費率,靈活差異化定價,做到千人千價,有效規避在跨境電商交易環境下固定保險費率的弊端,是值得不斷深入探究的問題。
推薦閱讀:關于保險意識的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