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論新聞采訪的思維方式與技巧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新聞傳播時間:瀏覽:

  摘要:新聞人的職責是要盡可能客觀地還原并呈現一個事件或人物的原貌,無論運用哪種媒介進行表達,都需要時刻踐行“客觀、忠于事件的原貌”這一原則。對于文字記者來說,無論是撰寫消息還是通訊,都離不開采訪,采訪的詳實程度將直接關系到新聞報道的客觀程度。本文探討了新聞采訪的思維方式與提問技巧。

  關鍵詞:思維方式;思維導圖;整體與局部;交往技巧;提問技巧

新聞傳播論文

  一、思維方式

  (一)將“存在即合理”作為思考原則

  所有的事情一定都有自我發展的邏輯。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筆者對其的理解是:一件事的發生,其背后一定有一個合理的原因;反之,當你感到一個事件的發展不符合“邏輯”時,證明一定還有未知的起因待挖掘。所以,作為記者,“好奇心與刨根問底”是必備的素養,在采訪過程中,如果遇到受訪者表述的內容有邏輯沖突時,不妨再做進一步追問,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先從事件主線人手,明晰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若想客觀還原事件的全貌,需要高屋建領,從宏觀整體把握事件的脈絡。現如今,人們獲取消息的渠道繁多,想做獨家報道,除了需要快刀斬亂麻的速度,還需要與眾不同的角度,否則就是在“嚼剩飯”。但,無論視角多么獨特,卻也應該在事件整體的框架內描寫,否則就容易走偏或是扭曲事實。

  (三)運用“思維導圖”構建采訪框架

  現如今,“思維導圖”風靡全球的許多領域,其本質是對事物的多個方面進行分類歸納,使其條理明晰、一目了然。它同樣適用于新聞采訪。當記者將這一思維模式導人新聞采訪時,在采訪前的資料準備階段便可有意識地將紛雜的資料梳理成一張思路清晰的思維導圖,從而選定相應的采訪角度,當進入面對面提問的階段時,采訪者便可根據思維導圖有條不紊地進行提問;與此同時,如果采訪者能在受訪者回答問題時對其表述的內容進行歸納分類,并將歸納分類的結果與受訪者分享,可以幫助受訪者進一步明晰事件的脈絡,并大大增強其回答問題時的條理性。

  二、修煉自我,提升挖掘內容的技巧

  (一)要與受訪者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記者只有取得受訪者的信任,才能讓對方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相互熟知的人并不需要費盡心力建立信任,然而記者通常需要與許多陌生人打交道,如何與陌生人搭建起信任的橋梁十分關鍵。

  (二)讓受訪者明了采訪目的和預期

  每件事的背后都會有一個動機。新聞報道是記者的職業,但并不是受訪者的職業,若想讓對方配合,也需要給他一個合理的動機。記者在預約受訪者前要盡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這個報道對受訪者本人有何益處?對社會有何益處?當找到了對方的需求點時,便更容易說服對方接受采訪。與此同時,記者要為受訪者闡明,未來的報道將在哪種媒介以及有怎樣影響力的媒介發表。

  (三)運用多重手段拉近與受訪者的心理距離

  在初次與受訪者接觸前,記者不妨對受訪者的籍貫、學歷、險格、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初步了解。人類在尋找朋友、伴侶時,往往對與自己特性最接近的人好感最強烈,因此,如果能在其中找到與受訪者的相似之處,將有助于采訪時快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但,這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在筆者看來,在與受訪者建立信任的過程中,可以借鑒一些談判技巧,因為二者都需要努力與對方建立信任,從而推動事情的順利進行。《掌控談話》的作者克里斯·沃斯是一位FBI談判專家,他在書中介紹了許多獨到的談判方法,其中大部分都聚焦在了“信任的建立”,其中包括“重復對方的話”“使用平和的聲音營造冷靜的氛圍”“使用可以洞察對方想法的同理心表達理解或是同情”“通過總結觸發‘你說得對”’。這些技巧的核心思想在于讓對方有掌控感,以及找到“知己”、被人理解的感覺。對于記者而言,不妨將其改良、嫁接到自己的采訪工作中來。

  三、不斷打磨提問技巧

  (一)遵循四條原則

  一是一次只提一個問題,以免受訪者忘記提出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或是挑揀容易的問題作答。二是將問題具體化,多提陳述事實的問題。如果記者提出的是一個要求陳述事件的問題,受訪者相應的答案一定是對事件的陳述;如果記者提出的是一個評論性的問題,受訪者相應的答案一定是評論,它將是一個結論。陳述事實通常比評論會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例如,提問“他日常都做哪些工作”要比“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得到的回答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三是由淺人深有邏輯地提問,在既定的訪談時間里要保證提問與回答重要問題的時間,若有令受訪者個人難堪的問題,要放在采訪的最后。四是忌過度誘導式問題。記者在采訪前或采訪中往往會預設一些情況從而提出一些問題,但切忌過度預設,不要固守自己的觀點,要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對待采訪到的內容,否則將過猶不及,或是引起受訪者的反感,或是偏離了客觀公正的方向。

  (二)推薦三個提問的方法

  一是列舉法。當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時,可以嘗試采用列舉的方式。例如,筆者在采訪.位談判經驗豐富的建筑工程項目經理時,想了解他是如何與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供應商打交道、如何對來者做初步的判斷,于是使用了列舉法:“通常我們對各個地域的人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比如北方人較為豪爽、南方人較為精明等,那么在您心中是否有一個標準對人進行初步判斷?”

  二是答案即問題。所有的問題皆出自于5W1H,即what/where/when/why/which/how,在受訪者回答的內容中加入這幾個詞中的任意一個,便可以成為下一個問題。

  三是提出校準問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是否真正聽懂了受訪者表達的意思,特別是專業性較強的內容,則需要靠一個個的校準問題來解決,以保證采寫的正確性。這些校準問題需要記者用言簡意賅的話語總結受訪者的表述,并詢問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

  此外,要保證提問質量與深度,采訪前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這要求記者要對事件或人物的背景有豐富的認知,包括行業的專業知識、歷史與現狀、人物經歷等。如,在采訪哈爾濱地鐵3號線項目公司的總經理關于全國首例疊合裝配式地鐵車站的內容之前,筆者已經對大量基層人員進行了采訪,對地鐵車站建設的基本知識以及新工藝的原理與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的認識,再去采訪這位技術控總經理時便能與之對該技術的關鍵點進行深入探討了。

  四、結語

  采訪是新聞報道的最關鍵環節,記者應該學會綜合運用各種技巧,通過采訪鍥而不舍地追求真相,并通過媒介為大眾還原事件或人物的原貌,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發揮記者應有的價值。

  推薦閱讀:新聞專業課題有什么研究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库车县| 宜兴市| 乐至县| 遂昌县| 调兵山市| 新野县| 深州市| 遂昌县| 涿鹿县| 大名县| 清远市| 大庆市| 广西| 聊城市| 古蔺县| 北海市| 九台市| 永泰县| 武汉市| 且末县| 普洱| 和林格尔县| 犍为县| 延安市| 岐山县| 西华县| 景德镇市| 绥芬河市| 广昌县| 松江区| 灵武市| 泸溪县| 时尚| 舞钢市| 聂拉木县| 莱芜市| 瑞金市| 丹巴县| 济南市|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