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
期刊名稱: |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46-1061/G4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9-9743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 | |
主辦單位: |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ournal of Hainan Radio & TV University(季刊)2000年創刊,是國內統一發行的國家正式學報類期刊,是海南唯一的以現代遠程教育研究為主,同時兼顧其他學科研究的綜合性刊物,是所有有志于電大現代遠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教學、管理、技術和研究人員的科研園地。《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主管單位:海南廣播電視大學,主辦單位: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國內統一刊號:46-1061/G4,國際標準刊號:1009-9743
• 期刊欄目:文學研究、語言學研究、藝術研究、國際旅游島研究、教育教學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法學研究、經濟學研究。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劍橋科學文摘(網絡版)收錄
• 辦刊宗旨:《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71;總被引頻次:181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109;綜合影響因子:0.051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 年第2期收錄論文:
1977年,我碰巧考上了大學…………………………………………吳冠玉
淺議達夫妮·杜穆里埃作品的女性哥特式風格……………………………………謝庚全
《亂世佳人》的女性主義解讀……………………………………張倩
得意不能忘言……………………………………張媛
《詩經》中動植物成語的詞義演變……………………………………張潔
關于兩套醫學漢語教材中詞匯的比較研究……………………………………董東棟
淺析海南儋州調聲的保護與發展……………………………………陳茜
南海諸島地名文化釋義初探……………………………………秦曉華
政務微信有效傳播的策略研究——以“廣東教育”微信為例……………………………………曾妍
淺議海南地方文獻搜集整理及開發利用……………………………………陳靜怡
當代人文精神內涵解讀……………………………………王友明 李巖
海南農村地區儒家倫理思想調查報告……………………………………吳暢 楊凡 馬佳晨 符曉芬 羊善菊 李翠霞
淺析陳云外資工作思想及其當代價值……………………………………丁菁華 王志芳
南海:中國和馬來西亞文化交流的主渠道……………………………………王齊冰
南海油氣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牛文杰
論我國大學知識產權歸屬制度的完善……………………………………陳春霞
論文范文:淺議達夫妮·杜穆里埃作品的女性哥特式風格
達夫妮·杜穆里埃作為20世紀英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著有大量的小說和傳記等作品。然而,曾經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人們對她作品認識和評價褒貶不一。一方面,大家都認為她的作品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另一方面,又認為她的作品較為膚淺,僅限于供人們消遣娛樂。以至于妮娜·尤巴奇認為“達夫妮·杜穆里埃是一個復雜的、強大的、獨特的作家,如此非比尋常,以至于從形式主義到女性主義,沒有任何批評傳統可以真正的‘消化’她。”[1]隨著國內外對達夫妮·杜穆里埃本人及其作品研究深入,大家逐漸對其有了深入了解,并將研究重點聚焦在她作品中女哥特式風格及所體現的女權主義思想上面。“縱觀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所有作品,幾乎每部小說都或多或少留下了作者女權主義思想的痕跡。”[2]本文擬通過對達夫妮的部分主要作品《法國人的小灣》《蝴蝶夢》《牙買加客棧》《蘋果樹》和《鳥》進行研究,深入剖析其作品女哥特式風格,并試圖探究其產生根源。一女性哥特式小說及其主要特征“哥特”最早是日耳曼民族一個部落的名字,該部落在三世紀和四世紀曾入侵羅馬帝國。“因為英勇、彪悍且殘忍、野蠻而被當時的羅馬人蔑稱為蠻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