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廣播類期刊投稿論文主要分析了廣播電視通信系統的問題研究,廣播電視為人們帶來了快速的信息傳播,廣播電視積極拓展傳播渠道,依托多種傳播載體,滿足不同群體的傳播訴求,這篇論文從傳輸系統、通信系統、微波傳輸系統、衛星傳輸系統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分析廣播電視傳輸技術。
關鍵詞:廣播類期刊投稿,傳輸技術,信號傳輸
數字化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已經向著數字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提供了更方便的、符合廣大民眾愛好的優質節目,有利于滿足大眾的生活娛樂需求。新形勢下,廣播電視傳輸系統不斷完善,傳輸系統的復雜程度也更高,在運行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弄清楚廣播電視傳輸技術的一些問題和系統問題。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點深入研究和分析廣播電視傳輸技術。
1信息傳輸
信息數據主要是依靠廣播電視傳輸系統傳輸的。而廣播電視傳輸系統主要包括信宿、信道和信源三方面,在信息數據傳輸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其中,信宿是用來接收與顯示廣播電視信息的,主要是通過機頂盒、顯示器、接收機等來實現信號傳送;信道主要包括衛星、電纜以及無線和光纖等,是用來傳輸信號的渠道,信號傳輸就是對所接收的信息和信號進行處理的一個過程;信源是廣播電視信息傳輸過程中信息的主要來源,主要涉及攝像、錄音、視頻等方面。在傳輸系統中,由這三個單元內容組成廣播電視的信息系統,信號傳輸主要依托于信道,信息傳輸的速度和質量也取決于廣播電視傳輸系統與技術質量。
2通信技術
要研究通信技術,必須深入研究廣播電視通信系統。在廣播電視傳輸技術研究中,光纖通信系統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光纖是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的重要媒介,主要是由光端機、光纖連接器、發射機、光中繼器、光接收機等器件等部件組成的。其中,光端機作為廣播電視傳輸技術的核心部分,包括光接收機和光發射機兩方面,依托于光檢測器的作用,通過一定的方式將所接收的光信號進行加工和整理,從而轉化成為電信號輸出。
這是依托于光纖來傳輸光信號的,信號傳輸質量與光纖通信技術息息相關,與光接收機和光發射機性能也有極大關系。在廣播電視傳輸過程中光纖通信系統具有信號傳輸速度快、容量大、抗電磁干擾能力和保密性強、傳輸距離遠等優勢,光纖制作材料非常豐富,耐腐蝕,在廣播電視傳輸技術中屬于高性能通信網絡,大大提高了視音頻的清晰度。未來廣播電視傳輸技術發展過程中也要大力發展通信技術。
3微波技術
微波技術主要是指通信微波,信號傳輸效果明顯。通信微波在廣播電視傳輸中廣泛使用,一般波長保持在0.1mm~1m左右。一般來說,在信號傳輸與接收過程中通信微波憑借系統的高速度與優質品質,滿足了人們清晰觀看的要求。新形勢下,通信微波是網絡通信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微波是遠距離進行通信的重要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與無線通信關系非常密切,目前主要應用于軍事通信領域。但是,對于高路遠的農村也可以廣泛使用。
我國微波站設備非常豐富,包括多路復用設備、天線、收發信機等,也包括電源、調制器等必需的設備,微波通信系統正是憑借設備優勢廣泛應用于廣播電視傳輸中。最鮮明的特點是系統使用周期短,整體的線路建設時間也不長。所以,微波通信可以廣泛應用于很難鋪設光纖的地方網,如山區、海峽等。總體來說,微波通信系統抗干擾性較強、傳輸頻帶寬、容量大,面對水災、地震等自然環境災害,仍然可以進行信號傳輸,業務傳送效果明顯。但微波通信系統也存在使用弊端,主要是采用直線型的信息傳播方式,衍射能力弱,對于各種物體的穿透和識別能力不足。因此,微波通信系統的搭建,必須有無線電管理部門的支持和配合,結合城市規劃與市政建設科學鋪設線路設備,才能保證微波通信傳輸效果。
4衛星技術
衛星傳輸系統主要包括“星載轉發器、上行發射站、地面接收站”三部分。其中,星載轉發器,主要是接收地面上所傳送的微波信號,通過一定的技術變頻來放大信號,再將處理后的信息發射到地面。在這個過程中,星載轉發器就是信號轉換和發送的空間中繼站,具有噪聲低的特點。上行發射站通過調試等一些處理工作來放大上變頻和高功率,對處理節目制作中心所傳輸出來的信號具有積極作用,主要是依靠定向天線的作用,將行C、Ku波段信號發送出去,以及接收下段微弱的微波信號。
5結語
廣播電視傳輸技術,不僅是新形勢下人類生活娛樂需求的產物,還是數字化、智能化等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類智慧。廣播電視為人們帶來了快速的信息傳播,在深度上和廣度上提高了人們對各種事物的了解程度。而廣播電視傳輸技術關系到信息傳播的質量、速度,光纖、微波、衛星等作為傳輸的重要載體,也是廣泛應用于廣播電視傳輸系統中,為提高廣播電視傳輸質量和速度創造了有利條件。未來,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要進一步促進廣播電視傳輸技術發展,才能有效提高信號的準確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彌俊偉.數字電視傳輸技術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2(24):45-46.
[2]葉德.光纖通信技術在廣播電視傳輸中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05(11):145-146.
[3]唐大勇.SDH數字技術及在廣播電視傳輸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5):68-69.
[4]王濟宇.廣播電視的信號傳輸和檢測技術探討[J].科技資訊,2007(27):231-232.
[5]喬紅蓮.農村廣播電視傳輸技術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6(23).
[6]阿不都外力•肉孜.廣播電視信號傳輸技術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1).
[7]劉艷.廣播電視傳輸技術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35).
[8]龍再河.廣播電視傳輸技術[J].西部廣播電視,2015(8).
[9]廖毅.廣播電視傳輸新技術應用[J].電子世界,2013(22).
[10]鄭海營,孟玲梅.關于當前廣播電視傳輸技術的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1).
作者:劉巖峰 單位:黑龍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紅旗微波站
推薦閱讀:《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ournal of Hainan Radio & TV University(季刊)2000年創刊,是國內統一發行的國家正式學報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