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知識經濟的到來,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縱深發展。各國經濟交往的日益頻繁,使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全球經濟的融合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走向國際是世界各國和地區最明智的戰略選擇。世界市場并不是大企業所獨有的地盤,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紛紛開展國際化經營,并繼續深入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因此中國企業也要跨國經營,跨國經營是企業發展和壯大的必經階段。然而,許多中國企業有沒有必要跨國經營、能不能跨國經營,企業跨國經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和今后會遇到的風險及應對措施,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探討企業國際化問題具有重大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企業;跨國經營;風險
一、 我國跨國企業經營現狀
跨國經營是指國內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國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并以此為基礎展開的跨國界的以贏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企業經營的全球化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尤其是金融危機后,全球五百強企業在我國更是加快了擴張的步伐。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入中國市場的同時,我國的企業也逐步的實施著“走出去”戰略,我國的頂級企業在國際上已經開始逐步站穩腳跟,比如:海爾和聯想。為了尋求經營機會、保護和擴大原有市場、克服貿易壁壘、追求優惠政策、獲取技術,走國際化經營之路成為中小企業的戰略選擇??鐕洜I已成為我國企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怎樣防范風險會直接影響到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實現。
二、 我國跨國企業經營風險分析
(一)政治風險分析
政風治險對我國跨國經營企業的影響是最大的。在政策上,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受中國威脅論影響,常以國家安全為由干預中國企業正常的海外經營商業行為。例如2005年,中石油收購美國優尼克公司報價高出競爭對手20億美元卻由于政治因素干擾沒有成功。同時,我國企業必須面對一些國家政局動蕩、政治集團內部和派系之間利益爭奪、種族之間的斗爭引發的風險,這些風險影響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積極性。
(二)經營風險分析
國際市場的競爭是復雜多變的,企業無論是投資前的論證、投資策略的選擇還是投資進展階段的控制,風險無所不在。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經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是資金使用風險,資本實力是企業規避和防范風險的核心因素。相比較西方大型跨國企業,中國企業的資本實力還很弱,支持其從事跨國經營的絕大部分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同時存在商業信用危機,因為跨國經營涉及進出口、中介、匯兌、保險等諸多環節,任何環節的失信行為都可能使交易失敗,進而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而一些中國企業往往急于求成,不注意考察合作伙伴的資本實力和商業信用,沒有建立風險防范控制系統,就大幅度地開展海外貿易投資,最終因為商業伙伴的失信甚至詐騙行為而蒙受巨額損失。
對國內企業而言,目前最為緊迫的是加緊建立和健全自身的信用監控體系,動態掌握海外合作公司的信用記錄,讓海外“蒼蠅”無縫可叮。
(三)管理風險分析
在組織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風險上,與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不同,中國企業一個尷尬的困境是:走出國門經營,必須按照當地市場經濟規則運行,而中國企業自身還沒有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現代企業制度,思維方式、治理結構、管理水平有種種不完善之處。再加上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目標常常局限在短期“利潤最大化”,很少考慮東道國工會勢力和勞工權益這一軟指標,很少雇傭當地員工、在東道國尋求企業利益代言人,較少實施本土化經營戰略。這樣很難得到當地政府和公眾的認同,很容易引起“排華”情緒,甚至引發嚴重的民族主義風險。在跨文化風險管理上,中國企業缺乏對文化差異的識別和認同,難與當地消費者溝通,在企業內部從高層管理者到普通員工都存在溝通的障礙,加劇了文化的沖突,從而加大了我國企業文化管理的風險,而文化風險通過人具體體現,很難變革,因此文化風險將是我國企業跨國經營風險的重點內容。
(四)利率風險分析
近年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大大繁榮了國際金融市場,而國際金融市場提供的外匯、匯率、期貨、期權等信息和服務又轉而推動了企業海外經營的興旺發達。一些跨國經營規模相對較大的中國企業也開始使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希望以較低的成本避免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匯率等劇烈波動而產生的風險。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由于投機心理加上監管不力,個別公司的領導者很可能會利用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放大效應進行投機,決策一旦失誤立即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損失。
(五)技術風險分析
由于中國跨國經營企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在國際化經營中面臨的技術風險不少,表現在:首先,中國企業被控侵權現象比較普遍,已發生多起知識產權案。其次,技術壁壘對中國企業包括出口的影響非常大,已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不可忽視的重要風險之一。
三、 我國跨國經營企業風險的應對及措施
(一)政治風險
當前的國際商務面對的政治風險已經由戰爭、征收、國有化等傳統型風險,向更為復雜、隱蔽的非傳統型風險演化,其主要表現為由于東道國政策的變化、區域保護、區域內部協調、第三國的干預、民族主義和宗教矛盾、各國內部的利益集團和非政府組織的政治參與等原因引起的風險。這對于國際化起步較晚的我國企業影響較大,需要采取積極措施去面對。
1. 評估政治風險,慎重選擇經營區域
政治風險的評估,就是分析判定有關目標國的總體政治形勢,據此篩選相對適宜的東道國。風險評估主要是從宏觀上對東道國政府的能力、政治風險的類別及穩定程度進行調查分析,以確定風險程度。評估的重點是導致商務環境突然出現變化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因素,即政府對外國公司的政策;以往的政府類型、黨派結構和各政派的政治實力及其政治觀念;政策的歷史走向和政策形成的公共選擇程序;有可能取代現執政者的政治勢力;東道國政府與我國政府關系的親疏程度。我國企業的國際化時間較短,其中大部分是資源型企業,面臨的政治風險更加復雜,需要慎重對待。以石油企業跨國經營為例,按照“風險最小、投資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則,確定我國未來海外油氣勘探開發戰略地區的選擇為:積極進入亞太地區、中亞和俄羅斯石油市場,適當參與南美和非洲市場,密切關注中東地區石油市場的發展變化,伺機進入。
推薦閱讀:風險投資機構經營風險及控制研究