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傳遞法指要求受訓者積極參與學習的培訓方法。 現場培訓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方法,因為與其他方法相比,它在材料、培訓者的工資或指導方案上投入的時間或資金相對較少,且某一領域內專家的管理者和同事都可作為指導者。
本文選自:《中國報道》雜志社創建于1950年,由中共中央直屬、國務院新聞辦所屬外宣機構——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主管。中國報道雜志社出版《中國報道》中文月刊和世界語網絡版,承辦中央重點網站“中國網”的世界語版的編輯工作。語 言:中文,主管單位: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 中國國際出版集團CIPG),主辦單位:中國報道雜志社,創刊時間:1950,出版周期:月刊,國際刊號:ISSN1009-9344,國內刊號CN11-4566/F,郵發代號: 2-357,創刊時間:2001
中國報道雜志社由國務院新聞辦領導,中國外文局主管,是全國期刊戰線“走轉改”試點單位。《中國報道》創刊于1950年,是國家級月刊,被中宣部列為政經類重點期刊。該刊以“中國政經熱點、全球視角報道”為辦刊理念,在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官員、大中型企業法人及高層管理者、各領域專家、學者等社會各界頗具影響力。
講座法指培訓者用語言傳達想要受訓者學習的內容。這種學習的溝通主要是單向的——從培訓者到聽眾。不論新技術如何發展,講座法一直是受歡迎的培訓方法。講座法是按照一定組織形式有效傳遞大量信息的成本最低、時間最節省的一種培訓方法。講座的形式之所以有用,也是因為它可向大批受訓者提供受訓。除了作為能夠傳遞大量信息的主要溝通方法之外,講座法還可作為其他培訓方法的輔助手段,如行為示范和技術培訓。
視聽教學使用的媒體包括投影膠片、幻燈片和錄像。錄像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用來提高學員的溝通技能、談話技能和顧客服務技能,并能詳細闡明一道程序(如,焊接)的要領。但是,錄像方法很少單獨使用,它通常與講座一起向雇員展示實際的生活經驗和例子。
傳統的培訓都是比較單調,乏味且抽象的,不僅使受教育者難以提起興趣,而且也使受教育者比較難以理解。而現在,現代傳媒的多種形式和手段,就使培訓的內容更生動,更豐富,就更容易讓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不僅如此,還能增加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因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能發表自身對事物的看法。
團隊建設法是用以提高小組或團隊績效的培訓方法,旨在提高受訓者的技能和團隊的有效性。團隊建設法讓受訓者共享各種觀點和經歷,建立群體統一性,了解人際關系的力量,并審視自身及同事的優缺點。
對許多企業來說,外聘培訓講師是一件比較冒險的工作,盡管有職稱、閱歷、年齡、口碑等作依據,但總會因選擇范圍、交際幅度、費用預算等方面而要在理想狀態和現實可行性之間妥協。而一旦聘定,則培訓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就維系在講師的水準上了,講師的水平高、內容合適,則皆大歡喜,相反則一塌糊涂。
在以前,人們僅僅依靠報紙和收音機來接收信息和新的政策等,信息到達人們時就已經滯后了,不但影響信息的更新,也影響政策的實施。但現在,有了電視、互聯網,就很快的加速了信息的傳播,很大的提高了時效性。在互聯網上,人們還可以根據時事發表自己的觀點,更能體現平等。因此,現代傳媒使得職工在進行自我提高時,能夠將正確的、健康的、科學的思想及時傳達給受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