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神經外科手術的起源得追溯到1935年,當時,葡萄牙精神病學家Moniz和神經外科醫師Lima合作,施行雙側前額葉腦白質切除手術,開創了精神外科學,并將該手術命名為“Moniz-Lima”手術。文章發表在《中國繼續醫學教育》上,是中藥學畢業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神經外科手術,俯臥位,并發癥;預防護理
神經外科手術的起源得追溯到1935年,當時,葡萄牙精神病學家Moniz和神經外科醫師Lima合作,施行雙側前額葉腦白質切除手術,開創了精神外科學,并將該手術命名為“Moniz-Lima”手術。這種手術可以令躁狂型的精神分裂癥病人變得溫順,沖動攻擊行為明顯減少,在北美和歐洲醫學界風靡一時,它的發明者也因此獲得1949年諾貝爾生物與醫學獎。
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舒適與安全,降低因體位安置不當給患者和手術室護士帶來的風險。
手術室護士注重“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真正掌握手術中患者的實際需要,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關懷和照顧,在神經外科手術中,安全合理的手術體位是手術成功的基本保證。全麻下俯臥位常用于神經外科幕上頂枕部、后顱窩中線區、腦干背側面等手術。
俯臥位具有手術視野暴露充分、手術切口不偏離中線、便于手術醫生操作等優點,但此體位可能造成患者生理學的改變,易導致呼吸、循環障礙,神經損傷和皮膚壓瘡等并發癥。我院手術室2007年6~12月,對34例俯臥位手術患者采用此法擺放,手術視野暴露好,術者滿意,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無并發癥發生。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齡16~58歲,平均37歲。其中,幕上頂枕部20例,后顱窩腫瘤6例,腦干腫瘤8例。
1.2體位擺放方法
在患者全麻后進行體位安置,手術床上鋪的單子要清潔、干燥、無碎屑,搬動患者時麻醉師站在患者頭部,負責觀察患者情況,保護氣管插管,托扶頭頸部,搬動患者時步調一致,將患者脊柱在同一縱軸位轉。大單將三圓形軟枕卷成管狀,折成三角形,尖角朝上置于手術床上,患者俯臥(使患者髂棘處臥于三角形底部橫枕上)胸腹部懸空以保持呼吸通暢,膝關節處墊以海綿軟枕,大腿與背部呈20°。
雙小腿上翹與大腿呈30°~35°,雙小腿懸空避免腳趾受壓,約束帶固定下肢,頭轉向一側,墊一頭圈,兩臂自然彎曲置頭旁擱手架上或固定于身體兩側,約束帶固定,使其處于功能狀態,確保手術患者安全。擺放好體位,患者身上蓋手術巾,保暖并注意皮膚與金屬接觸。
2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1保持呼吸、循環通暢
盡可能使患者舒適,患者胸廓和腹部要留有空隙,達到胸廓和腹部不受壓,使患者在通氣時,胸腔和腹腔可自行舒縮,以維持正常的呼吸頻率、通氣功能及靜脈回流。
2.2防止壓瘡的發生
俯臥位時身體主要受力點是兩肩鋒前側面、兩側肋骨、髂前上棘、膝等部位。這些部位面積小,承受壓力大,脂肪肌肉包裹較少,易發生壓瘡。擺放體位時,這些受力點要墊海綿墊以緩解局部受壓,手術時間超過1 h的患者,常規進行檢查受壓部位的血液回流情況,并予以按摩。
2.3眼部和面部受壓的預防情況
雙眼用專用貼膜遮好,防止消毒時碘酒流入眼內,造成黏膜損傷。頭托固定頭頸時,要將眼部放于頭托凹陥處,避免眼瞼部皮膚接觸頭托,注意調整面部皮膚與頭托的接觸部位,使前額和兩側顴骨受力點均勻。對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巡回護士每1~2小時檢查1次患者眼睛、前額和雙側顴骨受壓情況,并調整受力點。
2.4避免神經牽拉傷
俯臥位時,患者伸展的雙臂與身體的夾角不超過90°,以65°~75°為宜,并墊以軟枕,防止過度外展造成臂叢神經牽拉而引起不適。
2.5保護器官避免受損
女性患者乳房因乳腺血運豐富,腺體有一定彈性,受擠壓易引起損傷。擺放時將兩側乳房護送至體位墊中空處并展平胸下中單,避免其受壓。男性陰莖和陰囊血運豐富,皮膚薄、嬌嫩,擺放體位時,使其不與體位枕接觸,避免陰莖受壓,水腫的發生。
2.6脊髓損傷的預防
患者全麻后,肌肉完全處于松弛狀態,在轉換體位時要使患者頭頸部與脊柱在同一縱軸同步轉動,并使脊髓維持在其功能位。
3結果
本組34例患者在手術室護士的細心呵護下,在神經外科手術中合理安全、科學的擺放體位,充分暴露術野,給醫生操作帶來了方便,縮短了手術時間,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舒適與安全,無其他并發癥的出現。
4討論
正確的體位擺放,不僅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而且有利于對患者的觀察及護理,俯臥位是被迫姿勢術中的體位放置,是手術護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手術體位安置是否正確、合理,不僅直接影響手術操作,還會給患者造成手術以外的損傷,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所以俯臥位的合理安置是手術室護士的基本功,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不斷地改革和創新,盡可能地滿足患者的舒適需要,不斷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本組34例患者順利完成,均不同程度減少手術時間,降低了并發癥。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舒適與安全,降低因體位安置不當給患者和手術室護士帶來的風險。
預防醫學論文發表:《中國繼續醫學教育》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繼續醫學教育》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會刊,是一份適應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和醫學科技發展的需要、引導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指導各級醫院管理者及醫務工作者進行繼續醫學教育的雜志。
[參考文獻]
[1]符利君,吳懷蘭,張南南,等.顯微神經外科手術中特殊體位的安置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69-470.
[2]李海如,宋烽,邊樹芳.使用弓行俯臥位支架的護理措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5):384-385.
[3]計惠民,徐歸燕.患者體位變換與移動的護理援助[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1999,18(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