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整個教育改革過程中搞得轟轟烈烈,雖然有一些進步,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利益問題。日前,各大高校在瘋狂地擴大招生規模,我認為這是大家一起把教育產業化了,正式實施了產業化改革,才導致了高等教育認錢不認人,把教育辦得像個商業機構。
一、什么是利益沖突?
我認為利益沖突屬于社會學概念的范疇。利益沖突是一種境況,是一種實際行為,是指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時超越了正常利益范圍,侵犯了別人正當利益時引起的沖突或對抗,或者是在利益沖突中一個人對一個特定的人或團體的義務與他自己的利益相沖突。人們在相互關系中形成了某種利益關系的平衡。
在這種平衡的利益關系中,人們相互間一般不產生利益沖突,但事實上,利益沖突從古到今都存在,因為人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中,而人們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利益沖突,只不過是這種沖突的表現形式不同罷了。
利益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提及利益,我們常常想到的是,利益首先是經濟的,但同時,它也可以是非經濟的。比如,社會的、家庭的、權力的、榮譽的、團體或個人的等等,但經濟利益無疑是最主要的,很多利益關系最后都要還原為經濟利益。利益沖突是個人方面的利益與他人、團體等發生了矛盾或沖突。
二、當前我國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利益沖突問題
(一)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教育階段
《義務教育法》明文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是說國家有義務滿足、保證所有的中國青少年能夠有九年的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從小學到初中畢業,應該是由“國家”包下來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形同虛設。近年來,為什么中小學教育的腐敗案件會不斷發生呢?
我認為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資源配置不平衡,造成目前的教育腐敗。當“重點學校”制度制定之后,各個學校就人為地用傾斜的方式打造少數的名牌學校,制造了學校差距,隨之,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差距越來越大,家長為了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不惜代價地心甘情愿地出錢到學校消費,學校同樣也是不惜代價地變著法子向學生收取各種巨額費用,這樣名正言順地產生了擇校收費制度。擇校收費制度,起始于非義務教育的高中階段,也就是教育管理部門通過“限人數、限分數、限錢數”的“三限”政策加以規范。
由于在義務教育階段收擇校費是違法的,有關部門和學校都否認這項收費,學校為了規避風險,學校收取的擇校費通常是以“贊助費”“捐資助學費”等等各種名義出現。擇校收費政策的“以錢擇校、以權擇校”合法化和制度化,是對義務教育法精神和教育公平原則的粗暴破壞,明顯地改變了公辦學校的公益性,公辦重點學校人為地制造和擴大了社會階層差距。其實,擇校收費就是一個新變種,也就是將重點學校與某些相關政府部門以共建的名義招收的共建生。這是有關部門典型的以權謀私行為,也是擇校生政策難以革除的重要原因。
根據義務教育法,在義務教育階段是不能有好學校的,義務教育是政府免費提供的一個公共產品,既不提供高水平教育也不提供低水平教育,而是提供均衡水平的教育。所謂的均衡水平的教育,不是說不掛重點中學的牌子,不管什么條件都能招生。在硬件上,比如教學樓、操場、試驗設備,實現平衡配置相對容易,最重要的是校長、老師的平衡配置。大范圍的平衡不容易,但是局部的平衡應該不難,比如說可以在某個區域范圍內統一分配師資等。看似價值趨向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個人利益問題。
如果地方政府能夠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保障教育公平,恢復義務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同時,可以通過取消重點學校和擇校費制度,恢復義務教育的正常秩序,使擇校競爭得到明顯的改善,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基本上可以得到解決,這樣家長、學生和學校、教師之間的利益沖突也會隨之減小。
(二)高等教育階段
實際上,中國的教育機構已經淪落成為商業公司,中小學實行的“班外班”,教師在正常的上課時間無精打采,可是卻把課堂教學內容放在課外從事有償家教。而高等教育機構正是徹頭徹尾商業交易機構,學生走進校門的第一天,就飽受高等教育機構后勤集團盤剝,高等教育機構的每一項服務,都是明碼標價,高等教育機構甚至可以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收取費用。
中國高等教育的產業化之所以能夠這樣一直持續下去,就是因為教育主管部門實行高度壟斷的經營體制,不允許民營企業正大光明地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從而使高等教育機構成為了少數利益集團巧取豪奪的工具。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打著發展教育的幌子,借口發展市場經濟,把高等教育變成少數利益集團來奴役百姓,維持穩定的工具。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以擴大規模為發端,以高等教育機構負責人紛紛落馬為結局,高等教育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大躍進。中國教育改革不是為國民素質的提高服務,而是在為市場經濟服務。
三、中國教育改革中教育制度的這些問題,之所以不能解決,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政府在縱容
在現在的社會,一方面,國家在改革中強調效率,另一方面,卻又在忽視公平,許多的利益群體的幕后操縱,是現今中國存在許多問題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改革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深化教育,不斷地更新、端正人們的教育觀念;依法治教,建立健全防止利益沖突的制度體系,譬如,在利益回避問題上,可以制定出更加硬性的規定等等。這樣以便促進我國教育均衡、公平、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