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出新的媒體,例如:IPTV、電子雜志等,他們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與傳統媒體又有著質的區別。我們通常所說的"媒體"(Media)包括其中的兩點含義。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載體(即存儲和傳遞信息的實體),如書本、掛圖、磁盤、光盤、磁帶以及相關的播放設備等;另一層含義是指信息的表現形式(或者說傳播形式),如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媒體計算機中所說的媒體,是指后者而言,即計算機不僅能處理文字、數值之類的信息,而且還能處理聲音、圖形、電視圖像等各種不同形式的信息。
關鍵詞:媒體制度,科學技術,職稱論文發表
媒體的社會責任是由其政治、社會屬性決定的,確切地說,媒體的社會責任包含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兩方面。傳媒的政治責任是與它作為政治工具的角色相聯系的,執政為民的中國共產黨歷來胸襟坦蕩、旗幟鮮明:黨性原則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原則。只有堅持黨性原則,才能保證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只有堅持黨性原則,才能唱響社會主義建設的主旋律;只有堅持黨性原則,才能執政為民,承擔起維護人民大眾根本利益的社會責任。
在當今,媒體的政治責任是與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相一致的,其政治色彩(或稱之為政治功能)是不可抹去的自然色。因而,要講政治,學會政治家辦報,也就是對主流媒體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
主流媒體從講政治的高度出發才能把握導向,維護大局;從講政治的高度審視問題才能區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從講政治的高度面對復雜繁多的反映社會眾生相的新聞才能保持清醒、疏理情緒,表達真正的社會心聲,弘揚主旋律。
最新的調查顯示,56.4%廣州青年“微族”每天花5小時以上織圍脖,超八成青年是“微博控”。雖然在社會化網絡時代螞蟻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擴音器,但是社會媒體在提供交往便利與信息共享的同時也容易使人們沉迷于其中甚至被不健康和有害的信息所影響,從而影響到日生常活中的社會行為。這一點對于青少年來說,顯得尤為突出。
一、不雅“門”事件沖擊著青少年心理與生理防線
2008年,香港娛樂圈的開年大事“艷照門”事件不僅讓香港娛樂界炸開了鍋,更是打開了網絡不雅“門”事件的潘多拉魔盒。作為一種媒介景觀,不雅“門”事件呈現給社會成員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官上的性體驗。青少年群體在這種開放式的信息系統里,接受的信息和體驗是超越他們所處的年齡段所應接受的。在社會化媒體傳播過程中,其影響被進一步放大,心智和生理還沒有成熟的青少年群體被這些景觀所吸引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內心本能的欲望。隨著更多不雅“門”事件的涌現和當事人與青少年群體的接近性,進一步打開他們欲望的天窗。
香港明星的艷照門事件后,網絡上尤其是熱門論壇、社區和微博上每隔若干時間就會出現一個與性有關的“門”事件。正如南方網在2009年9月16日做的第十期“網民記事簿”編者前言所述“年年都有‘門’,最近特別多。繼慈溪職高‘摸奶門’事件后,網上又爆出‘秋千門’、‘網吧門’,一個比一個露骨,而且這些‘門’都與學生有關。”
在眾多責問聲中,各種不雅事件依然在不斷發生。攝影攝像科技的進步和工具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和場所進行拍攝,包括各種自拍、偷拍等,這些為各種門事件的頻發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但更為關鍵的是,在技術革新的前提下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在發生著變化。過去在傳統社會引以為恥的身體裸露、房中私生活等行為,在媒體符號化消費的刺激下融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消費這些信息的同時開始模仿這些行為,并將其進一步擴散到日常生活中。這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來說更為明顯。流程如圖如下所示:
媒介影像通過符號化對社會的影響
透過這些門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媒介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社會化媒介通過擬像再現使得青少年獲得超越年齡所應經歷的體驗,從而產生各種幻想和好奇沖動,經過多次模仿形成了身體社會學。
由于信息的開放與接觸的低門檻,青少年的性知識迅速膨脹并超出了其年齡段所習取的。這些沒有經過篩選的性知識不僅不利于青少年對性知識和性行為的合理判斷,反而激發了他們內心潛在的力比多能量。隨著觀念的改變,青少年性體驗的快餐化不僅表現為網絡上諸多的“門”事件,而且在現實中還有很多與性相關的越軌行為在發生。性體驗的快餐化沖擊著青少年心理與生理防線,使青少年性體驗有著低齡化的趨向。青少年性知識“內爆”的后果之一就是性體驗年齡提前、性犯罪低齡化。香港家計會一項性知識調查顯示,被訪青少年里最早在9歲、10歲就已有了性經驗,而且性生活頻率有上升趨勢、性伴侶增多。
二、社會化媒體下青少年后臺行為的暴露
梅洛維茨曾在《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一書中指出電子媒介改變了傳統的社會場景,新媒介傾向于分割現存的社會信息系統,它允許個人形成“更深的”后臺區域和“更前的”前臺區域。在他看來電子媒介具有“后臺區域偏向”,因為電子媒介將過去限于私下交往的信息公開了,將過去人們直接而密切觀察時所交換的信息也播放了出來。這時候,原本屬于后區的行為被電子媒介擺到了大庭廣眾之下。
