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師講授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東西,特別是對于抽象或艱深的東西,學生有一個理解和接收的過程,因此,講課時忌語速過快。講解準確:在內容正確的基礎上,教師的講解力求準確。力求精辟:對知識點的概括力求精辟,讓學生掌握到精髓。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敢疑、善疑,探尋具有創新意義的新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拋棄以“量”為主的知識觀,樹立以知識的“質”和“結構”為主的觀念,真正使教學成為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建筑教學,施工管理,建筑技術
課內本課程的特點是實踐性強,貼近工程實際。課內材料試驗的進行可以幫助學生對不同材料的性質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其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材料進行相關試驗,可以掌握基本的試驗操作和材料性能檢驗方法,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工程技術工作:材料驗收、質量鑒定、材料試驗研究等方面,打下必要的基礎。對所獲得有關性質的實驗數據,例如強度、彈性模量等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結構的設計或分析等打下基礎。為保證課內試驗的教學效果,應做好實驗組織和考核工作,細化考核指標,保證每個學生參與實驗,在此基礎上,可適當開放試驗室資源,鼓勵學有余力和有興趣的學生開展適當的創新性實驗。
實習現場施工的工程實踐是感性認識的另一重要來源。實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學生完善相關知識體系、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在工地上,可以看到不同材料的具體應用、學到具體的施工操作和檢測方法、了解常見工程弊病及其解決方法等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師要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引導學生在實習中多觀察、勤思考、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學科競賽與科研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建筑材料方面的設計競賽,是另一種作用顯著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競賽可以檢驗他們對相關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創新能力。通過組織參加全國“第二屆混凝土材料設計大賽”發現,學生的參與熱情較高,由于有了展示和發揮的平臺,下屆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也明顯提高。而且通過學科競賽我們也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下一步的教學也有一定的校正和促進作用。學科競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平臺,經過實踐修正的理論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可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動態和前沿,學會查閱文獻、制訂方案、撰寫論文等,為日后繼續深造等積累一定的科研經驗。此類創新或科研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出高素質的工程技術和科研人才。
通過工程材料應用的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幫助學生認識材料性質的優劣對工程質量和人民生命財產的重要影響。又既加深了對材料性質和正確應用的認識,又增強了責任感,為培養合格的土木工程師做準備。其他材料部分對其他工程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溫隔熱材料、吸聲隔聲材料等,結合具備各功能的基本原理介紹現有不同的功能材料常見品種和優缺點,弄清如何根據不同工程應用條件合理選用功能材料。
課堂教學理論知識的課堂講授應該避免滿堂灌式的填鴨式教學,對課堂教學應該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和組織,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每節課的組織最好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用五至十分鐘作引言:課堂前十分鐘左右,學生大多還不能高效的接受教師所要介紹的內容,故教師不宜直入主題,設置引言可起到鋪墊作用,使學生漸入情景,并激起其對本堂課主要講授內容的求知欲。用三十分鐘講授本堂課的重點內容: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可講授、可討論等等。用五分鐘小結:小結是對本堂教學內容的梳理和歸納,使重點更加明確。用五分鐘引入下次課內容:小結后可通過設問等方法引入下節課將要介紹的內容,例如采用課前提問的辦法,即在本節課快要結束時,給學生們提出幾個問題,下節課講述課程新內容前,先向學生提問,要求學生回答上一節課提出的問題,以促進學生課后通過自學獲取知識,同時方便學生帶著問題提前預習。當然每堂課的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情況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