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了解羅平縣布依族兒童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發生情況。方法:對1178名布依族兒童進行貧血情況調查。結果:年齡在1~3周歲貧血發病率高,各年齡組貧血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童貧血患病率高于男童,男女兒童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積極開展兒童人群鐵干預,改善膳食營養結構,加強營養健康教育,才能不斷提高兒童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水平。
關鍵詞:布依族;兒童;缺鐵性貧血;發病率
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的一種貧血[1],嚴重危害小兒健康和生長發育的營養缺乏病,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它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生長發育、社會行為和智力等都有嚴重影響,為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羅平縣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布依族分布在3個鄉鎮,為了解羅平縣布依族兒童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發生情況,本院對1 178名布依族兒童進行貧血情況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羅平縣布依族兒童1 178名,其中,男621人,女557人,年齡3個月~7歲。
1.2 方法:從母乳喂養、飲食、飲食習慣等方面詢問并填寫營養狀況調查表。經一般體檢后,心肺腹正常,無先天性、遺傳性等疾病作為常規檢測對象,由檢驗科專業人員常規采血,儀器為雅培CD1800行血紅蛋白檢測。
1.3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判斷標準【2】: ①血液化驗檢查血紅蛋白6個月~6歲<110 g/l,4~6個月<100 g/l,1~4個月<90 g/l;②紅細胞形態為小細胞色索,MCHL<0.31 ,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80 fl, 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26 pg;③血清鐵<8.95 μmol/L(50 μg/dL);④貧血程度:血紅蛋白從正常下限~90 g/l為輕度,~60 g/l為中度,~30 g/l為重度,低于30 g/l為極重度貧血。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兒童貧血患病率:3個月~7歲兒童輕度貧血患病率分別為5.41%、16.67%、43.68%、37.42%、17.31%,結果是年齡在1~3周歲貧血發病率高,各年齡組貧血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性別貧血率:男童受檢人數為621人,貧血人數為184人,貧血患病率為29.63%,女童受檢人數為557人,貧血人數為162人,貧血患病率29.08%,結果是女童貧血患病率高于男童,男女兒童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調查顯示羅平縣布依族3個月~7歲兒童缺鐵性貧血平均患病率為29.37%,明顯高于國內有關研究的患病率水平[3]。據調查3個鄉鎮的布依族居民大多數家庭飲食以谷類、蔬菜為主,葷菜為輔,輔食添加晚的小兒都是因為母乳量多,家長認為母乳夠吃,母乳是最好的營養品,就不加其他的食物,6個月后未及時添加輔食,以母乳喂養為主。輔食添加不合理,大多只給小兒添加谷類食物如粥、米粉、面條等,肉、蛋、魚、豆類食物添加很少。大多家長認為魚、肉類食物不好消化,不知道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最主要是買不起新鮮的魚、肉類食物。添加輔食困難的小兒多由于添加輔食比較晚,錯過了添加輔食的最佳月齡,小兒除了吃奶外,不愿意吃其他食物。1歲以后飲食與家長一起進食,無特殊膳食添加習慣,導致營養攝入不全面而出現貧血,使1~3周歲兒童缺鐵性貧血發病率較高。這與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水平及醫療水平低有關,基層兒童保健工作薄弱,小兒家長接受健康教育的機會少,生后雖然都為母乳喂養,但在添加輔食,從母乳喂養到普食的轉變過程階段,缺乏小兒科學喂養知識。美國研究顯示,兒童低蛋白與母親低下的育兒知識顯著相關,家庭經濟收入低的母親缺乏健康營養的文化知識以及缺乏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的喂養訓練是重要的影響因素[4-5]。
3.2 重視兒童的膳食喂養:調查發現嬰幼兒發病率高,這與嬰幼兒生長發育過速,體重成倍增長,需鐵量比成人相對為高,故特別注意這時期的膳食的合理安排,逐漸引入動物性食物,加強知識文化的教育,廣泛宣傳母乳喂養的優越性與合理喂養的必要性及防治營養性貧血的知識,要注意母親孕期和哺乳期的營養及合理膳食,另外,家長應該讓兒童養成不吃或少吃零食的良好習慣。
3.3 貧血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可直接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和智力發展,尤其神經系統損害,主要表現記憶認知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行為異常等[6]。
3.4 早期預防、及時發現和治療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保證兒童健康成長和智力發育的關鍵之一。要給予兒童合理平衡的膳食,特別是讓孩子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瘦肉、蛋黃、海帶、香菇和豆制品等,同時盡量用鐵鍋炒菜、做飯,以補充鐵的不足。定期進行血常規檢查,發現貧血及時治療,以口服鐵劑最為簡便有效,但必須做到足量全程。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與鐵劑同時服用,可提高療效。適當地補充維生素B族,可以增進食欲,調整胃腸功能。積極開展兒童人群鐵干預,改善膳食營養結構,加強營養健康教育,才能不斷提高兒童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錫強,易著文,沈曉明,等.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
[2] 楊錫強,易著文,沈曉明,等.兒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7.
[3] 鄧騰蘭,方 虹,趙雨城.小兒缺鐵營養狀況的流行病學調查[J].北京醫藥學,2001,6(23):377.
[4] 肖靜玲.1674名6歲內兒童缺鐵性貧血調查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1999,5(16):705.
[5] Gupta S,Venkatesw aran R,Gorenflo DW,et al.Childhoodiron deficiency anemia,maternal maternal nutritional knowledge,and maternal feeding practices in a high-risk population[J].Prev Med,1999,29(3):152.
[6] 李國華,劉智勝.兒童缺鐵性貧血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及防治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