對于社會化媒體,這種現象較之于梅洛維茨生活的收音機、電視等電子媒介更加明顯。除去極端的“門”事件,最常見的博客、微博、個人社區等每天都在發生著后臺行為被暴露的現象。社會化媒體的內容自我生產和自我更新等功能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們與生俱來的表演欲和虛榮感。日本學者中野收認為,成長于大眾傳播媒介時代中的現代人,內心就像容器是孤立、封閉的。人們為了擺脫這種封閉的狀態渴望與他人交流,可是由于容器的局限這種交流很難深入到彼此的內心以及窺探他人的后臺行為。社會化媒體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些需求,網絡社會的匿名性可以讓人們隨意地呈現自己的后臺行為,通過社會化媒體的放大來向其他分散的群體提供刺激,滿足他人的窺視欲望。作為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強的青少年在陶醉于窺視他人后臺行為的快感中,有意或無意地學習模仿著這些行為。無疑,這是導致網絡社會中青少年群體后臺行為的日益暴露的重要外部推動力。
當社會化媒體營造的新場景出現后,在混合場景中出現的前后臺行為的動態變化是不易為人們所察覺的。因為新的媒介提供了新的社會生活場景,生活在這個場景中的人們很快就適應了這種場景下的情景定義。
在梅洛維茨看來,電子媒介營造的混合場景中人們的表演出現了一種新的行為——中區行為,因為在表演的現場觀眾可以同時看到部分傳統上的后臺行為和前臺行為。在中區人們的行為不再擁有必要的后臺時間和空間,前臺行為和后臺行為都不再具備極端性,二者中間有著一個模糊的地區。
在網絡時代,社會化媒體更具有后臺的偏向,這種后臺的偏向隨著時間增長會更加明顯。現實中,人們可以把暴露的后臺行為轉化為相對傳統的前臺行為,一旦表演者認為他人對自己的控制和限制越來越少就會使更多的后區行為暴露出來,這就是后臺行為的前臺化。
例如,鳳凰網曾經策劃一期“公共場所不是激情地”的專題,直指青少年在公共場所的行為越來越來超出社會應有的道德倫理規范。公交車上學生情侶大膽摟抱;公園里當著公眾在親吻;中學生在地鐵里用手機旁若無人地看著色情視頻等等。凡此種種,都在表明青少年群體在成長過程中后臺區域在退縮前臺區域在不斷地擴張。這種前臺區域和后臺區域界限的不斷變化,使得個人的空間一次一次地在失守。在表演情景的不斷改變下,青少年群體也模糊了自己所要面對的觀眾。
三、社會化媒體與青少年性犯罪
和當年美國傳播學者伯格納研究電視暴力的內容對于觀眾的影響一樣,當前社會化媒體的后臺偏向使得諸多個體后臺區域和后臺行為發生著顯著的變化。這些內容對于青少年來說,影響是巨大的,這已經在目前種種現象上得到了驗證。其中,一個重要而讓人擔憂的方面就是青少年性犯罪的增加和性犯罪年齡的低齡化。從近年來各種媒體報道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心的熱點。縱觀各種青少年性犯罪案例可以得出其犯罪具有低齡化,團體化,成人化,手段殘忍等特征。
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發育還是一個成長的階段。這個群體辨別是非、區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響的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模仿力強、好沖動,經不起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容易誤入歧途從而走上犯罪道路。尤其是目前社會上的一些低級趣味的情色文化,激發了青少年們躍躍欲試的心理,所以在青少年犯罪中性犯罪的比例正在不斷攀升,已經成為當今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表現。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這種影響。
例如《東南早報》2009年3月份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福建省德化縣赤水鎮16歲的周某,因受網絡黃色信息影響,為尋求刺激,采取暴力威脅等手段,先后對三名女性實施強奸犯罪行為。而且幾名受害的女學生都是未成年人。由于經常上網,周某從網絡上看了很多色情的圖片及視頻,在與網友的交流中有意地學習了很多作案的技巧。現實中輟學的他,在無所事事的情況下產生了淫邪的念頭,于是就作案了。
對于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至今學術界和社會上也沒有給出一致的答案。青少年犯罪的誘因是一個復雜的不斷變化的動態社會系統,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無法完全阻止這種現象的發生。從培養理論的角度出發,社會化媒體上提供的有關青少年群體后臺行為暴露的海量內容以及各種網站上的有關色情、暴力和成人化的信息、游戲是引發青少年線下犯罪的重要誘因。
社會化媒體在使用門檻和應用上的人性化和便利化,為人們的網絡生活提供無限的可能。但是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深入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青少年群體作為社會化媒體使用黏性最大的一個群體,是受網絡影響最明顯的。網絡上大量的渲染暴力內容和細節的信息以及體驗式的游戲,有關偷拍、私拍、性感暴露等內容的圖片視頻泛濫,還有一些成人游戲、圖片、視頻等等這些都是青少年感興趣的有關人們后臺暴露的行為和信息。這些在刺激他們好奇心理的同時也激發了他們模仿的沖動,以至于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無法接受來自社會上法律法規、道德的約束,無視后臺的存在。這是一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過程,達到某一個臨界點就容易由潛意識引發為實際行動。當這種后臺行為從一般的違背道德和公眾的期望發展成為觸犯法律法規的時候就淪為了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