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幼兒音樂教育是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對幼兒進行的一種音樂啟蒙,對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習慣是十分關鍵的。因為幼兒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等特點,如果只采取呆板無趣的音樂教學模式,幼兒是難以接受的,應當采取富有濃厚趣味的教課內容和教學方式。比如:利用動聽的童謠歌曲、優美的舞蹈能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唱歌在音樂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幼兒園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唱歌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性的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利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模式進行唱歌教學。例如,在音樂活動大樹媽媽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把歌詞轉變為幼兒們愛聽的小故事,以此作為教新歌的開場。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幼兒們講解,讓他們了解歌詞的內容。幼兒們在聽故事時,還會激發其學習興趣,學習歌曲的同時,讓幼兒自己再試著去創編歌曲的動作,教師再加以指導,這樣就更能增加幼兒對音樂的喜愛,從而更好的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學管理,音樂制度
幼兒舞蹈教育是在音樂伴奏下,教師根據音樂性質引導孩子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內容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學前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它對幼兒身心健康和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容易接受生動、活潑的事物。優美的舞蹈動作能生動地體現音樂的意境、起伏的旋律等,因而,更有利于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舞蹈這把鑰匙啟迪幼兒的智慧,能夠使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更好地發展。我在每節教學活動中都根據不同的內容,編出了不同的兒歌。比如在教《腰鈴舞》時,給幼兒每人身上都帶上腰玲,邊跳邊說:“我的腰上有鈴鈴,動一動,叮鈴鈴,扭一扭,響三聲,鈴聲鈴聲真好聽。”這樣,無論是活潑的還是內向的幼兒都能跳起來,使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動作。為了加深印象,我還把幼兒分成幾組,給他們一段音樂,讓他們編出適合這段音樂的動作。能力強的幼兒編動作,能力弱的幼兒則把編好的動作做給小朋友看,這種教育方式使不同的幼兒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唱歌是幼兒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幼兒最初對音樂的感受就是通過他們的小歌喉來表達的。學習一首新歌,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往往不能發揮唱歌教學的教育功能。恰當的運用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方法,能充分地挖掘唱歌教學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歌曲的旋律簡單,幼兒容易記。對于歌詞幼兒記憶起來較難,學新歌時,把歌詞內容在投影圖片上基本反映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把歌詞內容大體說出來,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把歌詞內容朗讀給幼兒聽。實驗證明,這樣反復兩遍,幼兒很快就能記住歌詞內容。歌詞內容記住后,教師采用的是填詞法,即教師先播放歌曲錄音,幼兒欣賞,然后教師再彈奏歌曲旋律,幼兒把歌曲內容填到旋律中去,并試著唱出來,這樣一首歌很快就學會了,在唱歌教學愉快的氛圍中,以幼兒說、聽、唱為主,避免了教師冗長枯燥的說教,縮短了教學時間,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思維力和學習習慣。
幼兒時期在認識某一事物的過程中有很大的情緒性,色彩、音響都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容易為幼兒理解和接受。為此,開展各科教學時,要有意識地挖掘音樂與其它教學活動之間的聯系,使之很自然地相互結合,發揮整體作用。因此,我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巧妙將音樂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比如,進行美術活動時,學習畫小熊,教師先放一段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讓幼兒聽一聽,講一講音樂里都有什么,幼兒會說出音樂里有洋娃娃和小熊,因為小熊的身體很胖,所以,它跳起舞來很笨。這樣幼兒就把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了。在繪畫時可以播放一些優美的民族樂曲,比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這樣一來,幼兒就會沉浸在優美的音樂環境中,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繪畫,也避免了幼兒在畫畫時相互說話,進而養成了專心投入的良好習慣。幼兒學習兒歌、故事時,配上優美的音樂,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另一個面能提高幼兒記憶效果。比如,學習兒歌《小熊過橋》,這首兒歌本身很押韻,再配上合適的音樂,幼兒既喜歡,學得又快。音樂能起到陶冶情感,凈化心靈的作用。比如《生日音樂會》,通過歌曲內容培養幼兒關心別人,愛護別人的情感等。可見這些活動都是把音樂同其他學科相結合,并融入到幼兒生活中去,使幼兒無論在學習、勞動、游戲時都能意志統一,行動合拍,精神愉快。
選擇具有有趣情節和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人物形象等的音樂游戲。幼兒人園,就進入到了與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兒園集體生活之中,幼兒園老師組織的豐富、好玩的游戲能很好地起到激發幼兒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喜歡同伴的情感的作用。因此,教師們選擇的音樂活動樣式應千差萬別、豐富多彩,每個音樂活動都可以融入含有各種音樂素質的小游戲。游戲內容的設計應該具備充滿情趣的活動情節,以及幼兒們都喜歡的人物形象、動物形象等。例如:親子音樂游戲讓個性從音樂中得以體現,幼兒們能夠從音樂中體會成長的驚喜與快樂,從而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也會隨著音樂技能的提高而不斷加強。演唱是一種很有效的音樂表現方式,它可以使幼兒們在已經獲得相當表現力的基礎上趁熱打鐵,充分發揮童謠歌曲的魅力,以達到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內涵,從而滿足幼兒們自我發展的需要。幼兒的實踐創新能力也將在演唱中得到鍛煉和發展。老師也可以在課堂音樂游戲中獲得幼兒感受童謠音樂和創造能力的直接信息。如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幼兒:你學會了這首這么好聽的童謠之后,想不想回到家里唱給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聽呢?假如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就是你的觀眾,你將怎樣來演唱剛才學會的童謠呢?小朋友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激烈有趣的討論,根據童謠的內容、情緒創編動作。幼兒在這種自編、自唱、自演的實踐活動中,既培養了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了表演能力,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進而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了充滿游戲內容的自主活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