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有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下述判斷:“只有人格才能夠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所以,只有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創新型教師要求具備創新性的教育理念、創新性的知識能力、創新性的教學水平和創新性的人格力量。另外,由于教師是知識和科技的載體,是知識的生產、分配、傳播與應用的“中介”,教師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必須具備科研能力。教師只有在理論一實踐一再理論一再實踐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培養出創新一代的勞動者。
關鍵詞:教育模式,會計專業,創新教育
面對信息社會對教育的挑戰,教師必須不斷地花時間去研究教育、教學方法中的種種走向問題,探索在新媒體條件下的教學、教育規律。同時,教師也必須是一個終身的學習者。
具有不斷更新的教學理念。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要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教育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個人價值,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思想及意見、情感及體驗、意志及愿望,不應該再把自己作為是擁有真理的絕對權威;應努力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允許學生與教師進行討論和交流,應以科學的知識、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充沛的創新精神去引導學生積極進取、獨立探索、努力創新,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形成探索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管理能力。由于遠程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會極大地引發教育方法的變革,因此,會計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法中應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更加注重啟發式、輔導式、民主討論式、導學式、情景式等適合現代遠程教育的科學方法的運用,重視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過程,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另一方面,會計教師必須學習掌握先進的管理方法,教給學生超前的管理理念,使學生成為未來企業智慧的化身。
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交流能力。會計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做到自信、樂觀、笑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挫折;其次要寬仁博愛,始終以火熱的情懷教書育人;最后,是要善待學生獨特的個性、別具的才趣,還要以民主的親和態度去迎受學生對自己的質疑、批判甚至是科學意義上的合理反叛。另外,作為會計專業教師,還必須學會關心自己、關心別人。知識經濟的社會,要求教師做到共享知識,講求合作,具有強烈的團隊精神。
終身學習意識和終身教育觀念。知識更新加快、職業迭替頻繁、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不斷豐富和完善,會計教育工作者只靠一次的“在校學習”,是不可能適應經濟的發展的需求的。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提高自己;也只有不斷的終身學習,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才能做好本職工作。
從知識結構看,基層電大教師學歷層次偏低,專業知識薄弱,目前我國電大會計專業教師對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均不夠理想。大多數會計教師對學科知識的深入理解還存在局限性,因而在知識的講解過程中無法講得較為深入,往往會導致只知道教,而不知道為什么教的局面。
整體創新素質的標準是一要有創新能力;二要有創新的教學水平;三要有人格魅力。具體要努力做好如下幾點:要大力營造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善于學習,勇于創新為主要內容的良好創新氛圍,使教師真正理解時代需要創新、有創新才有前途。要積極鼓勵教師進修、深造,從經費、時間等方面給予保證,使教師加快知識更新、充實新知識、增強新技能,為創新能力的提高“加基固本”。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力支持創新。從政策上鼓勵“冒尖”,從而使全校上下都形成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良好風氣。如:組織創新能力強的教師建立創新研究(實驗)室;劃撥經費、提供條件、制定目標、明確任務,定期舉辦創新成果展覽;設立創新基金和創新獎,完善創新成果的評比和獎勵機制,重獎創新成果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打破論資排輩等陳腐觀念,以創新成果論英雄。鼓勵教師走上社會,參與企業、科研單位的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活動,允許教師外出辦企業,對教師在校外取得的科研成果給予承認并獎勵等。同時,在各種“評優”活動中,把教師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實績放在突出位置,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并與年度考核、職稱、職務晉升等緊密掛鉤。 (五)善于利用網絡環境提高教學質量
充分利用網絡環境,不僅是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也是解決學生工作、家庭、學習矛盾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綜合學生素質、學習成績的有效手段。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應采取以下五方面的做法:
開放教育要實現其辦學特色,會計模擬實驗室、實訓基地都是會計專業的基本硬件設施,它是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和實踐技能訓練的保證。因此增加資金投入,完善相關設施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積極與校外的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建立關系,使之成為學生實習基地,不僅能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工作,讓學生及時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還能了解企業、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要求,定向培養既能上崗操作、又能勝任管理的綜合人才。這不僅可以解決成人高校教學資金的不足,又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贏得用人單位的歡迎。
在信息時代,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地從外部資源中獲得信息和知識,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信息源。信息時代的教師,其主要職責不再是純粹的知識信息傳播者,而是培養學生學會獲得、運用知識信息的能力,做學生獲取知識的引路人。
信息時代的教師應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電大開放教育模式下會計專業師資隊伍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設計教學過程向收集、編寫、制作各種教學軟件供學生學習使用轉變。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把各學科領域聯結起來,形成一個“大”課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網上討論教學方式、方法,交換教學經驗,共同參與教學疑難的解決,以便提高教學水平。教師與學生可以在網上進行教學、討論等交流活動。所有這些,都必須要求教師是一個優秀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