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行為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會逐漸成形,在這一階段對高中生的言行進行良性引導,有助于學生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樹立更加積極向上的發(fā)展觀念。對此,本文也將以高中德育工作為切入點,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應用于高中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并探討實踐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主體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構建更加生動且高效的課堂,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價值;實踐方法
引言:
德育自始至終是引導學生思想道德和人文修養(yǎng)的重要基礎,不僅能夠熏陶學生的感情,也可以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慰藉,在素質化教育中所發(fā)揮的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而新課標也數(shù)次強調了高中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并針對具體的實踐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在這其中,心理健康作為支撐學生心態(tài)和情感的重要基礎,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教師也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結合到一起,幫助學生排解高考的壓力和苦悶情緒,讓學生有煥然一新之感。
一、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應用于高中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高三學生的年齡大多都是以16歲和17歲為主,他們正處于少年向青年轉換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心理發(fā)展上會呈現(xiàn)出更加不穩(wěn)定的特征,而且也會滋生出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具體來講,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敘述。首先,高三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自制力是有所不足的,一直較為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在與他人交往和溝通的時候,情緒的波動是尤為明顯的,可能是過于熱情,也可能是過于冷淡。當遇到一些小事的時候,他們也會產生暴躁和焦灼的心理,引發(fā)大范圍的心理變化。
而且,高三學生即將面臨高考,他們承擔的學習壓力是尤為繁重的,文化課帶來的挑戰(zhàn),也讓高三學生感到窒息。其次,部分高三學生對愛情的憧憬是較為強烈的,所以他們的學習注意力就有所下降,這就限制了學習成績的提高。之所以出現(xiàn)以上這些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hù)高中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他們的性格較為任性自我,而且在心理認知上也存在許多誤區(qū),高中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問題是生理疾病。
以上這些也足以說明,對高中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具體來講,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教育不均衡的現(xiàn)狀。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給予中等生和學困生的注意是少之又少的,教師也不會對這些學生的心理作出了解和分析。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下,教師能夠用一視同仁的眼光去觀察班內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在過去,學生對德育教育往往提不起興趣,他們認為知識的學習是枯燥且無趣的,但在心理健康的引導下,教師能夠隨時根據(jù)學生的心理變化,調整教學內容,讓課堂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期待,增強德育工作的效果,讓學生重新燃起學習的信心和希望。
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實踐方法
(一)塑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文化能夠熏陶學生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調整學生的言行,幫助學生獲得更加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對此,學校領導者和教育者就應當為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強化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主動參與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具體來講,學校應當針對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設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室,構建專業(yè)的心理咨詢隊伍,讓學生能夠及時與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和交流,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悶和不解,提高心理問題解決的速度和質量。同時,學校也應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結合的專業(yè)課程,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并讓教師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完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主動把兩者有效結合到一起,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未來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1]。
(二)拓展德育活動方法
高三階段的學生已經承擔了較重的文化課壓力,如果教師在德育實踐的過程中,仍舊是以傳統(tǒng)的口頭講述為基礎,那么必然會嚴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好感。對此,教師應當為學生構建更加廣闊的實踐平臺,設計出多元化的德育活動,并讓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滲透其中,激發(fā)出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教師要先和學生溝通并交流,了解高三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結合學生的期待,設計針對性的實踐活動。例如,高三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瓶頸,他們在這些困難的限制下,也會漸漸生出自卑和抗拒的情緒。所以,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出團結互助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讓學生能夠與他人進行配合,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掌握與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三)推動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主體不僅僅是教師,也包括學生的家長,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家長和學生之間建立密切聯(lián)系,讓家長身體力行引導學生,構建家校共育的長效機制。具體來講,學校需要與家長取得溝通和聯(lián)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贏得家長的認可與肯定,為后續(xù)實踐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讓家長共同監(jiān)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及時進行商討,制定出有效的解決計劃和方法[2]
(四)構建現(xiàn)代化教師隊伍
盡管高三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維,但他們仍舊依賴教師的課堂引導,所以教師也應當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和價值,要認真學習德育教育的相關知識,掌握心理健康引導的方法,及時給予學生心理輔導,并推動這兩者的深度結合。而且,學校也應當充分調動各種資源,組織教師展開定期的學習和調研,召開交流會和培訓班,聘請心理學的專家和研究工作者給教師指導,充實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框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下高三學生依舊存在自制力不足,情緒波動幅度大等鮮明問題,這些都是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如此,對心理輔導工作進行調整和改革才顯得更加迫在眉睫。本文通過校園文化的良性塑造,德育活動的拓展和延伸,家校共育機制的完善,師資隊伍的優(yōu)化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方法和措施,充分結合了高三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尊重了高中生的情緒,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黃翠娥.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價值探究[J]. 小學時代, 2020(15).
[2]夏紹貞.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20, 000(002):P.1-1.
推薦閱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本書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全面介紹了21世紀中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與行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