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愛創造的孩子是生活的有心人?,F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形、時空等數學內容。幼兒創新思維的培養,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鼓勵幼兒提問,因為幼兒向老師提問本身就是一種求知活動。對幼兒提出的問題,如果幼兒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教師一定要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啟發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找出答案,這也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例如:利用上下樓梯的機會讓幼兒想出不同的辦法去數一數一共有幾級樓梯,結果幼兒想出了各種的方法:有的是一級一級的數、有的是兩級兩級的數,還有的想到每層是10級,一層一層加起來就知道是多少級了。在學習測量時也可以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各種嘗試和探索。如在操場上利用自己的小腳、木棒、繩子、膠圈、椅子、小車等等物品來作為測量的工具。
關鍵詞:數學教學,幼兒教育,思維創造
根據創造性思維的內外雙循環理論模型,創造性思維過程應當由發散思維、形象思維、知覺思維、時間邏輯思維等要素組成。這幾個要素并非互不相關、彼此孤立地,也不是平行并列、不分主次的,在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要素中發散思維是解決思維方向性的指針,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是實現創新思維的主體。
根據思維目標指向的不同,可將思維劃分為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聚合思維也叫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或正向思維;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逆向思維或多向思維。一直以來,傳統教育只強調聚合思維而不講發散思維,其優點是有利于學科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有利于對前人知識與經驗的掌握;其弊端則是容易造成孩子們對書本、對教師、對權威的迷信,不敢提出半點懷疑,壓制了創造性。這樣,只能使我們的認識永遠滯后于前人的水平,不可能產生新的理論、新的思想。為了創新,必須強調發散思維,沒有發散思維就不會有任何創新的萌芽和創新的成果??梢哉f一切創新都源于發散思維,而在幼兒階段對幼兒發散思維的培養由為重要。
3—6歲的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由此可見,幼兒期是形象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數學活動中有效的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對于幼兒創新思維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3個環節:生活經驗積累、培養觀察能力、發展想象能力。
具體形象思維是3—6歲幼兒的主要思維方式,它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聯想來進行。其特點是具體性和形象性,也就是說必須注重幼兒具體操作實踐,為幼兒提供生動有趣、色彩鮮艷、形式多樣的操作材料,使幼兒接觸到的數學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麗、生動、具體的。這樣幼兒才會主動探索、積極思考,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操作過程中促進發散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例如提供吸管、紐扣等讓幼兒自編式題,幼兒根據吸管的粗細、長短、顏色、擺放位置等編出多道式題,幼兒逐步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思維,會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增強了。在學習自編應用題時,教師為幼兒提供的圖片也是精心設計的,為的就是要訓練幼兒的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
數學無時無刻地存在于周圍現實生活中,只要我們抓住時機,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必定能激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創性,加強幼兒發散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邏輯思維的訓練,從而促進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
《綱要》指出,要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興趣能促使幼兒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引領幼兒積極思考。對孩子來說,游戲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鍛煉他們學會考慮一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與理解。在實踐中,我們的體會是,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運用生動有趣的學習形式,有利于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小班幼兒學習“2”的形成,老師通過《兩只小動物》的游戲,讓兩個幼兒為一組,扮演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通過老師的引導語,理解和學會了“1”添上“1”是“2”的數概念(數學關系)。中班幼兒在穿手鏈和項鏈的過程中掌握了排序的規則。用色彩鮮艷、品種多樣、大小不一的彩珠穿起的項鏈是孩子們鐘愛的物品。也許剛開始,幼兒的穿編有隨意性,但隨著幼兒的實踐,孩子們就會按不同的排序規則加以精心設計,所穿編出來的手鏈、項鏈各不相同,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充分體現,自然也獲得了極大的樂趣。皮亞杰在兒童學習數學的論述中說:“數學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動作”。因此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數學知識和關系對以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只有通過自身及環境中的各種操作實踐,使頭腦和材料相互作用,才能獲得數學感性經驗,理解邏輯關系,才能吸引幼兒走近數學,接受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游戲主要有六種類型:情節性的教學游戲;操作性的教學游戲;運用各種感官的教學游戲;口頭數學教學游戲;競賽性教學游戲;數學智力游戲。編制數學教學游戲,必須根據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選擇、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智力的發展,游戲化的程度宜逐漸減弱,游戲中宜減少游戲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年齡的幼兒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娛樂性較強的游戲為主。中班幼兒由于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適宜開展各類游戲。幼兒是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的,只有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事物聯想起來,把學具操作與數學游戲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愉悅的環境中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在游戲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的語言和動作,利用兒童好動、好勝的心理,擺一擺、猜一猜、賽一賽;讓幼兒當科學家、小醫生、小機靈等,激發幼兒觀察、聯想,從而促進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