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導讀:語言游戲”是植根于生活形式之中。語言游戲說”對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的意義。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語言教學與語言習得者。為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在理論上提供了哲學依據。
論文關鍵詞:“語言游戲”,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
“語言游戲”是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后期哲學思想中的一個核心概念。“語言游戲說”關注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強調語言乃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即社會活動的一部分,是跟人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游戲說”不僅在語言哲學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也影響到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等學科。同時,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語言教學與語言習得者。筆者認為,“語言游戲說”對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說”的語言觀
(一)語言的實踐性
語言游戲與生活形式是維特根斯坦后期語言哲學理論的兩個支柱概念。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一開始就提出了一種語言觀:“這種語言是用來在建筑工人A和他的助手B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A用各種建筑石料蓋房子:有石塊、石柱、石板、石梁。B必須按照A的需要依次將石料遞過去。為此,他們使用一種由‘石塊’、‘石柱’、‘石板’、‘石梁’這些詞組成的語言。A叫出這些詞,——B則把他已經學會的在如此般的叫喚下應該遞送的石料遞上——請把這設想為是一種完全的原始語言[1]。”在這里,A指導自己的助手B的方式,并不是告訴 B什么是石塊等,而是教給B一套語言系統和使用規則,通過訓練使B學會使用這一系統。“兒童在學著說話時用的就是這種原始形式的語言。在這里,語言的教學不是作出說明,而是進行訓練[2]”。兒童學習語言就是這樣一個訓練過程。由此,維特根斯坦將我們的語言即日常語言稱為“語言游戲”:“我也把由語言與行動(指與語言交織在一起的那些行動)所組成的整體叫做‘語言游戲’ [3]。”他強調:“‘語言游戲’一詞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事實,即語言述說乃是一種活動,或是一種生活形式的一個部分[4]。”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著眼于人們使用語言的動態活動“語言游戲”,強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考察語言的意義。“語言游戲說”確立了對語言的意義和功能進行理解就是要從日常活動入手,語言的意義即使用。
(二)語言的生活性
維特根斯坦說“想像一種語言就意味著想像一種生活形式[5]”。生活形式是指日常感性的或經驗的生活和語言運用免費論文網。它涉及文化背景、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制度等內涵,反映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特點。語言游戲本身就是生活形式,而且二者關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生活形式與語言游戲彼此為基礎,生活形式既包含語言游戲又制約語言應用;另一方面,語言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它是各種各樣、作用各異但又互為前提、互相交織的生活形式的異質同構。生活形式是日常語言的世界,離開了日常生活,離開了語言的使用,語言就沒有任何意義。而每一個語言游戲又都坐落在具體多樣而又復雜的生活形式之中。那么,語言游戲自然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包括命令、描述、唱歌、講故事、開玩笑、猜謎語、感謝、祈禱等。語言的用法、詞的功能和語境等也是無窮多的。因此,研究語言游戲就是研究語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語言即日常用語。
(三)語言的趣味性
“‘游戲’最重要的特點是樂趣、情趣和旨趣,這些東西比規則更重要[6]”。維特根斯坦后期語言哲學旨在強調語言是一種以詞語為工具的活動, 是一種充滿生機和情趣的活動,這種活動就是語言游戲。“語言游戲”是植根于生活形式之中,是人們生活情景的不同成分的互相聯結,它包含了我們語言的一切活動。每一個語言游戲又都坐落在具體多樣而又復雜的生活形式之中。和語言編織在一起的社會活動或生活方式是豐富多樣、靈活多變的,包括命令、描述、唱歌、講故事、開玩笑、猜謎語、感謝、祈禱等。豐富多樣、靈活多變的語言游戲能給人以樂趣、激情和好奇心,能激勵人們積極參與游戲,并從游戲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既然把語言視為一種游戲,那么它就必定具有任意性和趣味性。
二、“語言游戲說”對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的意義
(一)“語言游戲說”給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提供了哲學依據
維特根斯坦指出, 語言游戲是兒童剛開始使用語詞的形式。他強調,語言是一種以詞語為工具的活動, 是一種充滿生機和情趣的活動,這種活動就是語言游戲。語言活動既然是一種游戲,這恰巧符合幼兒年齡特征以及幼兒語言教育的原則,為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在理論上提供了哲學依據。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最為幼兒喜愛,最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游戲對幼兒來講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游戲。其一,《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7]”。其二《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強調: “幼兒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8]”,也就是創設適合幼兒開展語言游戲的情境。幼兒的語言單靠教師直接的“教”是難以掌握的。其三,周兢在《中國幼兒園語言教學研究的新進展》一文中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活動的組織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9] 。”幼兒在語言游戲中,產生積極的運用語言與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關系,在生動、活潑的操作實踐中動腦、動嘴、動手“語言游戲”,成為主動探求并積極參與創作的語言加工創造者。可見,語言游戲活動是幼兒語詞、語用技能習得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綜上說明,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是可行的,必要的。
