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時代正式到來,新聞信息的傳播也因此變得更加多元化。在這樣的時代,傳統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隨之變得越來越突出,無法為民眾提供具備時效性、新鮮性以及個性化特點的新聞,這直接對廣播電視臺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有鑒于此,本文對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進行研究分析,期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
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面臨的競爭壓力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大,民眾對于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接受度以及認同感正在逐漸被新媒體平臺所取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加強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借此提升廣播電視臺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成為當前我國有識之士亟待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前瞻性
對于新聞來說,時效性至關重要,如果新聞缺乏足夠的時效性,那么其傳播價值也將大大降低,收視率也會隨之大大下降。有鑒于此,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對新聞的主要特點進行明確,保障新聞內容的時效性。但是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對于新聞的時效性以及新鮮感的重視程度不足,這直接導致新聞內容無法有效吸引民眾的注意力,使得收視率大大下降,不利于廣播電視臺的可持續發展。
(二)趣味性不足
現今,我國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所采編的內容大多比較單一、枯燥、無聊,無法有效激發出民眾的興趣,導致他們對于新聞內容興致缺缺,使得收視率大大下降,嚴重影響到廣播電視臺的可持續發展。
(三)創新性嚴重不足
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的不斷推進,我國民眾的生活節奏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快。以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發展態勢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分析可以發現,當前我國民眾對于新聞內容的要求標準正在變得越來越高,朝著多樣性以及多元化需求的方向發展。但是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內容都存在創新性嚴重不足的問題,這就導致新聞無法滿足民眾的實際需求,對廣播電視臺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在新媒體時代,我國許多廣播電視臺開始對國內外的優質節目進行模仿,但是他們普遍沒有對這些優質節目的新聞市場環境進行研究分析,也沒有對民眾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這直接導致最終制作而成的節目不符合民眾的要求標準,無法有效提升收視率,嚴重情況下還導致民眾對新聞內容出現厭惡的情緒,大大降低了收視率。
二、新媒體時代加強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新聞編輯技巧
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廣播電視臺要想有效提升自身新聞內容的趣味性和時效性,就必須要提升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新聞編輯技巧。第一點,對新聞編輯模式進行優化,建設一個新型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體系,提升新聞內容的創新性以及趣味性,借此激發民眾對于新聞內容的興趣。第二點,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必須要結合民眾的實際需求進行編輯工作,在新聞內容之中融入新鮮元素,采集具備足夠新意的新聞內容以及素材,對新聞內容進行有效擴充,借此提升新聞收視率。
(二)提升新聞內容的創新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民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廣播電視臺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提升新聞內容的創新性。對此,廣播電視臺應當促進新聞內容和新媒體新聞的有機結合,將新媒體新聞的優勢之處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廣播電視臺還應當在傳統元素的基礎之上加強創新,將新媒體新聞之中具備的優良特點提取出來,融入新聞內容之中,有效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的創新性,提升收視率。
(三)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
現今,我國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采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不足,個人責任意識非常薄弱,這直接對廣播電視臺新聞內容的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對此,廣播電視臺應當在內部建設一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對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及加強管理,明確劃分每一位采編工作人員的職責。同時還應當建設一個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給予工作出色的采編人員獎勵,給予工作較差的采編人員懲罰,借此激發出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有效提升新聞采編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廣播電視臺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廣播電視臺要想實現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對新聞采編工作加強策略進行不斷研究。
【參考文獻】
[1]楊宇.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J].記者搖籃,2019(01):45-46.
[2]蔣雨熙.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J].傳播力研究,2019,3(01):76.
[3]秦晶晶.新媒體時代做好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的策略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8,2(31):119+121.
推薦閱讀:《新聞論壇》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份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新聞業務綜合刊物。1986年創刊,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正確的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