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的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環節。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胃腸肽的作用、遺傳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關。文章發表在《中華小兒外科雜志》上,是發表醫學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消化道,潰瘍,藥物,治療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多發病、常見病。潰瘍的形成有各種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觸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腸吻合術后吻合口、空腸以及具有異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絕大多數的潰瘍發生于十二指腸和胃,故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道潰瘍是胃腸道與胃酸接觸部位的慢性潰瘍,其形成和發展與胃酶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有關。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等不良刺激也可使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失調引起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的紊亂,使胃腸壁血管痙攣,屏障功能降低和胃酸分泌增多,導致潰瘍形成。還有不正常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潰瘍。
消化道潰瘍臨床癥狀主要是反酸、噯氣以及周期性上腹部痛、胃部灼熱感。治療胃潰瘍病的藥物很多,分別作用于不同環節來緩解癥狀,促進潰瘍愈合,減少復發。但如何聯合應用不僅取得最佳治療效果或減少副作用一直是臨床上不斷探索的課題。
1 攻擊因子抑制劑
在治療中首先要控制胃酸的分泌,減弱或消除胃酸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面的腐蝕和刺激作用,有利潰瘍面的愈合。同時胃酸減少可使幽門緊張度降低,而緩解因幽門痙攣引起的疼痛。這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通過H2受體抵抗和H+K+-ATP酶抑制劑來削弱攻擊因子抑制胃酸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目的。H2受體拮抗劑能抑制基礎胃酸的分泌,能阻斷組胺、五肽胃泌素、擬膽堿藥和刺激迷走神經所致的胃酸分泌,胃酸分泌量和胃蛋白酶分泌量也下降,從而達到抗酸的目的。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下列幾種。
1.1 西咪替丁(Cimetidine)
本品為H2受體拮抗劑,與雷尼替丁相似,由于能特異地與組胺競爭H2受體,阻斷組胺的作用,抑制組胺或五肽胃泌素分泌胃酸。西咪替丁含咪唑環,還能促進胃、十二指腸黏膜上皮細胞增生,起到預防潰瘍形成并促進愈合。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泰胃美與該藥相似,臨床愈合率高達95%。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1.2 法莫替丁(信法丁Famotidine)
為抑制作用更強的第三代產品,分子結構中不含西咪替丁的咪唑環,也不含雷尼替丁的呋喃環,而是咪基噻唑環,與肝素氧化酶系統基本不起反應,在抑制胃酸方面按重量比要比西咪替丁的效果大6~10倍,且作用時間長。其作用機理是該藥與H2受體結合的位置與雷尼替丁不同,而法莫替丁從受體游離出來的速度比雷尼替丁要慢。該藥除能抑制胃酸的分泌還能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因而是較理想的治療消化性潰瘍及消化道出血的藥物。
1.3 洛賽克(奧美拉唑Losee Omeprazole)
為一種新的抑制胃酸分泌藥,能選擇性非競爭性地抑制胃壁細胞中的質子泵(H+-K+-ATP酶),阻斷胃酸分泌作用。該藥在體外有抗菌活性,在體內抑制質子泵,降低胃內pH值,從而改善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西咪替丁、洛賽克、法莫替丁等藥物宜在飯后1~2h服用,空腹時服用,藥效僅維持0.5h ,在飯后1~2h服用,胃排空減慢,藥效維持3~4h。如需加抗生素則應避免先使用洛賽克,一般可采用同時給藥的方法。
2 防御因子增強劑
該類藥為保護劑,多為鉍制劑,有收斂作用,能促進胃黏膜分泌粘液,防止胃酸向潰瘍面的腐蝕。這類藥還能與胃黏膜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保護膜,覆蓋于潰瘍面,有利于黏膜的再生和修復。
2.1 胃必治(復方鋁酸鉍片WBZ)
服用后可在胃、十二指腸潰瘍面及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增強黏膜屏障,促進黏膜再生,潰瘍愈合,對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胃炎均有較高的療效。
2.2 樂得胃
其主要成分為特制的微次硝酸鉍,到達腸胃后能迅速分解成極細微粒緊貼在胃、十二指腸的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有利于潰瘍面的愈合、黏膜再生,因此對大多數胃、十二指腸有較好的療效。
2.3 得樂(膠肽次枸櫞酸鉍De-Nol)
是一種水溶性膠體分子化合物,進入胃后在胃酸的影響下,水溶性的膠肽鉍變成不溶性的白色沉淀,能迅速與潰瘍面或炎癥部位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保護膜,隔絕胃酸和胃蛋白酶對潰瘍和炎癥部位的侵蝕。臨床證實,得樂可以成功地治愈胃、十二指腸潰瘍,還可以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2]。
2.4 硫糖鋁(Sucralfate)
該藥在胃液或堿性溶液中溶解度小,在酸性溶液中釋放鋁,并與蛋白質蛋白酶、金屬類物質和大分子肽類等結合,形成不同狀態的交叉鏈合(cross-Linkge),在分解釋放鋁鹽和蔗糖硫酸鹽后形成多陰離子凝膠樣物質。
以上藥物宜飯前0.5h或睡前服用,長期服用可致便秘,不宜長期連續服用,每療程后間段給藥。
3 三聯治療
鑒于洛賽克在治療消化道潰瘍方面特殊療法,現將三組以洛賽克為主加兩個抗生素的三聯治療方法列舉如下,供廣大醫務工作者參考。以洛賽克加抗生素的聯合用藥,不僅能顯著提高Hp根除率,還能使癥狀迅速緩解,潰瘍愈合,炎癥消失。
而且不良反應少,病人依從性好。(1)洛賽克+克拉霉素+羥氨芐青霉素,Bid ,連用10天,有效率可達90%~100%。(2)洛賽克+克拉霉素+甲硝唑, Bid, 連用10天,有效率達95%以上。(3)洛賽克+克拉霉素+呋喃唑酮,Bid, 連用7天,有效率達88.2%。
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藥物理想的治療效果應>90%,而且要求藥物的選擇從病人耐受性好,依從性,經濟價廉及副作用小等方向考慮。總而言之,胃酸分泌的增高及Hp的感染為消化性潰瘍的基本原因,臨床治療上以采用抗酸,根除Hp的感染,進而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面愈合,預防和減少復發,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重要手段。幾種藥物的聯合應用,可起到互補和協同作用,在目前來說是較為滿意的用藥方案之一。
預防醫學職稱論文發表:《中華小兒外科雜志》1980年創刊,為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小兒外科專業學術期刊, 主要報道小兒外科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以及對小兒外科臨床有指導作用、且與小兒外科臨床密切結合的基礎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 汪曉陽.維德臨床用藥年鑒.北京:中信出版社和維德出版社,1998,402-403.
2 張大祿.藥理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