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媒體融合傳播生態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傳統策劃理念、內容采編、呈現方式等都呈現出不適應性。本文將結合媒體融合環境特點,提出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媒體融合環境 電視新聞節目 創新
習近平同志說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播放樣態也更加多元化,很多電視新聞節目未利用融媒體優勢,不能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導致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難以實現提升。而新媒體具備海量性、共享性和個性化等特征,能夠結合自身意愿觀看節目,也讓節目與受眾互動性得到了增強。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傳統電視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強烈沖擊,就更應該注重提升電視新聞節日質量品質,創新工作思路,應用新媒體優點,從而更好的立足于當前媒體市場上。
一、提升新聞節目質量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為電視新聞節目帶來了巨大考驗,為了達到可持續發展經營目標,應該從行業工作需求與發展方向出發,將信息技術的優勢體現出來。內容才是王道,電視媒體從自身內容出發創新提高節目質量,應突出電視媒體本身獨有的優勢比如權威性、專業性等。目前階段,電視傳統新聞節目在受眾群體心目中的可信度還處于較高位置,而長時間專業、高素質新聞采編設施及團隊都是相對優勢。與新媒體揚長避短、借力發力才能更好的為受眾服務。例如:《中國輿論場》節目能積極主動引導網絡輿論,傳播正能量,并運用新媒體的手段在網絡輿論場上產生影響力。節目直面網絡熱點,引導網絡輿論,凝聚社會共識,同時,實現技術手段創新,形成線上線下互動,使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這種融合媒體的即時傳播與互動方式,既增強節目的趣味性和新鮮感,也讓新聞評論類節目更加親民、更接地氣。
二、創新節目制作形式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作為傳統媒體也應該應時代的變化,主動融入新媒體優點,尤其是要體現在制作形式和形態表現上。新聞節目應該結合電視臺具體狀況,加快新興技術更新與升級的速度,可以在電視新聞節目新鮮性和靈活性等方面作出改進,只有這樣才能讓廣大受眾需求得到滿足,也進一步凸顯新聞節目的創新性。站在現代發展的角度來說,傳統電視新聞節目逐步暴露出很多弊端,主要包括節目內容比較同定,不能將節目特色凸現出來,且播放時間與方式也很老舊。同時部分電視新聞節目內容存在雷同,很少將新觀點挖掘出來,在節目形式上缺乏創新與變化。對此這種現象,我們在制作電視新聞節目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更新自身觀念,積極應用一些新的模式,比如充分利用3D動畫、大數據圖表等先進的包裝形式增強可看性新鮮感,同時利用“兩微一端”等新興媒體擴大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觸角”,擴大信息源,增大信息量。從細微地方人手進行改變,保證電視新聞節目更加牛動性與靈活性。
三、拓展推廣工作方式
進入信息時代后,媒體融合逐步深入,且媒體形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為在媒體行業搶占更多市場份額,不僅要提升電視新聞節目質量、加強制作形式創新,還要重視推廣工作?;诖嗽诿襟w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應該在推廣方式上加強創新,運用更多的創新模式,逐步建立起有特色的新聞節目品牌,電視新聞節目信息除了要利用報紙、網絡平臺來推廣以外,也要將很多網絡軟件、新媒體形式等利用起來,包括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小視頻等。將電視新聞節日的新聞內容通過新興媒體碎片化傳播,比如利用H5海報、短視頻等形式,將新聞中最亮點、最吸引人的部分突出擴大,形成現象級轉發、分享,增強傳播推廣力度同時將受眾引流回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增強電視新聞欄目的互動性。通過這種模式,還能夠實時掌握觀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建議和意見,通過新興媒體讓受眾在電視新聞節目播出同步的參與度,也可以讓新聞節目隨時根據觀眾的反饋做出實時的反映。
結語
對此為了保證電視新聞節目制作水平的提升,不僅要借助新興媒體的優勢改進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內容與形式,也要拓寬推廣渠道,培養更多高素質從業人員。從簡單的相加階段盡快邁人相融階段,真正成為你我一體的局面,這樣才能打造優質的全媒體新聞節目,為電視新聞節目的進一步發展打牢基礎。
參考文獻:
[1]段瀟:《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研究》,《電視指南》2017年第8期
[2]覃霞:《全媒體融合背景下對電視新聞編排的思考》,《中國報業》2018年第20期
推薦閱讀:《新聞人物》雜志創刊于2003年4月,是中國獨具特色深入報道名人明星臺前幕后故事的人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