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探討剖宮產指征情況,從而降低剖宮產率。方法:對1 000例行剖宮產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剖宮產率為31.08%(1 000/3 217),無醫學指征剖宮產(要求手術)占16.90%,新生兒窒息率為3.06%。結論:加強圍生期保健,加強對產科并發癥的預防,掌握剖宮產指征,從而降低剖宮產率。文章發表在《中國現代醫生》上,是黑龍江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剖宮產;指征分析
當前國外已經將剖宮產率控制在5%~2O%,而中國國內的部分地區剖宮產率則高達40%~60%,甚至超過這一范圍,這些情況已經引起社會的關注[1]。對2007年1月~2010年1月1000例行剖宮產手術產婦的剖宮產指征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共計1 000例,均為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剖宮產的產婦。年齡23~38歲,平均(28.6±2.9)歲。初產婦656例,經產婦344例。同期分娩產婦共3 217例,剖宮率為31.08%。
1.2 方法:了解患者剖宮產的各項指征,并對有關因素展開回顧性分析,結合術前第1指征統計各項指征的構成比,詳細地計算剖宮產率。
1.3 記錄標準:按照病歷記錄后對各病例剖宮產指征進行整理,出現多項指征需要按第1指征進行記錄。此外,對有醫學指征與社會因素需要按照醫學指征作好筆記。其他指征包括:臍帶繞頸、尖銳濕疣、胎膜早破、羊水過少等。采用相應的構成比率計算各項指征所占比例。
1.4 統計學處理:使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算相應的構成比和率。
2 結果
2.1 剖宮產各類指征的比例:產科住院分娩的產婦共3 217例,剖宮產率為31.08%。剖宮產各類主要指征:見表1。
2.2 導致剖宮產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無醫學指征剖宮產(要求手術)、巨大兒、臀位、臍帶因素等,其中要求手術占16.90%。無醫學指征的剖宮產以擔心產程疼痛、認為剖宮產安全、擔心難產而急診剖宮產為主要原因。
2.3 新生兒情況:1 000例產婦共娩出新生兒1 011例,其中,980例新生兒Ap-gar評分>7分,31例Apgar評分≤7分,新生兒窒息率為3.06%(31/1 011)。
3 討論
研究顯示,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在整個剖宮產人數中的比例占到了21.10%。如果只是根據胎心監護或者羊水來對胎兒窘迫判斷,將會出現一些誤差。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孕婦行剖宮產偶爾出現并發癥狀,且無法找出引發胎兒窘迫的原因和異常情況。若出現胎兒窘迫,孕婦需要參照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通過全面分析觀察,避免出現過度診斷,有效控制剖宮產率,這樣既不會盲目增加剖宮產,也不會影響治療效果。
資料顯示,無醫學指征占剖宮產的l6.90%,且近幾年一直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這也是造成剖宮產率不斷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2]。具體表現在:①孕婦及家屬對于剖宮產的安全性過分依賴,而很少關注剖宮產并發癥帶來的危害;②孕婦不相信陰道分娩的實效性,承受不了疼痛;③傳統的迷信思想,通常選擇所謂的“好日子”,措施最佳生育時期;④為避免醫療糾紛,產科醫師故意放寬手術指征。
醫學專家分析,接受不同的分娩方式不會對性生活造成直接影響。而剖宮產后則會使新生兒出現肺炎、多動癥、感覺綜合失調等危險性癥狀,削弱了嬰兒的免疫能力。然而有文獻報導[3],二次剖宮產的腹直肌粘發生率為25.8%,大網膜粘連發生率為13.5%,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連發生率均為15.7%。
醫生和孕婦需要對剖宮產指征熟練掌握,孕婦需要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注重理膳食,補充營養。加強對產科并發癥的預防,有效地進行孕期宣教,讓孕婦和家屬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面對自然分娩,提高產科質量。
參考文獻:
[1] 鐘 華.新生兒窒息406例產科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5):2094.
[2] 王曉紅,劉革紅.剖官產手術指征的變遷及其影響的思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O08,7(1):150.
[3] 蔣麗巖.剖宮產指征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7):140.
職稱論文發表須知:《中國現代醫生》雜志是衛生部主管,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級醫療專業學術刊物,堅持“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服務性”的辦刊方針;以“傳遞醫療科技資訊、報道醫生臨床進展、展示醫生科研成果、交流醫生工作經驗”為宗旨,國內統一刊號:CN11-5603/R,國際刊號:ISSN1673-9701,郵發代號:80-611。本刊為旬刊,每月8、18、28日出版3期,國內外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