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教師應以專業培訓和教育教學技能培訓為主。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們必須掌握的,信息技術培訓應以電腦日常應用和教學資源的簡單處理與使用為主。教學課件的制作不作為教師的必備技能和培訓內容。
1問題的提出
伴隨著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人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影響信息化進程的因素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與反思,并且達成共識。人們普遍認為,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及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由此引發學校的普遍做法是,通過各種技術培訓,使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得到提升,教師從事信息技術教育所應具備的心理素質、技術素質得到較大的調整,以滿足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但由此引發的問題是.教師承擔了過重的負擔和巨大的壓力,教師深感疲憊。教師無力改變現狀,只能無奈地敷衍應對。
筆者在與一線教師進行關于多媒體教學的探討中發現,教師們對多媒體教學提不起興趣。分析原因發現,教師為了做好多媒體課件,必須參加多媒體技術的培訓,利用一知半解的多媒體技術去做多媒體課件,非常費時費力,甚至影響到自身專業和對教學教法的學習與研究,但為了達到學校的要求,不得不化大力氣拼湊課件。
對于拼湊課件、應付多媒體教學的情況,學校管理者認為,這是教師“懶惰、不勤奮”,甚至是不努力工作的表現;從而制定相關的制度,督促、要求教師無論采取何種辦法必須把多媒體課件制作好。
2問題的分析與總結
出現這種情況,作為教學管理者不能單一地認為上述問題是由教師的素質不高造成的。能夠適應學校現行體制的教師,他們工作非常努力,代表了學校管理者的要求,而大部分不適應學校現行管理體制的教師,他們始終無法成為學校的優秀教師。現行管理體制造就的優秀教師固然是非常優秀的,但如果管理者換個角度,分析大部分教師的需求,創新管理體制,使大部分教師都能適應,相信學校能夠造就更多優秀的教師,從而促進學校教育的快速發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角度的改變,可以使問題的分析更清晰,思路更開闊。對于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暫且不分析教師應該做什么,而是要從教師需要什么、學校的管理應該如何創新的角度,來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2.1學校沒有統一的多媒體教學標準
對于什么是多媒體教學,如何進行多媒體教學,許多學校在認識上是模糊的。有的甚至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使用多媒體設備。而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而言。這是個簡單的問題。對于如何上好多媒體課,學校認為課件制作的好壞就是多媒體教學的評判標準,但在課件的優劣評判上也很含糊。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學校盲目地管理.要求教師使用多媒體授課,導致了資源的浪費和多媒體教學管理的混亂。
2.2學校忽視了教師的困難和需求。過分強調教師個人的信息素養和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學校管理者,盲目強調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同時迫于教育信息化發展形勢的要求,一味地對教師施加壓力,讓教師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創造價值。而對于教師的困難和需求,學校并沒有較好地給予解決。
2.3學校管理部門削弱了自身應該為教師提供資源、創造環境的服務和創新管理的職能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需要管理者有較為清晰的認識.更需要管理者根據教師的困難和發展的需求,創新管理體制,搭建教學資源庫,提供教師所需的技術支持平臺和政策環境。但目前許多學校對這方面的工作做得遠遠不夠。
3用系統的觀點看待教育信息化發展中主體性因素的參與
3.1主體性因素的內涵
什么是主體性因素?我們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是個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中,教學人員、教學資源、政策環境和技術平臺是3個關鍵的組成部分.它們是影響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體性因素。如圖1:
在信息化教育發展系統中,人員因素是最基礎的因素,他們是教育信息化的執行者,人員中包括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除了人員的因素,系統的發展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教育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其中軟件資源在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此外,建立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利于教師開展信息化教育的政策環境和技術支撐平臺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推動力。
3.2主體性因素對教育信息化系統發展的影響
當前,由于學校缺乏對多媒體教學的統一認識,學校的管理者忽略了教學資源、政策環境和技術支撐平臺的作用,只強調教師個人的作用。而對教學資源及環境、平臺甚至是教師的困難皆視而不見.由此形成的局面是一線教師在支撐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圖2所示。
3.3正常運行狀態下教育信息化系統的主體性因素間的關系
作為一個正常運作的系統,系統中的每個因素都應起到關鍵作用.并且各因素間有著相互的影響和信息反饋。
作為系統的執行者,管理人員對教師有著較強的影響關系,但這種影響關系不是系統中的主要影響關系。管理人員在一線教師信息反饋的基礎上,采用制定政策、組建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創建教師需要的環境和平臺等方式影響一線教師的教學行為,是系統中的重要影響關系。這些不同的影響關系組成了一個閉環式的教育管理系統,從而共同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4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一線教師的需求
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資源、政策環境和技術支撐平臺有著較強的需求,甚至有著較大的困難,總結如下:
(1)教師對教學資源如課程配套的軟件、教育教學方法和經驗、多媒體素材和電子教案等有著較強的需求。因為對教師而言。獲取或制作這些資源單純依靠教師本人的力量是比較困難的。
(2)教師有著對合適的培訓方式和內容的強烈需求。在培訓方式上,許多學校的做法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這給許多教師造成了較大的困難,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但往往由于個人或工作上的其它事務而無法系統地學習培訓內容。在培訓內容上,學校組織較多的是課件制作技術。據教師反映.他們很認真地學習了一些制作技術,但由于課件制作涉及的技術過多.制作起來費時費力,因而他們始終不能夠做出來優秀的多媒體課件,但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們又不能很深入、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課件制作技術。
(3)教師的困難。由于教師一方面要顧及授課專業的學習和研究。還要抽出時間專門學習難度較大的課件制作技術以便制作課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師的精力。教師們期望學校安排專門的多媒體技術服務機構為之提供技術方面的幫助和支持.從而減輕教師們對多媒體技術的恐懼和壓力。
5對學校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議
5.1制定合適的教育技術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
通過調研和考察,教師們比較樂意接受集中培訓和網上自學相結合的培訓方式。通過網絡,教師們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學習。并且在時間安排上比較隨意,同時不會漏掉培訓內容。集中培訓可以為教師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并且能夠解決教師們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5.2學校成立課件制作平臺(機構)
學校成立專門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和技術指導部門.在教師們準備好教學內容并進行了教學設計后,依據教師的申請,為教師提供課件制作指導和多媒體資源的設計與制作服務。這樣既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使教師將精力投入到專業建設和教學設計方面。有了多媒體專業人員的指導,課件的質量必將有大的提高。教師依據好的教學設計,配合資源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必將大力提高多媒體教學的質量。
5.3建立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為教師備課提供資源,還能夠豐富教學課件,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核心因素。
當然,激勵措施、多媒體教學比賽、研討等手段的使用都能夠有效地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總之,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需要學校對教師的需求多一些分析,對多媒體管理制度多一些創新.對教學資源的建設多一些支持,對教師和管理人員多一些激勵。只有這樣,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