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以幼兒素質教育理論和結構,幼兒游戲方式以及幼兒園室外游戲空間的相關要素為研究基礎,針對某地區幼兒園中游戲活動空間的現狀,通過淺述兒童游戲空間理論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從而探尋兩者相結合的設計理論及方法,進一步提高幼兒素質教育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幼兒素質教育;幼兒游戲;幼兒園室外活動空間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children's quality education theory and structure, the baby way and nursery outdoor games of related elements of space research foundation, in view of some areas in the kindergarten game activitie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ace, through the shallow children's game of space theory and quality education relations, so as to explo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education quality and level of young children.
Keywords: children's quality education; The baby; The kindergarten outdoor activity space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幼兒素質教育的結構
幼兒素質教育包含體能素質 、社會性素質 、才智素質和審美素質四個方面。
幼兒期是人審美心理的初步形成階段,是人一生發展的生長點和根基地。而審美是其不可缺少的一種自由的生命活動,也是幼兒最為本質的,同時又是超越性的一種存在方式。
因此作為建筑設計者,應當根據幼兒對于審美的特殊性和具體性展開思考,即要體現出建筑環境的本身含義,還得創造符合幼兒審美的思維來設計學齡前教育建筑環境,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培養出健康的審美素質。一般來說,大班幼兒的空間識別能力較強,亦對園內整體環境(色彩、綠化、小品等)的認識有著更高的要求。
二.空間要素分析
(1)地形
利用自然地形及地面高差的變化(見圖1),不僅可以起到劃分領域的作用,還可使外部空間更加豐富多彩。
(2)表面材料及質感
園內地面的鋪裝材料如同地毯一樣就在腳下,人們可以隨時感覺到它。在不同空間環境中,鋪裝材料的色彩、圖案、質感應隨其變化而變化(見圖2),可增加兒童在視覺上的美感。還可以采取鋪面圖案的趣味性組織,從而增強對兒童的吸引力。
(3)植物
在室外空間環境的創造中,植物的搭配亦尤為重要。植物除有可以增加自然感,烘托自然氣氛的特點,還可起到遮陽、隔音、清潔空氣等作用。因此,在園內環境中,植物的合理協調布置,不僅可美化室內外環境空間,還可充分發揮出植物造型設計上的特點。
草地是幼兒游戲環境設計中的重要角色,但在整體規劃設計上,應考慮與其他人造環境設施一起設置,如雕塑、水面或假山等,這樣才能吸引幼兒關注。在用地緊張,以硬環境占主導地位的城市幼兒園中,充分利用邊角余地種植一些耐踐踏的宿根花草,可添加游戲環境的大自然情趣。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一是在中小型幼兒園中很少設置草地;二是在環境條件較好的園區內,草坪面積極為有限,并且大多都缺乏維護。
(4) 藝術小品
目前,在部分大型幼兒園景觀設計中,一些具有趣味性和觀賞性的花臺、花壇、雕塑等藝術小品已成為美化空間環境的亮點。在這些小品設計中,無論從材質、色彩及尺度上都充分考慮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亦滿足了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實用功能與可參與性。
總之,應盡可能把周邊的自然景觀,例如,丘、谷、河流借入園中,通過表現植物的形、色、花、果、枝、葉及質感等特征,讓兒童們感受自然、體驗自然、認識自然。
然而,目前多數幼兒園內環境還停留在建國早期水平,在建筑色彩運用等方面缺乏新意,且綠化面積不足成為通病。
三.空間色彩化策略
從色彩學的角度來說,高明度和高對比度的色彩容易使人產生明朗和歡快的情緒;而低明度和低對比度的色彩則給人帶來安靜和憂郁的感覺。
根據色彩學原理,幼兒園游戲空間的色彩裝飾藝術及設計,應適應兒童心理特征等需要。在室內外活動區的色彩設計中,要充分注重與兒童生動活潑的特性相匹配,借此幫助和提高兒童的綜合審美能力的發展。因此,在空間色彩設計中,應注意以下設計原則:
(1)明快及大面積的主體色調
結合幼兒園建筑造型的特點,應采用主體色調為主、淺色為輔的設計原則,避免用色過度現象。如某幼兒園操場,在白色整潔的主樓效果下,配合鮮艷的色塊點綴,給人自由活潑的活動氛圍。
(2)亮色局部點綴
通過紅、黃、藍等色彩的點綴手段,來突出幼兒園的入口部位和建筑局部(見圖3),使其產生艷麗、跳動的活力感,從而彰顯幼兒園建筑的個性特點。
(3)運用色彩裝飾提高空間的識別性
幼兒園建筑多以標準活動單元組合而成,各活動單元空間構成設計基本相同。如采取不同色彩劃分的方式則園內班級間的色彩標志就更為明顯,并可有效增強兒童對自己班級的區分能力和空間導向性。其次,不同色彩主調的使用亦可突出各個班級的不同特點。
四.總結
從發展的角度而言, 幼兒素質教育是人的素質教育形成的初始階段。因此按照社會要求的目標,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或方式,堅持遵循幼兒身心成長規律,最大限度地培養幼兒天賦,使其在教育的初期階段中不斷加強認知、品行、心理、人際交往等各種素質水平的提高。
我國現階段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中,園內游戲活動空間有以下兩點發展趨勢較為顯著:
a.集約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鎮規模的擴大,城市用地面積必然日趨緊張,幼兒園建設用地亦會逐漸縮小。此時,中小型幼兒園建筑將會大量涌現,這無疑給我國尚未完善的園內游戲環境建設又提出了新的課題。針對以上問題,需要積極采取辦法,在空間布局中努力挖掘空間潛力,最大限度地增強游戲空間的吸引力,以達到提高游戲環境質量的目的。
b.一體化
在高度緊張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對社區及城市的公共休憩游戲場所愈來愈重視,這將給幼兒園內游戲環境與社區游樂設施乃至城市開放空間的三者融合提供機會。如何保障幼兒游戲活動空間質量,如何提高游戲環境的利用率,如何處理不同年齡段兒童之間以及兒童與成年人之間的空間關系,將不只是幼兒園單方面考慮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在設計中始終注重兒童游戲特性,將兒童游戲空間設計與社區及城市環境之間構建成一套和諧、自然的地有機整體,這也是今后適應素質教育的幼兒園游戲活動空間設計理論應深入研究的內容。
總之,當前我國幼兒園建設水平整體落后,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園內游戲活動空間創設更是需要與時俱進和大膽創新,使其具有前瞻性、科學性。
參考文獻:
(1)(西)帕科·阿森西奧 著. 劉培善 譯.世界幼兒園設計典例.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2)胡思潤,林玉蓮. 幼兒園環境特征與兒童發展的關系初探. 新建筑,1996(1):P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