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學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過工程實踐,總結成功的經驗,尤其是吸取失敗的教訓發展起來的。從17世紀開始,以伽利略和牛頓為先導的近代力學同土木工程實踐結合起來,逐漸形成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巖體力學,作為土木工程的基礎理論的學科。文章發表在《東方教育》上,是職業教育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職業教育
土木工程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設施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之一。遠古時代,人們就開始修筑簡陋的房舍、道路、橋梁和溝洫,以滿足簡單的生活和生產需要。
1教學效果欠佳
新大綱中對土木工程課程的通用類課時進行了相應的建議,建議在1學期內以48課時完成土木工程通用類教學。但通過調查發現,在甘肅地區許多中職學校都是采用每周4課時,除去期中期末復習時間、節假日以及實習時間,基本上1學期開展土木工程教學的只有44課時。
2新大綱下中等職業教育土木工程教學策略
針對當前中等職業教育土木工程教學的現狀,以及新大綱對土木工程教學的要求。以下將從三個方面提出構建土木工程教學策略的新思路。
2.1教學理念
傳統的土木工程教學理念強調以教師和教材為主導,是一種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灌輸式教育方式,這種方式無法提升學生對土木工程課程的興趣,只是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在新大綱以及課改要求下,我們應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在土木工程教學中應以學生及其活動為中心,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殿堂。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將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多聯系,在教學過程中能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對土木工程課程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的去學習和探索新問題。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留給學生相應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的去思考問題,再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電動勢”的概念時,如果僅通過教師口頭講解這個抽象概念,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水果電池,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不同的水果電壓不同?為什么會存在電壓?這個思考的過程也讓學生明白了“電動勢”這個抽象的概念,也活躍了課堂。同時,學生也能主動的參與到土木工程教學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
(3)在新大綱條件下充分發揮《土木工程》新教材的特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土木工程》新教材在內容的引入方向充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專業與生活的結合,在說明土木工程理論方面時列舉了學生身邊的實例,使內容更加易懂。
2.2教學形式
教學策略研究的目的是要實現教學最優化,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形式上,應將傳統的“滿堂灌”,轉變為“做中學”,提升教學效果。
(1)中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因此職業教育的教學方式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而課堂教學是奠定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基礎,但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形式無法達到該要求。因此,教師在土木工程教學過程中應建立一個類似實驗室的一體化教室,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2)中職學生所處年齡階段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較強,對實踐動手方面有較強的興趣,教師在土木工程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先實踐、再理論,從實踐過程中去體會,逐漸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將本章節所涉及的實驗器材準備好,如果實驗器材數量受限,可采用分組的方法,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實驗的過程其實質是學生自主操作與學習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加明確土木工程教材中所闡述的各種土木工程理論與現象。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實驗技能的培養。
2.3教學評價
新大綱明確指出了“考核與評價”的相關要求并建議在教學評價中要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在具體的土木工程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評價觀念,評價學生并不是給學生評定等級,而是為促進學生更進一步的成長與發展。
3結論
土木工程課程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文化課程,是提高中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基礎課程,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奠定基礎。因此,本文從當前中等職業教育土木工程教學現狀出發,根據新教材的結構與特點,并結合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實際,提出了在新大綱下的土木工程教學策略。
土木工程職業教育:《東方教育》是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主管、江蘇廣播電視報主辦的一份面向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教育科研院所、各類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及其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專業教師的綜合性教育教學類學術理論期刊。國際標準刊號: 國內統一刊號:CN 32–0034, 郵發代號: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