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預防醫學是從醫學科學體系中分化出來的,它是研究預防和消滅病害,講究衛生,增強體質,改善和創造有利于健康的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的科學。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以人群為對象,而不是僅限于以個體為對象。醫學發展的趨勢之一,是從個體醫學發展到群體醫學,今天許多醫學問題的真正徹底解決,不可能離開群體和群體醫學方法。
預防醫學職稱論文編寫易犯的錯誤
(1)缺少創新性:科學的本質是不斷創新,是推動醫學科學發展的原動力,也是評價論文的重要標志。所謂創新,就是要求在觀念、理論、技術和方法 上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新見解。因此,選題時就應根據自己研究的成果,結合文獻檢索,從中找出創新點。
就一篇論文而言,不可能所有內容都創新,只有一點改 進、彌補了一個缺陷或提出一個新見解,就是創新。創新不斷積累,就促進醫學科學不斷進步。低水平的重復,是撰寫論文的大忌!討論是論文的精華部分。如泛泛而言,論文變成文獻綜述,讀者看起來就會索然無味,再好的臨床研究,其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應引以為戒!
(2) 科研設計缺乏規范性:不論實驗研究,還是臨床研究,其科研設計必須規范、客觀,能說明該研究課題的樣本數。有的作者為提高其治療方法的治愈率,有選擇的進行病例統計、總結,失去了真實性。有的前瞻性研究文章,只有觀察組,沒有對照組,其治療結果,難以令人信服,自然就不能刊出。
(3)診斷依據不足、隨訪時間太短或時間跨度太大:臨床研究論文一定要有明確地診斷。有的論文診斷依據不足,缺少必要的鑒別診斷,其真實性、科學性大打折扣。
(4)病例數不一致,缺乏統計學處理:有的送審論文題目所寫的病例數和正文中不一致,有的圖表中各組例數相加與總數不一致。其原因多半是一時粗心、疏忽,但個別作者也難逃東拼西湊之嫌!
有的論文數據未行統計學處理(顯著性檢驗)或僅計算百分率(相對數),難以分析各組數據之間的差異。論文中的統計學處理,必須注明何種統計學軟件、檢驗方法,結論性指標要寫出具體的檢驗值,如 t值、x2值、Q值等,最后列出P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