(二)“語言游戲說”對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的實踐指導意義。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積累語言游戲素材,使幼兒有話可說
“語言游戲”是一種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它植根于生活。豐富的生活經驗是語言的源泉。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以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幼兒的語言。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組織幼兒走出去游覽、參觀,組織幼兒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勞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去發現,來增長幼兒知識,開拓幼兒視野,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從而,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為幼兒語言教學準備豐富的游戲素材。這樣,幼兒在游戲中,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自由、輕松的交流,才有話可說。
(2)選擇合適、新穎、有趣的語言游戲,激發語言學習的興趣,使幼兒想說、喜歡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交流、樂于表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首先,要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選擇合適的語言游戲內容和形式,做到新穎、有趣,由易到難,逐步深入。讓幼兒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保持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如小班幼兒適合模仿游戲、聽說游戲等,而中、大班幼兒可選擇表演游戲、角色游戲等。其次,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增加語言教學環節的趣味性。語言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用風趣幽默、充滿激情或懸念的語言,來組織游戲免費論文網。同時“語言游戲”,可借助實物、頭飾、圖片、掛圖、場景、多媒體課件等形式,來極大的刺激幼兒的感官,調動幼兒進行語言游戲的興趣。如表演游戲《小熊請客》:游戲前,準備好頭飾、圖片、場景以及多媒體課件。先出示頭飾、圖片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接下來教師演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提出問題:“誰來了”?調動幼兒的興趣;最后教師拿出頭飾、圖片,請幼兒分角色表演,使幼兒始終處于積極的、饒有興趣的狀態。幼兒積極爭著扮演角色,模仿故事中小動物對話、交流。孩子們在輕松、快樂中,不僅學會了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以及優美的語句:“又吃又玩又唱歌,真呀真快樂”,而且了解到一些動物的食性。這樣,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想說、喜歡說,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3)創設語言游戲情境,提供幼兒語言實踐機會,使幼兒敢說、會說、有機會說
維特根斯坦指出, “語言教學不是作出說明,而是進行訓練”。幼兒與同伴共同游戲,是語言實踐的好時機。幼兒語言的發展依賴于交流與運用,在集體情境下,幼兒通過游戲能更好地促使幼兒進行語言的交流和運用。因此,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語言游戲環境,科學地指導開展各類語言游戲。讓幼兒一邊游戲,一邊交流,將游戲與語言教學融為一體,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提供感知的對象和畫面,增強語言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愉悅性。從而,使幼兒在親自感知、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創造的交流過程中,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創設角色游戲“水果店”。幼兒在游戲中扮演售貨員、顧客角色,輕松地、自由地進行語言交流,互動。不僅學會了禮貌用語,了解一些量詞運用,認識一些水果的特性“語言游戲”,而且在游戲過程中發揮想像:一串串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彎彎的香蕉像小船等。這樣,在游戲中,幼兒敢說、會說、有機會說,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既愉悅了幼兒的心身,又豐富了幼兒語詞,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和思維想像力的發展。
三、結束語
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說”強調了語言的生活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為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意義。在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語言本身特點,把握幼兒自身年齡特征以及幼兒語言教育的特點、原則,創設自由、寬松的幼兒語言交流環境,科學地指導幼兒進行語言游戲,將幼兒語言教學與幼兒的日常游戲活動聯系起來,寓教于各項游戲活動之中。注重游戲內容選擇的趣味性、新穎性,以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和效果。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以達到愉悅幼兒的心身,豐富幼兒的語詞,發展幼兒語言和思維能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2][3][4][5]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李步樓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4,5,7,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