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人才要求不僅有能力,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本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就針對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技巧性的引導教育,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來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論文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 綜合教育
中近幾年來,我在學校教學管理實踐中了解到,不少小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家庭期望過高等原因,對父母和教師產生了抵觸情緒,父(母)子(女)關系、師生關系緊張,出現了嚴重“高焦慮”癥狀,不能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的變化,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戰勝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可見,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文就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問題—人際關系焦慮。學生的交往需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擴大,但他們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當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例如矛盾不能及時處理解決,就容易形成暴力對抗,封閉孤獨、派別流動或不良的心理。
推薦期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介紹了21世紀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與行為問題,闡述了不同年齡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及在此基礎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本書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是心里教師的必備書籍。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處的客觀環境(家庭、社會、學校)的影響,例如家庭的糾紛、父母的離異造成孩子抑郁和焦慮;社會不良風氣,人際復雜關系造成孩子內心矛盾沖突與困惑疑慮;學校不得法的教育與教師嚴厲或放任,造成孩子對抗情緒或退縮畏懼等心理問題。
(3)在平時學習中的心理問題—挫折與焦慮。由于應試教育流毒極廣極深,從小學到高中,分數一直成為學生心理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家長或者學校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影響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學生把學習視為畏途,恐學、厭學的心理加劇。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
(1)正確引導:心病必須心藥醫。學生在平時生活、交往、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有經驗問題、方法問題、心理問題,要依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問題,較多的是屬于心理健康的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過分地批評指責,更不能諷剌打擊,要朋友式地談心,針對性地梳理,耐心啟發、正確引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尊重、理解、信任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與價值、優點與缺點、現實與未來,能更有針對性地確定人生目標,選擇適應自己特長的成才之路,在學會處理與他人,社會的關系中,使人格得到完善。
(2)善于等待:心理問題解決需有一個過程,甚至是比較緩慢的過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不可能立竿見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堅持不懈。這不僅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鍛煉教師教育能力,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3)對癥下藥:在處理學生心理問題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依靠心理醫生和專家會診,個別指導,對癥下藥,不能一概而論。
擔任班主任的教師還應努力做到:表揚、批評適度,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對學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別人。
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社會實踐活動、科技文體活動、主題班會等,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發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2)開展個別心理咨詢。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學生行為中的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輔導或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3)建立科學的學生心理檔案。學生心理檔案有一個特點是系統性和連貫性。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時的需要,而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作。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利于我們實行連貫性的跟蹤教育。學生每一階段的心理狀況作為檔案保存下來,方便我們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制定科學的教育計劃,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科學的學生心理檔案不僅可以為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提供豐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還可以作為評價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標。所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盡可能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以有利于系統、連貫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
總之,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綜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維持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