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目前,報業通過融合與資源共享等系列措施實現了生產優勢與傳播優勢的無縫對接;通過平臺共建實現了專業需求與大眾需求的無縫對接;通過開拓市場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全面接軌。未來,報業將不斷革新,發揮新聞圖片的視覺魅力,強化傳播效果,講好中國故事。
【關 鍵 詞】融媒時代;新聞圖片;報紙;作用;改革
【作者單位】李明杰,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張燦,廣西藝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當下,隨著各種新興媒體迅速崛起,傳統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融媒時代,報紙如何提高新聞圖片的質量以吸引讀者,同時突破媒介的局限性,強化報紙與網絡的聯動效應,是業界持續關注的話題。本文通過案例梳理和論證融媒體語境下新聞圖片在報紙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新聞圖片改革對報紙的影響,以期為業界提供借鑒。
一、新聞圖片在報紙中的作用
1.視覺傳播效果
報紙的內容與信息傳遞主要依靠文字和圖片來實現,二者相輔相成。在報紙發展的早期,攝影技術尚未普及,當時的報紙主要靠文字來表達信息,或輔以手繪的插圖進行闡釋。讀者主要通過抽象的文字來獲得新聞信息,在腦海中想象具體事件的畫面,但想象的過程會因人而異,難以實現統一的視覺信息效果。因此新聞圖片開始大量應用于報紙中,這種應用不僅可以讓讀者通過圖片快速了解事件信息,還可以加深他們對新聞事件的印象。
科學家所做的實驗證明,視覺是人類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手段,在人的感官系統中,眼睛獲取的信息占人類各種器官獲取信息總量的80%以上,而圖像符號比文字符號對人的視覺刺激更強烈,因此,人們對圖形的記憶要勝過對文字符號的記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程度文化水平的讀者對文字符號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差異,但他們對圖像符號理解的差異會小一些。比如一位對外語不熟悉的讀者,他在閱讀外文報紙時,僅閱讀文字無法獲得太多信息,但瀏覽新聞圖片可能會獲得一些信息,因為新聞圖片是紀實性的、可視化和直觀的,很容易讀懂。
由此可見,圖片的視覺傳播效果是非常直觀的,新聞圖片在報紙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如今的影像時代,圖文結合是報紙標準的“套餐”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報紙不僅注重新聞圖片的基本搭配,還注重凸顯新聞圖片的視覺效果和傳播效應。報紙不僅要結合文字給予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還要重視圖片的視覺沖擊力,利用讀者對圖片較為敏感的視覺感官特性來凸顯報紙的傳播效果。
新聞圖片是各大報紙非常重視的塊面。融媒時代,報紙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如何快捷、直觀地吸引讀者眼球,新聞圖片的作用不容忽視。在報紙新聞中,許多具有視覺沖擊力和重大題材的新聞圖片被置于頭版頭條的位置,強化了新聞事件的傳播效果。比如2019年4月10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引起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很多報紙都把這張照片放在醒目位置甚至占據了很大的版面,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2.對讀者情感的渲染
攝影圖片是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報紙能夠利用單幅圖片或者組圖將整個新聞事件進行圖像化敘述,也可以用新聞圖片將事件中最有代表性和最精彩的瞬間進行展示和渲染,讓讀者通過觀看新聞圖片直觀感受事件的信息內容,并對新聞事件展開進一步的形象化思考。對報紙而言,新聞圖片運用水平越高,視覺效果越佳,人們對事件內容的認識就越準確,體會也更深刻。
新聞圖片能夠將事件的現場、形成環境和主體人物等眾多信息進行整合與歸納,進而把這些信息圖像化和具體化,讓讀者直觀地感受事件的真實性,了解新聞信息的核心內容,進而實現傳播效果。以新聞圖片呈現新聞信息內容,有利于讀者解讀新聞信息的內涵;新聞圖片不僅能直觀地傳達內容信息,而且還能夠將新聞信息傳達得生動活潑,觸動讀者的內心情感。例如2016年2月外媒報道“移民船愛琴海沉沒兒童伏尸海岸悲劇再上演”事件,報道中一張“小難民艾蘭在土耳其海灘遇難”的照片展示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刺痛了全世界人民的心。
新聞圖片對讀者的影響力是難以估量的,一張好的新聞照片會觸動讀者的神經,引起讀者的共鳴,它的傳播力比文字更強。比如著名戰地記者黃功1972年在越南戰場上拍攝的《戰火中的女孩》,這幅照片在國際報刊上發表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美國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戰浪潮,加速了越南戰爭的結束。黃功也憑借這幅作品獲得1972年的普利策新聞獎。
二、媒介的變化對報紙中新聞圖片的影響
1.媒介功能的延伸
傳統媒體時代,文字和新聞圖片是新聞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文結合是新聞媒體的主要報道方式,同時也是讀者樂于接受的信息傳播方式。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新型傳播平臺與新型媒介不斷出現,各種傳播媒介之間的障礙逐漸消解并開始走向融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從通過單一靜態新聞圖片了解新聞信息轉向通過多維度的動態影像獲取新聞信息,因為相對于靜態的新聞圖片,視頻更具吸引力、現場感和說服力。
加拿大傳播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是人的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展。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覺和感官的擴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視覺能力的延伸,廣播是人的聽覺能力的延伸,電視則是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能力的綜合延伸”。如今的報紙采取“線下”和“線上”結合的模式,更多年輕讀者選擇“線上”數字報來獲取信息。比如2019年6月30日,中新網報道一條關于上海某企業的垃圾“偷倒”的新聞,這條新聞分別發布在視頻板塊和圖片板塊,發布在視頻板塊的新聞報道點擊率比發布在圖片板塊的新聞報道點擊率要高出好幾倍。
在當下影像泛濫的時代,讀圖已不再是新的視覺體驗和感受,讀者需要更多的視覺體驗來滿足自身的感官需求。新聞圖片僅能實現視覺感受的延伸,而動態視頻新聞能實現視覺、聽覺和觸覺感受的綜合延伸。
目前,不少報紙媒體利用自身的數字平臺做了聲畫的融合,為讀者提供了更好的視覺體驗,比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報道中,南方都市報的記者團隊以“新聞攝影圖片+背景音樂+同期采訪聲音”的方式通過南都網進行報道,利用互聯網媒介的特性對新聞攝影圖片、文字、聲音進行融合,形成一種綜合型、立體化和垂直性的報道與傳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傳播效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的形勢下,新聞圖片受到了短視頻和直播等新型媒介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讀者對新聞視頻的興趣要高于新聞圖片。
推薦閱讀:《出版人》內容涉及中國出版產業化進程,世界出版產業發展,社會重大文化事件,還關注暢銷書、有文獻價值的圖書等等。目標讀者是:作者、出版商、承印商、批發商、媒體人、著作權代理人,影視制作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